APP下载

初中“科学”课堂中学生学习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19-11-04陈玉丹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习行为科学课堂影响因素

陈玉丹

【摘 要】科学课是初中阶段学生开始学习的课程,它涉及到各类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就需要改进传统教学,创新教学理念,同时,在新教改全面实施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从过去的被动学习中逐渐发生转变,能够主动思考科学知识,积极参与到科学课堂中,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热情不断的提升,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本文将对初中“科学”课堂中学生学习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出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学习行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085-02

1   初中科學课堂上学生学习行为的新特征

1.1  学生自主预习意识逐渐提升

从以往的教学来看,教师无论怎样强调预习的重要性,督促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但实际上仍然没能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大部分学生仍然依赖教师的讲解[1],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导致科学课程教学不理想。随着新教改的要求,各个学科全面实施教学改革,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如以学习初中浙教版《电荷和电流》教学为例,在课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提问,学生能够对其了解一二,并对于教师简单的提问轻松回答,说明学生自主完成了预习的任务,在教师讲到摩擦起电时,学生能够解释电荷间的原理,充分说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通过联系生活实践,促使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感知,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从而提高学生主动预习的意识。

1.2  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提高

在传统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知识的传授上,常常是教师孜孜不倦地讲解,然而学生却不知其所以然,课堂缺乏互动,这种“填鸭式”的教

学[2],导致课堂犹如一潭死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感觉不到科学的奥妙,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改变教学思路,从目前阶段的科学课程教学来说,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并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表现十分积极踊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开始认真听讲,并通过组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和锻炼,更加愿意将自己想法表达出来,课堂的学习和探究的氛围更加浓厚,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

1.3  学生开始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

在以往的科学课程中,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方式更多是“一问一答”式,即教师提问,学生被动的回答,这种方式带有一定的被迫性和强制性。但从现阶段课堂互动情况来看,学生和教师间的互动方式较之前更为主动。学生能主动向教师提问,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对科学课程内容学习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当教师向学生提问时,学生变得更加主动,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说明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发生转变,对学生而言,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是共同讨论问题的伙伴。

2   影响学生初中科学课程学习行为的因素

2.1  学生方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一个人行动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只有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进而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总是提不起兴趣,而伴随着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得更加主动。

2.2  教师方面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其中包括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授课的习惯、讲课时的眼神等。在初中阶段,学生大都处于叛逆期间,学生的身心都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在这个阶段,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更主要的是给予学生一定的关爱,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温暖,促进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形成。所以说,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个人魅力,进而感染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与此同时,伴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广,科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需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需要进行预习才能跟上教学的步伐,才能较快的进入到教学状态,在这种变化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转变,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预习课文,希望提前掌握课文的重点。

2.3  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

对于以往的科学课程来讲,教师在课堂上孜孜不倦的讲解,学生则紧跟着老师的步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力不足,缺乏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失去自身的观察能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有较大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分析、交流、合作,从而获得知识,并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这种观念的转变,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并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位置中冲破出来,另外,从以往教学中来看,教师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自主安排的时间,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到了听课上,而现在,教师将讲解的时间减少,留有大部分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的学习压力就减少了,不再会因为个别知识点的解答错误而不自信,反而更加的乐意参与,直面错误,更加愿意积极的探索而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初中科学课程学生学习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以往教学中,教师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知识的传授上,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并且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的状态,导致科学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动,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发生转变,并表达出主动、积极的一面,开始与教师进行互动,变得更加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这一转变,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模式,按照教学改革要求,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科学课程的不断进步和

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雪晶.初中教师课堂管理对学生学习参与的影响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7.

[2]赵涵.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重庆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学习行为科学课堂影响因素
大数据思维下教学过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
让科学课堂更加有序、有效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利用家庭资源延伸科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