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评价方式实践改革探索

2019-11-04孙芳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考试制度数学教学

孙芳

【摘 要】传统的评价方式以学科考试为主,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下,减負增效是关键。要切实实现减负增效,就必须致力于推进评价方式的改革,正确认识数学学科考试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数学教学评价的诊断、反馈功能,改进评价方式,尝试提升数学教学质量,营造发展学生个性的学习空间,促进数学学业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考试制度;评价改革;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056-02

多年来,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初中均以发展优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为核心,紧紧围绕教育现代化这根主线,致力于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随着教育现代化,现行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业成绩测试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传统方式,以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反映教学质量的好坏;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式单一等。由于教学评价在实践中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因而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就成为课程改革的支撑点之一。评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学生发展、教师发展、课程发展和社会发展这几个方面[1]。一般初中以教务处为核心部门,组织开展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以转变观念为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追求卓越为目标,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

1   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决策科学化水平

贯彻落实《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修订和完善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实施方案,加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有一些大数据平台,通过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合理运用,考后进行科学的质量分析,加强对学情的研究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试卷的编制能力和水平。重视考试结果的分析,可以锻炼教师善于分析学情、会用数据说话、敢于教学改革。

2   逐步完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

2.1  建立教研组引领制度,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探索建立教研组引领制度,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效应,建立健全的每周备课活动制度、每月至少一次教研组活动制度,用集体的智慧带动教师的成长。有的备课组,每周开展专题形式的集体备课,每次一个专题,让组内教师准备一周后,一位教师主讲,其余老师补充,以点带面,加强教师和备课组的共同发展。

2.2  组建骨干教师梯队,发挥示范引领力量

依托教师发展中心组建骨干教师梯队,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听课活动、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活动,切实加强骨干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骨干教师在名师引领下,在学科素养竞赛、教学基本功、青年教师评优课等比赛中脱颖而出,骨干教师自我提升的同时也发挥了榜样的力量。

2.3  大力开展线上教育课,转变教师授课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上课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线上教育是未来科技助教的前景和方向。一方面,利用工作日录制知识点类型的微视频课,可以插入日常教学的课件中使用;也可以上传网站供学生复习时使用。另一方面,在寒暑假、双休日等时间,安排学校教师面向自己学校三个年级的学生,除了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这些考试学科的线上教育课,学校还可以根据所授学生的学段,开展有特色的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等课程[2]。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和复习需求,也为家长提供了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永远的老师,通过多方位的学习,可以向孩子展示榜样的力量。

3   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学生多方位发展

3.1  学校规划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秉承“发展好每一位学生”的育人理念,为学生打造多元化的校本课程。学校可以开设科技编程课程、围棋素养课程、吴文化、硬笔书法课程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等能力,多方位评价学生。

3.2  实施分层教学课堂模式,最大化提升学生学业水平

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做分层课。如在初一年级,重在培养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习习惯的过渡和养成,可以在数学学科中率先开展分层评价。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容易拉开差距,对于“吃得饱”的学生,可以渗透中考解题思路的数学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能力。对于学习吃力的学生,重在鼓励和夯实计算等基础知识的训练,既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和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培养和评价方式,有的放矢。在极易产生成绩两极分化的初二年级,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将知识点以专题形式教授,便于学生分类学习,熟能生巧。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采用边学习新知识边复习巩固的方法,量变达到质变,加强巩固。在初三年级中,利用每天最后一节课,进行数学学科的分层。按照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科知识水平,编制不同层次的教学班,以学定教,坚持“学生家长自主选择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开展分层教学,给学生提供多样化、可选择、适合的学习和评价方式。

3.3  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竞争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3]。以学科活动为主线,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数学学科类比赛。在刚升入初一年级的学生中,开展以小学五六年级计算题为主要内容的数学计算大赛,一方面加强小升初的知识衔接,另一方面让学生重视数学计算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在初二年级开展以分式、二次根式计算题为主要内容的解题大赛,主要以近三年中考题入卷,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中考方向,另一方面提早让学生接触中考题型。初三年级是初中阶段学习、复习最紧张的学段,不妨以二次函数为抓手,鼓励学生改编习题,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挑战能力,全方位提升解题能力。学生借助多种机会看一看、学一学、赛一赛,培养学生综合竞争力。

4   结语

新的时代昭示着新的希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确立了新起点,指明了新方向。认真落实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使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三位一体,更好、更全面的提升学校数学教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2011年版),2011.

[2]杨秀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3).

[3]李永顺.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J].当代教研论丛,2015(9).

猜你喜欢

考试制度数学教学
基于理论获取和实践提高基础上的考试制度改革创新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动机和态度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模型研究
对目前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分析
浅谈农村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