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9-11-04朱敏彦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数学课堂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改革的推进,国家和社会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视程度日趋增高。数学作为奠定学生数学科学知识基础、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科目,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之一,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有利于数学有效课堂的建设。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分析,以期给数学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课堂;问题意识;学生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053-02

1   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提问的现状

要多为学生提问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在具体操作中这项措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在现在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大多数还是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的单向输出模式。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一味地讲知识点、赶课程,直接把知识要点公布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也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和提问的机会,而是通过“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来巩固知识。初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习科目,需要学生拥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思维转换能力。这种“应试化”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懂的地方没有机会得到解答,而是被动地接受既定概念,在层层概念叠加之下,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也节节升高,甚至会出现排斥情绪。

2   造成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现状的原因

2.1  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需求

在上文中提过,“应试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是造成学生缺少提问意识的主要原因之一。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没能被数学教师放在一个显要的位置上,甚至常常被教师忽略。教师的教学陷入了“只要学习好理论知识,能背出知识点、会用即可”的误区。这样的教学模式逐渐消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丧失自我思考的能力。在现实教学课堂中,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掌控课堂的发展的节奏,就会直接抛出问题的答案,减少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提问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便会丧失提问的意识,更遑论提问能力的提升。

此外,教师为了赶进度,一味地上课,认为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很好地体现这节课教学的知识点,甚至会带偏课堂,“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因此减少了学生提问的环节。甚至会在学生提出与该课堂知识点不紧扣的问题时,认为学生没有认真听课才会提出如此“跑题”的问题。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中逐渐丧失了提问的积极性,个人的学习满足感下降。

2.2  学生方面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要素之一,当学生对某件事物产生了兴趣,他们便会主动地想尽一切方法接近并学习该兴趣载体。因此,如果学生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那么他们会主动去探索,并学习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体会探索的乐趣、发现问题的兴奋、提出问题时的不解和获得解答之后的满足感。这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推动学生进一步地接近并融入数学知识。与此相反,缺少兴趣加持的数学学习是一件极为乏味的过程,学生没有探索的欲望,更遑论积极地去提问了[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性别、年龄、在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都存在差异,这都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的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语言敏感度高,他们在学习语文时更加如鱼得水;有的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转换能力,那他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提问的可能性自然大大增多。教育学中提出学生的认知方式具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场依存型的学生更加喜欢在大环境中表现自己,他们更加喜欢集体性的学习活动,并且能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而场独立型的学生更喜欢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从二者的具体表象来看,轻而易举地就明白哪种类型的学生更愿意回答问题。

3   初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3.1  创建积极的课堂情境

积极的数学课堂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氛围当中,更好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并针对这一重点产生提问的意识。在初中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且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理论融入到生活实际中去,减轻理解的难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轻而易举地理解数学知识。如在对《勾股定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文化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伊始,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讲述:毕达哥拉斯到朋友家做客,发现朋友家的用砖铺成的地面中用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图片,你能发现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得出图中含有大大小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此奠定本节课的上课基调,步步深入。这样的导入既新颖又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以及加深对勾股定理的思考[2]。

3.2  创设渐进的引导方式

学生提问意识的建构和提问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学会提问,有联系地、有目的地进行提问,而不是不着边际的提问,问有所指才是提问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步步引导,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将问题提到点子上去,一个问题结束之后要产生新的问题,这样不断地进行探索,锻炼学生思维转换的能力,真正做到学生创造性的开发。如教师在教学《直线、射线和线段》时,课堂的开始教师围绕题目提出疑问:把这三种线放在一课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紧接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看作直线、射线和线段呢?请同学们分组交流,教师巡视点拨。在学生充分讨论完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它们的异同点提出疑问,三者的性质就在学生的一步步推断中跃然纸上。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给学生抛出引线,让学生大胆设疑、勇敢提问并适当地采用“头脑风暴法”,在充分的讨论中获取真理。而教师要做的是在一旁适时地引导和启发,起到一个“助产士”的作用。

3.3  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和谐的班级气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群体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归属感,并且有利于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提升,积极的班级文化氛围更能推动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学生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敢于展现自己、敢于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为了实现这样的班级气氛,教师可以通过举行班集体团建活动、与个别同学进行谈话、推动小组合作探讨数学问题活动等方式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同学之间情感的升温,让学生形成团队意识。在这样宽松自在的环境中,他们就不在乎自己会“出洋相”“丢面子”的情况发生,敢于通过一次次提问抓住问题的本质,通向知识的巅峰。

在对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真命題和假命题》的教学中,教师上课开始先出示五组命题:(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四边形是菱形;(4)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矩形;(5)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请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小组推选代表对这几个命题提出一个问题,如:这几个命题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而教师不作答,请另一个小组进行解答。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定下知识的框架,只是给学生一个引导线,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命题的概念。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学生回答出来之后增加其自我荣誉感,还促进了班级学生的合作学习[3]。

综上所述,能够看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结合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进行提问,提升自学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杨小洋,申继亮.阅读理解情境下中学生提问能力发展特点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1).

[2]姜保平,何彦平.如何更充分地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J].宁夏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A10).

[3]丁鹏程.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7).

【作者简介】

朱敏彦(1983~),女,汉族,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数学。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数学课堂核心素养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