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04林宁张振伟周改莲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林宁 张振伟 周改莲

【摘 要】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实施药物化学实验教学,针对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采用对分课堂这种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对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为药物化学实验乃至其他理工类实验或理论课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对分课堂;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02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传统实验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的培养需求。为提升高校实验教学质量,很多高校教师都在改变实验教学思路,以求突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笔者所在学校尝试引进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对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教学改革。

1   对分课堂教学法简介

“对分课堂”是由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该方法最主要的理念是把一半的上课时间留给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交叉讨论互动形式学习,重点放在互动交流和讨论过程上。对分课堂把整个课堂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讲授(presentation)阶段,第二阶段为内化吸收(assimilation),第三阶段为讨论(discusion)阶段,简称为PAD课堂[1]。该方法是针对目前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讲授式教学模式和讨论式教学模式的优点而提出,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传统的药物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先在实验操作前给学生讲解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教师讲解结束后学生接着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实验现象和课后撰写实验报告。此实验教学方法要对学生提出以下几点要求:①上实验课之前要做好预习并提前写好实验预习报告。②需要提前了解熟悉实验过程所用到药品试剂的用量、理化性质及相关安全注意事项。③实验过程需要实时客观的记录实验现象并及时详细地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记录本上。④实验结束后另找时间自行分析处理实验过程所得到的数据和解释实验现象,并按格式要求书写实验报告。⑤实验成绩一般只依据所合成得到产品的产率、颜色和形状进行的评定分数。在此模式下的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被动接受知识、学生课前预习不够认深入,做实验的积极性不高,探究问题意识薄弱和评价手段不够丰富有效等。

3   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开展对分课堂的可行性

在传统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主动引导学生总结回顾并讨论上一次实验课收获的经验和教训这一重要环节。因此,在对本次实验进行认真预习并撰写预习报告的前提下,在学生正式动手开始操作实验之前,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总结回顾上一次实验课的收获与体会,并要求学生在提前预习本次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本次实验内容及实验注意事项,这对于提高药物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是非常有益的。此种先引导学生总结回顾上次实验课内容的得失,再让学生对本次实验展开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学思路与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是相一致的。因此,尝试对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其合理性、必要性和可

行性。

4   對分课堂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尝试

4.1  实施过程

笔者所指导的药物化学实验课计划教学50学时,每周上课一次,连续10节,每节40分钟,共上5次实验课。上课人数一个班24人,每2人为一个小组,共用一张实验台和一套实验仪器,共同协作完成实验,每相邻2张实验台的2小组共4人为一大组,全班共分6大组。第一次实验课按传统方式上,课堂时间不对分,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接着再讲授实验内容并让学生完成冰片和异冰片的制备这一相对简单的实验内容。从第二次实验“磺胺醋酰钠的制备”开始正式开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前20分钟由大组内的同学讨论上一次实验课的内容并总结实验的经验教训。讨论结束后再与其他大组的同学分享学习体会,互相答疑。接着基于学生的课前预习,用40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本次实验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及思考题。在这两部分共60分钟的时间段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展示内容提要、实验注意事项、点评和总结。接下来的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前预习和实验内容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客观详实地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在学生动手做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提醒并纠正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错误,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对分课堂的原理,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检查和纠正学生操作中存在错误及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这部分时间应归为教师讲授环节。因此,教师的讲授时间应当包括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前的讨论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与传统实验教学课堂相比,教师不需要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对实验内容的讲解或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出现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记录不规范等问题上,因而降低教师课堂教学的强度。每一次实验课结束后,学生需要根据自己课后的时间安排自行复习和内化吸收上一次实验课的内容,并处理实验数据、计算产率和书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心得体会和存在的问题,并开始预习新的实验内容,为下一次实验课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准备,此阶段的工作,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课后时间。

4.2  考核方式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药物化学实验突出过程性评价,强调对学生课堂讨论参与程度及实验操作过程的考核。评价方案为:平时实验成绩占50%(其中预习占5%,课堂讨论环节占25%,实验操作过程占10%,考勤占5%,清洁卫生占5%);实验报告成绩占50%。所有实验结束后,5次实验课的平均成绩为学生的最终总评成绩。

对分课堂的引入,是改变目前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为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尝试,给传统药物化学教学课堂注入了新鲜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

【通讯作者】

周改莲(1981~)女,汉族,河南省商水县人,学历:博士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标准与炮制机理研究。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