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记》不朽的基因何在

2019-11-04陈德弟

博览群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太史公世家司马

陈德弟

《史记》概说

司马迁《史记》乃一代大典,博大精深,融文史哲经于一书,内含诸多大智慧,治国理家,修身究学,借鉴资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座文化宝藏,鲁迅先生评之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概括了它在中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它流传了两千多年,基本上完整地被保存下来,从其诞生至今,私人和官方频繁传抄和刻印,注释、翻译和节选本众多,研究成果浩瀚,目前已形成专学——“《史记》学”。研史者必习之,喜文者须览之,平民百姓多知之,书中丰富的历史故事和由之派生的成语典故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人们喜闻乐道,常用之以古鉴今,可见其魅力和影响。

《史记》约撰成于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它范围千古,包举百家,脉络分明,成为我国百科全书式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所记史实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止汉武帝太初(前104—前101)年间,共三千多年历史,全书由五部分组成,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凡一百三十篇,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述内容包括帝王将相、起义领袖、才子佳人、循吏酷吏、儒者游侠、神医商贾、卜者佞徒、滑稽刺客,还有偏远少数民族和域外国家以及各种典章制度等。

“本纪”是按编年体方法记载朝代和帝王的事迹,为全书总纲。《史记》详近略远,将远古传说时代的几个帝王,总括为一篇《五帝本纪》,而秦汉时期则一帝一纪。

“世家”是按年记述王公侯伯世系活动或特别重要人物的传记。从西周后期至战国,诸侯争霸,相互兼并,为反映这一时期历史,司马迁把他们编入世家,例如《鲁周公世家》《晋世家》等,特别重要人物如《孔子世家》《萧相国世家》等。

“列传”是记载在历史上有超常事迹的各类人物,分为单传如《商君列传》、合传如《屈原贾生列传》、类传如《儒林列传》等。

“表”是把重要的历史大事和历史人物,按年代或时间用表格形式表示出来,如《六国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等。

“书”是记录典章制度的专史,如《平准书》记述的是经济史,后来正史将“书”皆改为“志”,如《汉书·食货志》《后汉书·天文志》等。

《史记》所述因以人物传记为主,“本纪”和“列传”占全书绝大比例,故称为纪传体通史。

《史记》与司马氏父子

《史记》的撰写,肇始于司马迁父亲司马谈,最后由司马迁完成,父子两代人大约写了近四十年。《史记》最后一篇是《太史公自序》,司马迁主要讲述他祖上历史、他本人经历、他撰写《史记》的经过和《史记》130篇的书录(书錄即要旨简介)。据其《自序》,周朝时,司马氏“世典周史”,入秦,改任“主铁官”,归汉,祖父司马喜获“五大夫”高等爵位,拥有食邑,可免徭役。汉武帝时,父亲司马谈重掌史事,为太史公,据《汉仪注》解释,此职是汉武帝始设置,职权“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计书”即地方所呈赋税、土地、人口等统计簿,“副”是副本。他利用此职,阅览了国家大量图书档案,广泛涉猎了各种资料,开始着手撰写《史记》,据学者考证,他设计了全书架构,并已撰写了几篇。司马谈有《论六家要指》一文传世,他“悯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第一次将先秦诸子阴阳、儒、墨、名、法和道这六大家的主张和优劣,加以系统阐释,为以后划分先秦诸子学派奠定了基础。

司马谈撰写《史记》期间,因武帝中途终止了他参与泰山封禅活动,他愤懑成疴,去世前,流着眼泪紧握司马迁的手,百般叮嘱司马迁,要他一定写完这部著作,司马迁“俯首流涕”而诺。谈死后,司马迁复任太史令。

谈、迁父子皆博学多才,而司马迁似更胜一筹,他少从名师董仲舒、孔安国受业,十岁诵古文,二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览九嶷,泛舟沅、湘;北渡汶、泗二水,讲学齐、鲁之都,观孔子遗风,于邹、峄亲自实践“乡射”之礼;也曾困厄于鄱、薛、彭城,后经梁、楚以归。之后任郎中官,奉使西征巴蜀、云、贵,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晓各地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对撰写《史记》大有裨益。

武帝天汉三年(前98),就在《史记》撰写未就之际,发生李陵败降匈奴事件,正直的司马迁因了解李陵忠君爱国,以李陵是在“提步卒不满五千”,“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的境况下而投降匈奴,向武帝进言,以宽慰武帝,孰料被武帝和众佞臣“误解”,反而获罪,不容分辩,下狱宫刑,蒙受奇耻大辱,出狱后改任中书令,此为宦官之职,生理缺陷致其几乎精神崩溃,他时而怨愤,时而抑郁,时而悲伤,多少次想自杀,但每念及尚未完成父亲遗愿,自己的思想、理念、才学亦未得彰显,加之眷恋妻女,就用文王遭囚演《周易》、孔子困厄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撰《国语》、孙子膑脚论兵法、不韦迁蜀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等古代圣贤在郁结之时著书立说的事迹,激励自己一定要活下去,发奋撰写《史记》。《史记》撰成后,他已无憾事,说即使“就极刑而无愠色”。据历史传说,武帝阅罢,怒其“微文刺讥,贬损当世”,将其再次投狱,不久处死,一代文化巨星就这样陨落了。

《史记》的流传

《史记》初无定名,或称《太史公书》,或名《太史公记》,《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太史公》,据专家考证,东汉中期之后,始有《史记》之称。这么大的一部书,在西汉以简牍丝帛为文字载体、用汉隶撰文的写本时代,它是怎样流传下来的?

写本时代的书籍,尤其造纸技术尚未发明,所有文字全都写在简帛上,如想复制,只能手抄,当时盛行汉隶,并非今日盛行的行书,抄写更费时费力,抄错字还要用小刀刮掉重写,故当时有“刀笔”一词,一次仅能抄写一部,更何况当时图书是单篇流传,那时的一篇,就是现在的一册书,《史记》总共130篇,就是130捆竹简书,抄写不易,保藏不易,流通更不易,能流传到今天,的确是一个奇迹,在雕印书籍之前,包括《史记》等名著能流传下来,完全依靠其所载内容非常珍贵和作者文笔高妙之魅力,吸引众多学人不断传抄。

猜你喜欢

太史公世家司马
“太史公牛马走”
太史公“恤”
太史公“恤”
“司马”本不是姓
“司马”原来是官名
萧相国世家1
暗恋也是一种成长
“司马”最早是姓吗
《史记》的书名是司马迁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