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上海百强企业发展报告

2019-11-01上海市企业联合会课题组

上海企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百强总额增长率

上海市企业联合会课题组

2018年上海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努力探索转型发展的新思路,企业保持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经济效益较快增长、综合实力继续提高。本报告根据2019上海企业100强、2019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2019上海服务业企业100强(以下分别简称:上海百强、制造业百强、服务业百强)2018年和2017年的经营业绩,对它们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以资有关方面参考。

一、上海百强主要经营指标继续增长,经营效益提升明显

从整体上看,上海百强2018年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劳动效率同比(本报告同比均按照各百强企业榜的上榜企业2018年和2017年经营数据进行比较)都呈现增长态势。

(一)上海百强经营规模继续增长

上海百强2018年营业收入、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和员工人数等企业经营规模继续增长,其中,营业收入增长幅度最高,员工人数增长幅度最低,所有者权益、资产增长幅度居中(详见表1.0),继续保持营业收入增幅高于资产、员工人数等资源增幅的势头。

1.营业收入增长较快

上海百强2018年的营业收入总额创纪录地达到69080.8亿元,增长8103.2亿元,增长率13.29%,平均每家企业营业收入规模达到690.8亿元。其中,有21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是百强企业排行榜发布以来录得的超千亿企业数量最多的一次,比上年的16家新增5家企业(其中民营企业2家),他们分别是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复星国际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均和集团有限公司。有50家企业营业收入在100-1000亿元之间,有29家企业营业收入在100~59.6亿元之间。百强企业入围门槛由上年的49.9亿元提高到59.6亿元。营业收入最高的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到9022亿元,增长率达到3.62%,该公司作为汽车行业领头羊,其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率先规模量产新能源车优势显现,在2018年汽车市场销售疲软,销量下滑的背景下,继续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第2名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达到4386亿元,增长率达到10.10%,反映了该公司在钢铁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中该公司产品优势、技术优势明显,宝钢与武钢整合效果初步显现,行业龙头地位更加突出。第3名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达到4341亿元,增长率达到11.62%,虽然银行业增长趋缓,但该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较快,经营业绩依然较好。前20名企业营业收入合计48751亿元,占上海百强的比率达到70.57%,增長5145亿元,增长率11.80%,比上海百强低1.49%(见表1.1),前20家大企业是拉动上海百强营收规模增量的主要因素,但增长率低于平均水平。

2. 资产继续保持增长

(1)资产总额

上海百强的资产总额是302817.8亿元,平均每家企业3028亿元:增长23220亿元,增长率8.30%。其中28家企业总资产在1000~95392亿元之间,45家企业总资产在100~1000亿元之间,27家企业在100亿元以下。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以95312亿元、62896亿元、20278亿元分列前三甲,前2家银行的资产增速明显放缓,上海银行资产增速依然较高;3家银行资产增加额依然庞大,3家银行增加额就达到8653亿元,增长率5.09%。前20名企业资产总额合计272134.7亿元,占上海百强的比例达到89.87%,增幅达到7.72%,比上海百强增幅低0.58个百分点(见表1.1)。前20家大企业是上海百强资产总额增量扩张的主要因素,但增长率略低于平均水平。

(2)所有者权益

上海百强的所有者权益合计是47449.3亿元,平均每家企业474.5亿元。比上年增长4769.8亿元,增长率11.18%。其中有14家所有者权益在1000~7053亿元之间,有34家企业在100~1000亿元之间,其他52家企业在100亿元之下。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宝武集团与上年排位相同,分列前三甲,分别达到7053亿元、4784亿元、3609亿元。前20名企业所有者权益合计37456亿元,占上海百强的比例达到78.94%,增幅达到9.84%(见表1.1),比上海百强增幅低1.34个百分点,前20家大企业是上海百强所有者权益增量的主要贡献者,但增长率低于平均水平。

3.员工人数略微增长,明显低于营收和资产增长幅度

上海百强员工人数合计203.52万人,平均每家企业2.04万人,比上年略微增加3.75万人,增长率1.88%,增长幅度明显低于营业收入和资产增长幅度。其中,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的企业5家,1万~10万人之间的企业有38家,就业人数在1千人~1万人之间的企业有47家,1千人以下的企业有10家。其中上汽集团、中国宝武、德邦物流分别以14.65万人、13.85万人、13.54万人分列前三甲。前20名企业员工人数合计149.82万人,占上海百强的比例达到73.45%;增长3.06万人,增长率达到2.09%(见表1.1),比上海百强高0.21个百分点。前20家大企业是上海百强员工人数增量和增长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二)上海百强经济效益增长明显和资产效率有所增长

上海百强2018年净利润和利税总额稳步增长,净利润增长率较高,纳税总额增长率较低,净利润增幅明显高于纳税总额增幅(详见表2.0)。

1.净利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上海百强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合计为4433.38亿元,增长452.49亿元,增长率11.37%,平均每家企业净利润44.33亿元,盈利水平继续呈现上升势头。97家企业盈利,其中有11家企业净利润在100至736亿元之间,有29家净利润在10至100亿元之间,有57家企业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下;3家亏损,亏损合计111.3亿元。亏损额较大是互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美团),主要是企业尚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市场扩张需要大量投入,回报则较小。前20名企业净利润合计3897.19亿元,占上海百强的比例达到87.91%,增长率达到13.51%,比上海百强高2.14个百分点。前20家大企业是拉动上海百强净利润规模和增长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2.纳税总额增速较小

上海百强纳税总额合计为4827.70亿元,比上年增长88.14亿元,增长率1.86%,平均每家企业48.27亿元。其中有1家企业即上汽集团2018年纳税总额超过1000亿元;有10家企业的纳税总额100~784亿元之间;有35家企业的纳税总额在10~100亿元之间,有40家企业的纳税总额1~10亿元之间,其他14家企业的纳税额1亿元以下。上汽集团、上海烟草、绿地集团分列前三甲。其中上汽集团达到1031亿元,增长率3.32%,上汽集团成为2005年上海百强发布以来第一家纳税超千亿的企业集团;烟草集团达到784亿元,比去年下降9.00%;绿地集团达到349亿元,增长率达到14.28%。前20名企业纳税总额合计4009.5亿元,占上海百强的比例达到83.07%,增幅达到0.72%,比上海百强增幅低1.14个百分点。前20家大企业是上海百强纳税总额增量的主要贡献者,但增长率低于平均水平。在上海百强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幅度较大的背景下纳税总额以较低的幅度增长,显示出近年来中央降税政策措施落地后企业税负降低的成效。

3.利税总额继续增长

根据统计,上海百强利税总额达到10818.63亿元,比2017年的10159.51亿元增长659.11亿元,增长率达到6.49%。利税总额的继续增长,反映了上海百强2018年企业经济效益处于比较好的状态。

4.资产效率有所增长

上海百强资产效率比2017年有所提高。其中总资产周转率由21.81%提高到22.81%,增长1.00个百分点;总资产收益率由1.94%提高到1.98%。增长0.04个百分点;所有者收益率由9.327%略微上升到9.343%,提高0.016个百分点。总体上看资产效率指标有所增长。资产负债率由84.74%下降到84.33%,下降0.41个百分点(详见表2.1)。由于上海百强中银行业、保险业、地产业等企业具有资产负债率较高的行业特点,且占上海百强资产比重较高拉高了上海百强资产负债率。扣除这些企业的数据,其他上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62.75%,总体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三)劳动效率和效益增长明显

由表3.0所示,上海百强2018年的人均营业收入达到339.44万元,比上年的305.25万元增长11.20%;人均净利润达到21.78万元,比上年的19.93万元增长9.31%;人均纳税总额23.717万元,比上年的23.721万元基本持平,人均占有总资产和所有者分别上升6.31%、9.13%。这些数据统计结果表示人均占有资产有一定增长的同时,人均劳动效率(营业收入)和劳动效益(人均利润)都有更大程度的提高,人均纳税基本持平。

综合以上主要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和劳动效率数据,上海百强2018年不仅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13.29%和11.37%的两位数增长率,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幅度明显超过总资产的增长幅度,是上海百强企业经营业绩的突出亮点。在2018年全国和上海市GDP增长都在6.6%的背景下,上海百强在总资产扩张速度有所降低的同时,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并未同步下降,反而有二位数的增长,显示出上海百强总体上良好的发展态势。上海百强经营业绩继续保持着产出指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率高于资产投入指标(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的增长率,更高于劳动人数的增长率的趋势,反映出上海百强产出的增长对资产规模增长的依赖度趋于降低,对劳动人数增长的依赖度更低。这一态势扭转了前些年上海百强总资产的增速明显高于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產出规模主要依靠资产规模高速增长拉动的态势,说明近年来上海大企业抓住上海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努力调整企业发展战略,运用规模扩张积累的资金实力,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力度,在实现企业发展路径向提升发展质量的转型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上海百强企业员工人数保持着较低的增长幅度,但营业收入增长率较高,净利润增长率也同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反映了上海百强正在逐步摆脱依靠资产规模高速增长推动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的传统模式,更加重视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营业绩的增长;反映了上海百强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将员工素质、劳动技能、经营管理的提高和技术、装备的升级作为提升企业发展的着力点。同时,也反映了上海百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但是,在营业收入、总资产、所有者权益、纳税总额等指标,排名前20家企业的增长率低于平均水平,值得关注。

(四)上海百强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1.研发费用

上海百强中提供研发费用数据的有74家,合计总额为723亿元,增长159亿元,增长率28.18%;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是1.24%。其中,有1家企业研发费用达到154亿元,有14家企业在10~100亿元之间;33家企业1~10亿元之间,26家企业低于1亿元。其中上汽集团、宝武集团、互诚信息(美团)分别以15.9亿元、92.1亿元、70.7亿元分列前三甲。前20名企业研发费用合计448.9亿元,占上海百强的比例达到86.75%,研发费用主要集中在这些大企业中;增幅达到27.67%(见表4.0),比上海百强增幅低0.51个百分点,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是2.19%,比上海百强高0.95个百分点。

2.专利

上海百强中提供专利数据的有64家,合计专利数72118个,其中发明专利19192个。其中上汽集团、宝武集团、中芯国际分别以15539个、12979个、9078个分列前三甲。前20名企业(主要是制造业企业)合计专利数65535个,占上海百强的比例达到90.87%,专利高度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大企业(见表4.1)。

二、制造业百强业绩保持增长 龙头企业拉动力强劲

(一)制造业百强经营业绩继续增长

1.营业收入

制造业百强2018年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28969.5亿元,增长2263.5亿元,增长率8.48%(见表5.0)。其中超过1000亿元的有9家,100~1000亿元的有14家,其余77家低于100亿元。营业收入最高的上汽集团达到9022亿元,第2~3名分别为宝武集团、益海嘉里,其营收分别达到4386亿和1671亿。

2. 净利润

制造业百强的净利润合计为1384亿元,增长262亿元,增长率23.37%(见表5.0)。94家企业盈利,6家亏损。净利润超过百亿的企业有4家,10~100亿的企业有9家, 1~10亿之间的企业50家;剩余31家净利润低于1亿元。净利润最高的企业依次分别为上汽集团、宝武集团、上海烟草,分别达到360.1亿、274.5亿、199.7亿,3家企业合计净利润达到834亿元,占比达到制造业百强的60%,3家企业对拉动制造业百强净利润总量的作用巨大,其中中国宝武因基数较低,净利润增量和增长率都很高,上汽集团和上海烟草的净利润增量比较低和增长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

3. 资产总额

制造业百强的资产总额达到是39782.4亿元,增长3017.95亿元,增长率8.21%(见表5.0)。资产过千亿的企业有8家,100亿~1000亿的有15家,10亿~100亿有70家,其余7家低于10亿。前三甲为上汽集团、宝武集团、复星国际依次分别为7827.7亿、7118.1亿、6388.8亿。

4. 所有者权益

制造业百强的所有者权益合计是1607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1.2亿元,增长率6.64%(见表5.0)。4家所有者权益过千亿;100亿~1000的有9家,10亿~100亿之间的有63家,其余24家在10亿以下。前三甲分别为宝武集团3608.6亿元、上汽集团2847.2亿元、上海烟草1756.6亿元。

5.纳税总额

制造业百强纳税总额2750.6亿元,比上年度下降103.8亿元,增长率-3.64%(见表5.0)。纳税超千亿元的1家,是上汽集团,超百亿的企业有4家,有8家企业的纳税总额在10~100亿元之间;有42家企业的纳税总额在1~10亿元之间,其余45家企业的纳税额低于1亿元。前三甲分别为上汽集团1031.0亿、上海烟草集团 783.5亿、宝武钢铁225.3亿。

6.研发费用

制造业百强中提供研发费用数据的89家企业统计,合计总额为479.99亿元,增长87.47亿元,增长率22.28%(见表5.0)。超过100亿元的有1家,是上汽集团, 10~100亿元有6家, 1~10亿元33家, 0.1~1亿元有46家,其余3家低于1000万元。前三甲分别为上汽集团153.9亿、宝武集团92.1亿、上海电气48.0亿。研发投入强度(研发费用/营业收入)达到1.78%,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较高,如中芯国际2018年研发费用达到36.9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6.61%;传统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明显不足。

7.就业人数

制造业百强员工人数合计901794人,比上年下降15675人,增长率-1.71%(见表5.0)。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的企业3家,1万~10万人的企业有10家,1千人~1万人的企业有56家;1千人以下的企业有31家。前三甲分别是上汽集团146452人、宝武集团18470人、光明集团128655人。

8.制造业经营业绩特点

制造业百强总体上看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其中最突出的亮点是净利润大幅增长,增长率达到23.37%,增长幅度将近营业收入和总资产的2倍;营收净利润率由4.20%上升到4.78%,增长幅度13.73%,总资产收益率由上年的3.05%上升到3.48%,增长幅度14.01%,净资产利润率由上年的7.44%上升到8.60%,增长幅度15.69%(见表5.1),三项指标提高的幅度都较大。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纳税总额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下降幅度达到3.64%,利税总额增长幅度较低,达到3.98%。净利润增长率较高和纳税总额增长率下降的现象说明近年来减税降负措施已经落地生效,制造业企业经营的税负有明显改善,但企业产出质量的提升还不明显,还需继续努力提高企业经营质量,改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制造业百强的另一个特点是在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员工人数继续小幅下降,下降幅度达到1.71%,人均占有总资产和净资产都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人均营业收入达到321.24万元比上年提高30.16万元,增长率达到10.36%,劳动生产率提高明显,人均贡献净利润达到15.34万元,增长3.12万元,增长率达到25.51%,劳动效益增长明显。

(二)制造业龙头企业拉动力明显

2018年,制造业百强中的龙头企业经营业绩表现较好,对拉动制造业百强总体业绩起到了重要作用。

1.上汽集团经营业绩创新高

2018 年受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国内汽车市场出现了自 1990 年以来的首次年度负增长,全年国内市场销售整车同比下降 3.8%。在困难面前,上汽集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新四化”战略,在车市负增长、体量基数大的背景下,充分展现了稳健增长实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公司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整车销量增速继续跑赢大盘,主要经营业绩指标稳步提升;经营发展进中有新,新能源汽车、国际经营等创新业务显著增长。 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021.94 亿元,同比增长 3.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60.09 亿元,同比增长 4.65%,主要业绩指标增速高于销量增速。自2005年上海百强企业排行榜发布以来,上汽集团从年营业收入1000亿元起步,十五年来几乎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营业收入增长8倍,成为上海首个营业收入站上9000亿元台阶的企业,发挥了带动上海企業100强经营规模屡创新高的龙头企业作用。但是,2018年上汽集团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速明显下降,2019年上半年车市景气度较低,上汽集团将面临严峻挑战。

2.宝武集团经营业绩增长明显

中国宝武自2016年12月完成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联合重组后,资产规模和钢铁产能进一步扩大,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钢铁企业。2017年起宝武集团抓住中国钢铁行业去产能后钢铁市场回暖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企业品牌优势、产品优势、技术优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回升。2018年宝武集团主要经营指标再创经营佳绩,营业收入达到4386.2亿元,增长402亿元,增长率10.10%;净利润274.5亿元,增长169.2亿元,增长率160.72%。宝武集团良好的经营数据有力地拉动了百强企业总体经营业绩。

三、服务业百强经营业绩平稳增长

(一) 服务业百强主要经营业绩

1.营业收入

服务业百强2018年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37241.96亿元,增长5007.97亿元,增长率15.54%(见表6.0)。其中超过1000亿元的有10家,100~1000亿元的有37家,其余53家低于100亿元。前三甲分别是交通银行4340.5,太平洋保险3543.6亿元,绿地集团3484.2亿元。

2. 净利润

服务业百强的净利润合计为3123.11亿元,增长177.24亿元,增长率6.02%(见表6.0)。94家企业盈利,6家亏损;净利润超过100亿元的有7家,10~100亿的企业有20家,1~10亿之间的企业36家;净利润低于1亿元31家。其中,3家银行的净利润达到1475.8亿元,占服务业百强的占比达到47%,他们分别为交通银行736.3亿元,浦发银行559.1亿元,上海银行180.34亿元。服务业百强中银行保险和地产企业是净利润最高的企业。

3. 资产总额

服务业百强的资产总额是260164.6亿元,增长19525.4亿元,增长率8.11%(见表6.0)。资产总额过万亿的企业有5家,1000亿~10000亿的有12家,100億~1000亿有32家,其余51家低于100亿。前三甲为交通银行95311.7亿元,浦发银行62896.1亿元,上海银行20277.7亿元。

4. 所有者权益

服务业百强的所有者权益合计是32178.3亿元,比上年增长3642.6亿元,增长率12.77%(见表6)。10家所有者权益超千亿;100亿~1000的有23家,10亿~100亿之间的有41家,其余26家在10亿以下。前三甲分别为交通银行7053.1亿元,浦发银行4783.8亿元,上海万科1839.1亿元。

5.纳税总额

服务业百强纳税总额2021.3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76.9亿元,增长率9.59%(见表6.0)。纳税超百亿的企业有6家,有24家企业的纳税总额10~100亿元之间;有37家企业的纳税总额在1~10亿元之间,其余33家企业的纳税额低于1亿元。前三甲分别为绿地集团349.4亿元,交通银行289.4亿元,上海万科150.9亿元。

6.研发费用

服务业百强中提供研发费用数据的60家企业统计,合计总额为164.4亿元,增长54.6亿元,增长率49.69%(见表6)。超过10亿元的有2家,1~10亿元有22家,1亿元以下36家。第1名是互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美团)70.7亿元,第二名国泰君安达到10.5亿元。总体看,服务业因产业特点,研发费用投入较少,但以美团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较高。

7.就业人数

服务业百强合计118.72万人,比上年增加5.17人,增长率4.56%(见表6.0)。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的企业2家,1万~10万人的企业有27家,1千人~1万人的企业有39家;1千人以下的企业有32家。前三甲分别是德邦物流135374人、太平洋保险113303人、东方航空97327人。服务业百强与制造业百强相比,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产业,继续保持着员工人数增长的趋势。

8.服务业经营业绩特点

服务业百强总体总体上看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其中重要看点是营业收入继续大幅增长,增长率达到15.53%,增长幅度依然强劲,增长幅度超过总资产增长幅度的近1倍;净利润增长幅度中规中矩达到6.02%。总资产周转率由上年的13.40%上升到14.31%,增长幅度6.86%。营业收入净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较上年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详见表6.1)。研发费用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美团上市后研发投入力度增大,增长34亿元,增长率93%。

服务业百强在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员工人数有所上升,增长率达到4.56%,人均占有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分别增长3.40%和7.85%,人均营业收入达到313.7万元比上年提高29.81万元,增长率达到10.50%,劳动生产率提高明显,人均贡献净利润达到26.31万元,增长0.36万元,增长率达到1.39%,劳动效益有一定增长。

(二)服务业龙头企业拉动力明显  新兴业态悄然成长

服务业百强中的龙头企业在2018年经营业绩表现亮丽,对拉动制造业百强总体业绩的上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1.银行房地产保险行业的大企业依然是拉动服务业百强经营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1)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商行4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达到8935.0亿元,比上年增长844.6亿元,增长率10.44%(其中交通银行增长率11.62%,上海银行增长率21.24,各贡献450亿元和150亿元的营收增长);占服务业百强的比重达到23.99%,下降1.11个百分点,下降幅度4.41%。实现净利润1548.9亿元,增长83.1亿元,增长率5.67%;占服务业百强比重49.59%,下降0.16个百分点,下降幅度0.33%。银行业保持着较高的增量,但增速减缓。由于银行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经营业绩正在趋于平稳增长的态势,在新兴服务业增长势头较快的背景下,银行业经营业绩在服务业百强中的占比还可能有所下降。

(2)绿地集团、上海万科、中梁企业、三盛宏业、大华集团、大名城6家房地产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达到63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0.0亿元(增量主要由绿地集团和上海万科各增长580多亿元贡献),增长率27.74%;占服务业百强的比重达到17.06%,上升1.63%,上升幅度10.56%。

(3)太平洋保险、太平人保、大地财险3家保险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36.3亿元 ,增长463.0亿元,增长率9.50%(增量主要由太平洋保险增长340多亿元),增长率9.50%;占服务业百强的比重达到14.33%,下降0.79%,下降幅度5.22%;实现净利润246.5亿元,增长32.9亿元,增长率15.38%(增量主要由太平洋保险增长33亿多元),增长率15.38%;占服务业百强的比重达到7.89%,上升0.64%,上升幅度8.83%。保险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低于平均水平。

2.新兴服务产业正在较快成长中,拉动力有所上升

(1)服务业百强中有2家营收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互联网服务企业,分别是上海钢联和互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美团),2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2.8亿元 (其中上海钢联960.6亿元。美团652.3亿元),增长538.6亿元,增长率49.86%;占服务业百强的比重达到4.33%,比重上升0.99%,上升幅度29.70%。上海钢联是2011年上市的新型钢贸互联网企业。8年来,该企业从1.6亿元(2010年数据)营收起步,几乎以连年接近翻番的增速成长,已成为接近千亿元营收规模的互联网平台。美团则是中国领先的以“吃”为核心的从需求侧到供给测生活服务业多层次科技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拥有美团、大众点评、美团外卖、美团打车等消费者熟知的服务平台,2018年9月在香港上市,当年营收增长达到92%,其营业规模已经成为生活服务电商平台行业的领头羊,庞大的生活服务规模渗透到全国各地,创造的外卖骑手就业岗位就达到270万人之多。这2家企业正处于市场份额不断扩张、营业收入高速增长阶段,对服务业百强营收规模拉动作用趋于增强。净利润产出方面,上海钢联的净利润规模较小,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美团正处于典型的互联网企业“跑马圈地”时段,巨量IPO融资支持的大量资金投入,促使营收高速增长,净利润的变现尚待时日,经营业绩值得期待。

(2)新兴物流业龙头企业增长明显。

服务业百强中有4家营收规模超100亿元的快递企业,分别是圆通速递、德邦物流、中通快递和申通快递,4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1.1亿元,增长190.56亿元,增长率28.85%;占服务业百强的比重达到2.29%,上升0.24%,上升幅度11.53%。实现净利润90.8亿元,增长23.6亿元,增长率达到35.05%;占服务业百强的比重达到2.91%,上升0.63%,上升幅度27.39%。

虽然这4家快递企业营业收入在服务业百强的占比不高,但是,随着互联网商业平台服务项目的扩展和服务内容的升华,消费升级快速蔓延,互联网购物消费的爆发式增长,曾经不起眼的快递公司作为电商平台高效运作的潤滑剂,成为互联网购物和消费这一庞大生态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伴随电商高速发展,成长为具有互联网特征的新兴物流行业。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在上海这个具有悠久贸易传统城市,集聚了“四通一达”和德邦快递等6大型快递公司,市场份额占了全国快递业务的半壁江山,上榜的4家快递公司不仅实现了营业收入的高速增长,还实现了净利润的高速增长。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这4家快递公司吸纳员工人数18.4万,员工人数占百强企业员工总数的比重高达9.04%,带动的全国快递行业就业人口数以百万计。

四、制造业百强与服务业百强比较分析

2018年制造业百强与服务业百强经营业绩总体上双双发展良好,其中一个共同特征是营业收入增长率指标明显高于总资产、员工人数等投入指标增长率,研发费用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显示拉动百强企业经营规模增长主要依靠资产效率的提高(包含技术进步、装备升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经营发展的动力正在转换中。

(一)两大产业在各项经营指标的差别

1.营业收入方面,服务业百强的增量增速较高于制造业百强。2018年服务业百强增长5008.0亿元,比制造业百强的2263亿元高121%;服务业百强增长率15.54%,比制造业的8.48%高83%

2.净利润方面,服务业百强的总量高于制造业百强,增量增速低于制造业百强。2018年服务业百强净利润3123.1亿元,比制造业百强的1383.6亿元的多125%;增长177.2亿元,是制造业百强增量262.1亿元的0.67倍;服务业百强增长率6.02%,是制造业的增速23.37%的0.25倍(见表7.0)。

3.总资产方面,服务业百强的总量增量明显高于制造业百强,增速基本相当。2018年服务业百强总资产260164.5亿元,是制造业百强的36782.4亿元的6.53倍;增长19525.4亿元,是制造业百强增量3018.0亿元的6.46倍;服务业百强增长率8.11%,比制造业百强8.21%的增速略低(见表7.0)。

4.利税总额方面,服务业百强的总量增量增速都明显高于制造业百强。2018年服务业百强利税总额5144.45亿元,是制造业百强的4134.1亿元的1.24倍;增长354.1亿元,是制造业百强增量158.3亿元的2倍多;服务业百强增长率7.39%,比制造业百强增速3.98%高85%(见表7.0)。

5.员工人数方面,服务业百强的总量增量增速都明显高于制造业百强。2018年服务业百强员工人数118.7万人亿元,是制造业百强90.2万人的1.31倍;增长5.2万人亿元,增速4.56%,制造业为负增长(见表7.0)。

综合上述数据比较,制造业百强在净利润增量增速指标上比服务业百强较高外,其他指标服务业明显高于制造业百强。

(二)制造业百强资产效率高于服务业百强

资产周转率方面,制造业百强总资产周转率(总营收/总资产)为72.82%,同比上年的72.64%上升0.25个百分点;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为3.48%,同比上年的3.05%,增长0.43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净资产)为8.60%,同比上年的7.44%,增长1.17个百分点(见表7.1)。

服务业业百强资产周转率为14.37%,同比上年的13.40%,上升0.97個百分点%;总资产利润率为1.20%,同比上年的1.22%,下降0.02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9.71%,同比上年的10.32%,下降0.62个百分点%。

以上数据显示在资产利用方面,制造业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收益率表现较好,各项指标均保持增长;服务业百强总资产周转率有所上升,资产收益率则有所下降。总体比较,制造业百强在资产运用绩效方面好于服务业百强。

(三)用工效率分析

制造业百强人均营业收入为321.2万元,同比上年的291.1万元增长10.36%;人均贡献净利润为15.34万元,同比上年的12.22万元增长25.51%;人均总资产441.15万元,同比上年的400.72万元增长8.49%,制造业人均经济指标全面向好,且增长率较高。

服务业百强的人均营业收入为314.90万元,同比上年的283.88万元增长10.93%;人均贡献净利润为26.31万元,同比上年的25.94万元增长1.4%;人均总资产2191.42万元,同比上年的2119.30万元增长增长3.4%(见表7.2)。

综合以上各指标数据,制造业百强和服务业百强人均营业收入都有10%以上的增长,在人均净利润和人均资产总额指标方面制造业百强的的增长率明显超过服务业百强。

五、上海百强企业发展的特征和建议

2018年是上海百强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百强企业经营实力进一步提升,贸易摩擦的升级对百强企业发展影响有限,但内外部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百强企业今后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一)百强企业实力继续提升,新兴龙头企业崭露头角

2019《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上海有7家企业入围榜单,上汽集团仍是上海在世界500强中排名最高企业,排名由36位略有下降,位列第39位。其他分别是中国宝武、交通银行、中国太保、绿地控股、浦发银行和中远海运,排名均有上升。上海企业入围数量和名单与去年相同,但盈利能力和排名整体有明显提升。7家上海世界500强企业取得的骄人业绩,反映了这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品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成为上海城市能级提升,综合实力增强的名片。

2019上海百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规模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高幅度的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改善。百强企业规模再创新高,营业收入接近7万亿元,入围门槛首次达到59.5亿元。有21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其中民营企业3家),是百强企业排行榜发布以来超千亿企业数量最多的一次,比上年的16家新增5家企业(其中民营企业2家),他们分别是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复星国际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均和集团有限公司。但是,有些传统支柱产业增速有所下降。

上海的智能制造、芯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制造业产业尚处成长期,绝大部分体量较小,这些企业经营业绩具有增速较高增量较小特征,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对百强企业业绩增长贡献度偏低,难以承担抵消传统支柱产业增速下降的不利影响和拉动经济较快增长的重任。

以钢贸、生活服务等电商平台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开始崛起,其中的领头羊开始向营收千亿级台阶攀登,新兴物流快递行业的规模和效益高速增长,发展后劲依然强劲,这些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崛起的端倪已经初现。

2019年成为了5G网络的元年,“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新一代高值高效的移动信息传播技术的诞生推广应用,将在生产和服务领域发生连锁裂变反应,建立在5G技术之上的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的空间正在打开,必将为社会、经济、企业和人民生活各方面打开新的发展空间,也为新兴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促进百强企业提升综合实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上海经济发展依然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外有贸易摩擦挑战,内有经济下行压力。

从外部看,美国政府推行单边主义、美国优先政策,肆意破坏国际通行规则,危害世界贸易自由化,并千方百计遏制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使百强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

从内部看上海百强企业经济实力提升的同时,传统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经营业绩出现分化,有些行业增速相继由二位数降低到个位数,拉动百强企业业绩增长的力度明显降低,即使21家千亿级龙头企业也存在增速分化、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往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量主要贡献者银行、汽车、烟草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明显低于平均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仅在1.42%-4.85%之间,净利润增量不足70亿元,增长乏力。

面对困难和压力,上海百强企业要坚定信心,坚守初心,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化压力变动力,化危机为生机,自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企业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坚持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建议:

1.争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要争取在行业资源配置中占有主导地位,在行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对行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除了规模和技术之外,企业还需要在人力资本素质、商标与品牌影响力,市场渗透力、公司治理水平、财务绩效水平、社会责任担当等多个方面成为具有综合竞争实力的企业。为此,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制定打造一流企业的战略策略,把对标管理作为创建一流企业的手段,瞄准行业产业领先企业努力赶超。二是加强产品质量品质管理,在企业内部弘扬工匠精神,确保产出优质产品。加快产品升级产品创新,更好的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多角度加强市场品牌宣传。全方位提升品牌国内外形象,提高品牌价值和地位。四是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和管理,提高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五是完善企业风控体系,加强合规管理,严控企业运营风险。六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民生民意。

2.加大力度,聚焦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突破

中兴事件、华为事件相继发生,此类霸权干预,霸道围堵的现象还会日益凸现。没有核心技术,即使有资金实力,有企业规模,有市场需求,也可能突然死亡。华为正是依靠领先的核心技术,获得了产业链控制力和行业主导地位,才能在霸权制裁断供卡脖子的危机时刻,从容控制风险化解危机。华为的路,也是上海百强企业应该选择的发展之路,只有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才能保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畅通无阻,才能保证新兴产业快速崛起长盛不衰。

当前,上海百强企业对创新的重视程度在持续提高,创新投入的力度也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同世界一流企业和国内先进企业比,依然有一定的差距,不足以帮助企业在与国际一流国内先进的企业竞争中获得技术优势。不少制造业企业还处于利用外来技术进行制造加工组装阶段,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等环节缺乏竞争力。

为加快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建议上海百强企业积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技术创新引领作用,联合中小企业构建技术创新协调机制,加快形成以大企业更多聚焦于基础技术研发和原创技术创新研发,中小企业致力于应用技术与改良技术研发的技术创新的格局。大企业要主动牵头组织推进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制定相关技术研发的长期战略,公布技术发展路线图,联合攻关,权益共享。二是调整创新战略,推进创新与“互联网+”深度结合,抓住5G推广,移动信息技术升级换代的机遇,打造开放式创新平台建设,构造创新共同体,集聚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专家个人等各类研发主体,走“聚合式创新”道路,掌握以人才为中心的核心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占有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真正实现自主创新。三是要继续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建立确保研发费用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尤其是创新型企业要尽快将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同行业领先企业的水平,在国家减税政策期间,主动将减税的收入投入研发,加快创新步伐。集中有限的研发费用,聚焦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四是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开发,积极培育和储备创新型人才,完善创新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充分释放创新人才的潜能。五是要有效整合和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强技术交流,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各种形式的联合研发机制和组织。六是切实做好创新成果商业化应用,优化创新成果商业化价值分享机制,形成研发创新的良性激励和有效循环。

3.加快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龙头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就是要通过长江三角洲地区协同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有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城市,担负引领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重任,应该按照这一城市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世界级的企业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要加快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变革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拓展服务内容,提升产出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快实现产品迭代更新,推动企业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或转移,不断增强对产业链的控制力,巩固龙头企业在价值链的引领地位,让传统支柱产业焕发活力,继续发挥好城市经济发展的骨干作用。

加快新兴产业发展,重点要培育新兴产业龙头企业。要认真总结上海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经验教训,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条件下主动对接苏、浙、皖优质要素资源,突出创新,瞄准国际先进标准,在更大区域内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加快新兴技术推广应用,加快新优产品产能扩张;推动技工贸和产供销资源整合,搭建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提高产业链运作效率;鼓励银行信贷支持新兴产业,加快科创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进程,支持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融合,助力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

同时,改革利益分配利益共享机制,加大引进外地总部企业和总部型企业力度,吸引更多大企业落户上海,提高上海大企业的集聚度。

总之,長三角一体化发展纲要已经制定,长三角协同发展和临港自贸区新片区的建设为企业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创造了新的机遇.上海百强企业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五个中心”、打响“四个品牌”的规划部署,发扬埋头苦干、发奋图强的传统和坚持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 执笔:张培荣)

猜你喜欢

百强总额增长率
2020年(第33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名单
2019上海百强成长企业50强排行榜
台2016GDP“成功保1”
2016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榜单
美拭目以待的潜力城市
2014上海百强企业
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