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自主生长课堂评价的思考

2019-11-01

成才 2019年10期
关键词:经验生长思维

一、自主生长课堂评价的产生

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先后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对前苏联理论的借鉴的缓慢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西方现代教育评价思想的借鉴后的蓬勃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借助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契机,愈多的学者加入到对课堂教学评价问题的研究中来。

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与教学模式的发展密切相关。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相对应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强调对教师的评价,尤其是对教师的教案和教学设计进行评价。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新三中心论”教学呼应的课堂教学评价,侧重于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相对应的课堂教学评价,则侧重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当前,课堂教学评价中对教师的评价更注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教师的发展对工作带来的实际变化及对学生和学校的影响。自主生长课堂评价当属此类评价,尤其以“实践反思”为主,侧重教师经验的改造的评价。

自主生长课堂根据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提出了“经验——方案——思想——智慧”的理论基础四阶段。即“捕捉教师个体自我经验,优化提升课堂行动方案,概括形成个人教学思想,应用课例产生教学智慧”的新的课堂结构,建构了自主生长课堂“三实践三反思”+“课例研修”的操作范式四流程,形成了自主生长课堂“个类导促”评价体系四递进。经实践验证,该课堂模式接地气,实现教师真实发展;该评价体系促进课堂模式和功能变革,是帮助教师从“他主”走向“自主”、走向“智慧型教师”的关键,极大地助推了教师专业发展。

二、自主生长课堂评价的内涵、特征与流程

自主生长课堂评价的内涵是以教师自我觉察为专业起点,以专业共同体为组织依托,以专家理论指导为智力支撑,以个人经验改造为生长路径,以实践智慧为价值归属。形成了“个类导促四阶递进”评价流程框架(如图),有效改进了课堂功能与模式,改进了教师自我经验,提升教师课堂效能。

自主生长课堂评价与其他评价的区别在于将“实践反思”贯穿课堂全过程,聚焦教师经验改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它具有“四化”基本特征。

1.内隐经验显性化

内隐经验体现在不少教师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学秘籍和土办法,教学效果好,但说不出所以然。当别人想学习他时,他不能系统表述成果,只能罗列一些做法,经验分享交流呈现碎片化,表面化,就连自己弄不清怎么这样就把课教好了。

内隐经验是教师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个人风格,难以表达。显隐经验是教师在反思基础上,将内隐经验符号化,系统化,可供别人借鉴和学习。

主要两种方法:一是教学反思,通过写教育故事,教学案例让经验明朗起来。二是理论学习,理论依据是经验显性化的载体。教师要树立信心,改变思维模式,努力寻找经验后面的价值规律。

2.零散经验结构化

教师有经验显性化基础后,可以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但是教师经验教训大多都是零散的、碎片化的。缺乏针对某一事件的经验教训的收集整理再提炼。需要经验的结构化:首先,收集整理本身就是对工作的再回忆,在整理过程中,又多了一次深度反思。其次,整理过程中,不仅会发现有效价值信息,也会发现无效冗余信息,也需归纳整理,又锻炼了教师教学归纳判断能力。再次,经过总结提炼,形成针对某一教学事件处理的高度凝炼的类经验,进一步锻炼了教师的整合平衡能力。这个过程就是经验结构化。教师依托专业发展共同体,以课例为载体,以真实问题为架构,先自下而上寻找、追根寻源,找到理论依据。再自上而下,引用理论,构建自己的应用框架。

主要两种方法:(1)推导结构。通过常见的结构来推导结构,实践发现,很多经验的思维结构大多相似。(2)累积结构。通过思维关联来累积结构,将经验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将新的教学场景即时放进经验结构中,会减轻工作负担,很容易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益。

3.结构经验系统化

教师有了结构化经验,教师的工作能力极大提升。但结构化思维只是在某个局部有很强的指导性,缺乏整体观和全局观,需要将经验进一步系统化。只有系统思维,才能抓住整体,抓住要害,才能不失原则地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处置教学事件。

主要两种方法:(1)整体法。把思考问题的方向对准全局和整体、从全局和整体出发。在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从整体来考虑,把整体放在第一位,不让任何部分的东西凌驾于整体之上。(2)要素法。课堂系统由各种各样的因素构成,其中相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构成要素。要使课堂系统正常运转并发挥最好的作用或处于最佳状态,必须对各要素考察周全和充分,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促进课堂各要素共同发展。

教师要通过专业引领和专家指导,主动构建系统经验的知识树,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系统经验进行纵横联系,不断开拓系统经验的领域,构建教师个人经验体系,增强教师话语权。

4.系统经验道德化

所谓系统经验道德化,就是要将道德因素纳入经验体系之中。教师作为教育的根本,不能只将经验局限在“经师”层面,而更应该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上成为新时代师德楷模。

主要两种方法:(1)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教师要学会道德修身,仁者爱人,处理好“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处世之道,示范好“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修身之要。(2)践行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带头讲文明,懂礼节,树新风。遵规守纪,节水节电,敬畏自然,尊重规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从我做起,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三、自主生长课堂评价的操作路径

自主生长课堂评价的起点是“教师个评”,归属是“实践促评”。采取“个类导促”递进评价的方法。具体路径为“教师个评——同伴类评——理论导评——实践促评”。

1.教师个评

“教师个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目的是让教师更好认识自己,弄清自我与环境的主客关系。真实记录和觉察自己个人体验,将内隐的经验显性化。首先认识教师所处的教学环境,因为环境与行为是密不可分的,环境对行动具有支配和决定作用。其次认识教师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能力与作用,发挥教师在环境中的能动作用。教师要学会将自己思维与个人体验发生关联形成事例经验,明白“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将到哪里去?”。实施途径是通过讲教育故事,写教育叙事,录教学视频。多用描述性评价,定性评价。

2.同伴类评

“同伴类评”是借助学习共同体相互借鉴,彼此反思、共同提高。目的是帮助教师改造自己。将大量碎片化事例经验整合成类经验,将零散的经验结构化。教师要理解经验的改造初级阶段是由事例经验向类经验上升过程,要学会将自己思维与他人思维发生关联整合类经验。教师要不断铲除和革新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障碍物和错误观。实施途径是通过“功过格”“档案袋”“反思录”等方法,多采用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实践性评价。

3.理论导评

“理论导评”是利用问题专业化、思维审辨化、素养核心化、视野国际化等建构教师个人经验体系,目的是帮助教师成就自己。将一系列类经验概括凝练形成个人经验体系,将结构经验系统化。理解经验的改造高级阶段是形成个人经验体系并向实践智慧转变过程,教师学会将自己思维与专业理论发生关联建构人经验体系,要学会将自己思维与专家引领发生关联形成实践智慧,教师要不断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潜心研究,转知为智,化智为慧。实施途径是通过“主题研讨、课例研修、课题研究”等方法,多采用理论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

4.实践促评

“实践促评”是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追求真善美,目的帮助教师升华自己。要坚定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将系统经验道德化。教师应该具有布施化育的利他之心,朴诚勇毅的圣贤之能。要将个人思维与教学实践发生关联形成实践智慧,提升教师赞化万物的道德境界;要将个人思维与终身学习关联形成教师天地乐同的全纳胸襟。实施途径是通过“日行一善,日积一德”真正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让教师在自我中追求无我,在智慧中追求自在,获得职业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多采用定量性评价,实践性评价。

评价的功能不是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自主生长课堂评价目的是促进课堂功能、模式的变革,激活课堂的活力,为教师专业自主生长注入强劲的动力。

猜你喜欢

经验生长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经验
生长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