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产业结构调整促就业结构改善
——以江苏省为例

2019-11-01

新营销 2019年5期
关键词:就业人数就业结构第二产业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 201620)

一、前言

江苏省地处东南沿海地区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自古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江苏省有13个区市,均列为经济百强。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经济迅速发展,其增速仅次于上海,稳居第二位,其GDP水平、民生指数、综合竞争力等均为全国第一。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江苏省也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人口排名全国第五,其失业率高的问题仍然存在。本文旨在分析2000年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并根据三大产业的经济贡献总结分析就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就业结构的改善。

二、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分析

(一)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

江苏省经济总量年均增长已经达到9.6%,高出全国水平1.8%,人均GDP居全国首位,超过10万元,经济转型取得重大进展,2018年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达到了51%,并且其上升趋势不减,可见第三产业拉动消费的能力之强。

表1 江苏省三大产业贡献值(数据:江苏省统计年鉴)

续表

图1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

从表1我们看出,2000年江苏省已经呈现出“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从图1可以发现,2000—2014年,第二、第三产业呈现出相互作用的反向发展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平稳上升,同时第二产业的比重也在平稳下降,这是因为受环境保护和发展清洁工业的政策影响,关闭了一部分污染企业,还有一部分产业升级的共同作用。第一产业一直低速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经济贡献明显高于第一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优越,2015年后,第三产业对GDP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式发展。

(二)江苏省就业结构分析

江苏省在改革开放初期是农业大省,这与其亚热带季风气候、肥沃的土壤、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关,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扶持工业和服务业发展,重视教育,很多劳动力资源经过技能培训后上岗变成工人进入劳动力市场。

表2 江苏省三大产业就业人数统计(数据:江苏省统计年鉴)

图2江苏省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

从图2中我们也可以直观地看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平稳且大幅度递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稳步上升,在2006—2010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超过第二产业,可能是政府对自主创业、个体户的政策支持,服务业就业人数激增,在2010年之后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直线上升超过第三产业,这可能是生产力水平提高形成规模经济的影响。近几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与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有持平趋势,但仍未超过第三产业,江苏省的就业结构仍然是“二三一”的格局,总体看来是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慢慢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就业结构调整明显。

(三)三大产业产值与就业人数之间的回归模型

为进一步实证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本文收集了江苏省2000—2018年的三大产业的经济贡献数据和就业人数数据,归纳计算出三大产业比重变化以及历年各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并建立产业和就业之间的OLS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建立的非线性函数关系L=f(Y)=aYb,我们了解到就业与产值之间是非线性关系,因此在等式左右分别取对数形式构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对数模型lnLit=a+blnYit+eit,Lit表示t年i产业的就业人数,Yit表示t年i产业的产值,ei为随机误差项。

表3OLS回归结果

对第一产业的回归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模型公式为lnL1=11.525-0.577×lnY1,lnY1的回归系数值为-0.577,并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通过F检验,意味着lnY1会对lnL1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一产业的产值每增加1%会导致就业人数减少0.5%,这说明农业发展对吸纳劳动力就业有反向作用,比如会导致一些满足于生活基本需求的人放弃就业机会。

在第二产业的回归结果中模型公式为lnL2=5.290+0.223×lnY2,lnY2的回归系数值为0.223,并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通过F检验,意味着lnY2会对lnL2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产业产值每增加1%会导致就业人数增加2%,说明工业对就业拉动有较好的作用,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在第三产业的回归结果中可以得出模型公式为lnL3=5.939+0.153×lnY3,lnY3的回归系数值为0.153,并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通过F检验,意味着lnY3会对lnL3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产业产值每增加1%会导致就业人数增加1.5%左右,结果显示第二产业较第三产业更有拉动就业的作用。

(四)政策建议

1.稳定第一产业发展

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第二、第三产业稳定发展的保障,第一产业主要就是农业、种植业,与生产生活最为紧密,关系着国民经济能否实现良性循环,因此稳固和发展第一产业是赖以生存的基础。江苏省既是工业重省又是农业重省,鱼米之乡的江苏省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优势,但是江苏省的农田分布较为分散,仍以小户经营为主,不利于大面积机械化管理,政府应当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做好农田规划,优化种植结构,划片承包经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科技农业,发展地方特色农业,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为国民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的基础设置建设和教育教学投资,推动农村产业化机械化生产,从而解放农村劳动力,在提高其务农人员的技术水平的同时也使其有投向更有经济增长潜力的第二、第三产业的空间和动力,从而推动就业结构的多元化。

2.优化第二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也是加强国防建设的必要条件。优化第二产业,政府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交通。其次以政策和资金的方式鼓励创新提高研发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同时政府应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工业制成品的技术复杂度,从而提高出口竞争力,在科技进步的同时提高江苏省第二产业工人的技术水平,增加其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以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的改善。现在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被第三产业超越,但是带动经济发展和就业改善的效能是不变的,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工业,防治污染,坚持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使我们既有金山银山,也能保护好绿水青山。

3.继续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消费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涉及的领域较广,房产、金融、信托、餐饮、旅游、教育等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和拉动就业的能力不可小觑,就近几年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力来看,是三大产业中最大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可谓种类繁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多元化,政府应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正确引导和扶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可持续发展,降低单位GDP能耗,保护环境。另外,政府应该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负,优化融资渠道,以第三产业为牵头带动整个经济发展。

4.培养失业人员技术水平,帮助促进再就业

政府应当重视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针对性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就业人员,培养高素质综合发展的人才;对失业人员和待就业人员,政府可以通过免费的职业培训和技能训练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以及职场适应能力,拓展就业渠道多样化,打通就业与招聘信息的堵塞,同时要推进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好地进入劳动力市场做好铺垫,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三大产业提供有力的劳动力支持。

猜你喜欢

就业人数就业结构第二产业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德国就业人数创统一以来新高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