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的嬗变及主持人应对策略

2019-11-01甘露

环球首映 2019年3期
关键词:主持人

甘露

摘要: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是社教类电视节目的一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这一时代的大众生活水平、价值取向以及审美水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大众审美不断变化以及科技的发展,服务性社教类节目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就是尝试阐述我国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产生及发展轨迹。同时,也对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在当下媒介环境中该具备怎样的素养进行思考。

关键词: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生活水平;审美水平;媒介技术

第一章  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节目种类由“一锅乱炖”到“分门别类”

在50年代初期,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主要设置了3种类型:新闻性节目、知识性節目和文艺性节目。其中的知识性节目就是社教类节目的雏形。而生活服务类节目属于社教类节目的一个分支。1979年8月12日,《为您服务》第一次播出,开办之初,主要是介绍家庭生活的相关知识。1983年,《为您服务》成为了一档固定节目,内容有所丰富。在这段时间里,一些地方台也开始制作和播出生活服务类节目,如广东电视台的《家庭百事通》和上海电视台的《市场略影》。总的来说,处于兴起之初的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呈现出节目数量少,同一档节目的内容涉及的方面较多,各类生活知识“一锅乱炖”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电视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阶段,我国的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内容开始更系统的分门别类。仅以中央电视台为例,2004年前就开播了近二十种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如《天天饮食》、《生活行动》、《夕阳红》、《健康之旅》、《劳动就业》《家庭》等。这些节目在内容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细分,不管是偏重于美食、科教还是养生,都更具有侧重性。

生活服务类节目能够实现从“一锅乱炖”到“分门别类”,和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技术的进步推动节目数量增多,节目数量增多促进了节目类型的细分。

第二节  节目内容从“浅显易懂”到“信息密集”

节目内容的易懂程度与同一时代的受众受教育程度息息相关。在生活服务类节目开展初期,其内容基本上属于涉及面广泛,但专业程度较低。这同受众受教育水平,以及媒介的发展程度有很大关系。

生活服务类节目发展初期,多数受众受文化教育程度有限,且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所以当时的生活服务类节目也以浅显易懂,实用性强为主要特点。20世纪90年代起,广播电视节目增多,信息传递量增加。这一阶段,我国经济水平也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于是,生活服务类节目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更多了审美教育。到了21世纪初,受众对信息的获取非常便捷,各类信息通过不同的媒介渠道铺面而来,使得受众对于信息的追求更加精准。此外,生活水平的提升,也使得受众在追求实用的同时更追求品质。因此,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注重点不再单纯的停留在节目形态和节目内容上。生活服务类节目对自身的要求不仅仅是为受众提供咨询和生活技巧,还开始注重节目内容能给观众的观念更新。诸如美食节目不仅仅会引导观众制作美食,还会引导受众健康的生活方式。而美妆节目不仅仅介绍化妆方式,更会介绍妆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种信息点精准投放,且同类知识点连带投放的节目内容布置,非常适合细分受众的精细传播。

第三节  节目形式由“单一传授”到“多屏互动”

在广播电视发展初期,由于技术有限,设备简陋,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大都只能在一个相对封闭狭小的空间内展开录制,主持人主要依靠自己的语言技巧来解说商品的实用性,服务受众。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实现多种录制形式成为了可能。生活服务类节目也从最开始的单纯靠语言解说,到了在演播室里使用多种道具进行边做边讲,比如《天天美食》,我们可以在节目中看到主持人及嘉宾在演播室直接演示美食的制作方法。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多屏互动也被运用到了很多的生活服务类节目中。在《为您服务》播出阶段,受众通过信件和节目组进行沟通,耗时长,很久才会得到反馈。而在多屏传播的当下,受众不仅可以通过电视观看节目,而且还能搜到相关的公众号,甚至在一些视频网站可以直接弹幕评论。多屏传播增加了节目的交互性。以《女神的新衣》为例,观众不仅可以在线看如何穿衣打扮,提高时尚品味,而且可以直接根据节目内容所提供的方式进行线上购买。媒介融合的传播模式使得生活服务类节目服务方式更多远。

第二章  浅析生活服务类节目嬗变的原因

第一节  媒介技术的发展

技术发展增加了可能性。着科技的发展,传播的媒介也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报纸、广播、电视到现在电脑、手机、中央电子屏幕,媒介不断多元化,甚至出现了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媒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在广播电视为主的传播时代,受众扮演的角色更多是获取信息。当互联网出现之后,受众也开始扮演创造信息的角色。

对于生活服务类节目而言,媒介技术的发展,给实现多种节目形式提供了可能。主持人由单纯的语言表达,到可以通过道具进行示范以及室外录制,再到可以多种媒介和受众互动,这些变化离不开媒介的发展。媒介技术的发展给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第二节  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

生活服务类节目是服务于人们生活所需的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代的人民生活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大众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物质生活越来越多样,使得受众对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内容需求也越来越多样。生活服务类节目涉及的领域也逐渐广泛。

人们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逐渐开始追求生活品质。生活服务类节目也在充当一些生活用品说明书的同时,开始了对生活方式的引导。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生活服务类节目的自身定位及内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

第三节  受众文化素养的提升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受众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也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受众对节目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础的常识。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实用知识也很受受众欢迎。如具有一定医学理论支持的养生知识讲解节目,就很受有养生需求的受众欢迎。

受众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审美能力的提升都对生活服务类节目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受众文化素养的大幅提升下,生活服务类节目也水涨船高,更加地精准化,专业化。

第三章  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能力素养

第一节  树立服务意识,和受众建立舒适关系

对于生活服务性节目,其服务大众的特性无论何时都不会泯灭。所以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要时刻保持服务大众的意识。服务未必是姿态低的代名词,而是指内容要让受众能够感到受用有时根据节目风格,主持人可以是犀利的,可以是机灵的,可以是端庄的。

生活服务类节目和严肃的新闻类节目、活泼的综艺类节目相比,质地更柔软。主持人的形象弹性也更大。由于当下的生活服务类节目细分方向较多,受众精细化。节目主持人从穿着打扮到语言行为,都在极力地向受众进行靠拢,努力做到符合受众审美需求。这种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行为,也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受众,和受众建立舒适距离,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第二节  加强对某一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

生活服务类节目属于社教类节目的一种,有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主持人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当下,生活服务类节目门类细分,美食类、旅游类、家居类、美妆类等各类节目主题鲜明。主持人在主持相应节目的时候具备相关的知识素养是十分必要的。且當下媒介多样,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繁多,对节目内容的专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些节目中会请到相应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嘉宾参与节目,主持人只有具备相应的学科知识,才能在嘉宾和受众之间有效搭桥。加强对某一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主持人快速理解节目内容,把握节目重点,抓住受众吸引力的必备条件。

第三节  在多屏传播中有效互动,实现寓教于乐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受众的注意力早已不在一个媒介上。微博、微信以及客户端成了电视节目最有效的补充外延。很多受众在关注节目的同时,也会关注节目微博、微信公众号甚至相关的客户端。跨屏传播给受众提供了更多参与到节目当中的途径,增强交互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受众的忠诚度。 同时,趣味也是是社教类节目有效传播的不二法宝。作为社教类节目的一种,生活服务类节目也要注重趣味性。主持人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有效利用多屏传播,努力做到寓教于乐,从而提升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喻梅.新中国播音创作简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

[2]李书祺.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现状与问题研究——以<我们都是消费者>、<家政女皇>为例[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

[3]卜心田.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现状与发展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3 年.

[4]柴燃.消费时代的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研究——以央视 <生活>、<为您服务> 为例[D].河南:河南大学,2008年.

[5]马晓霞.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特性[J].视听界,2015年第6期.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猜你喜欢

主持人
主持人不要各说各话
最后一关
刘远立 圆桌会议主持人
阳原县第四实验小学
萌宝童话
荧幕主持人 妙趣造型四问
猫头鹰
我是淑女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
咖喱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