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之以恒服务心

2019-10-31梁正半夏

荣誉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社团公益生命

梁正 半夏

林浩德先生

将服务社会视为自己的第二份事业,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他活跃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医疗辅助队、圣约翰救伤队、红十字会救护队等公益团体中,不仅亲身参与各类工作、助人无数;更以良师益友的身份、引导後辈了解奉献之真谛。通过种种付出,他悟出了美好生命的价值所在,也塑造了澄明的内心,存放着不变的情怀。

踏实付出 恒心奠基础

一样物品,若得到反复精心打磨,它可以变成精美的艺术品;一份事业,如果被人持续地用心经营,相信能缔结出累累硕果。就如林浩德先生二十年如一日地投身公益事业,积累经验、历练能力,终使其成为服务界一棵挺拔茂盛、予人阴凉的“常青树”。让他既助人无数,同时也为後辈们树立榜样。

白天上班,晚上训练,这是林浩德先生退休前每天基本重复的生活轨跡,要是在日程中插入其他安排,往往也是维持活动现场秩序、配合医疗急救工作、宣传健康保健知识等一类工作。林浩德先生全身心地投入社会工作,用实在的付出以及满腔热情填满了生活,乃至忘记了时光的流逝,留下了满心的喜悦。

“我完成学业、开始工作时,已产生参加社会工作的想法,於是加入公益社团,希望自己能帮助其他市民。”林浩德先生从二十多岁开始,就加入了圣约翰救伤队一类服务团体,经过了系统的训练,后期也加入医疗辅助队负责应急护理病患等专业的工作.从此以新晋成员的身份,参与各项基层工作。“我们这一代人参加社团大多是从基层开始做起,大家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方式,向前辈学习,用实践提升能力和经验。所以日後晋升到更高的职位,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拾级而上。”

林浩德先生经过急救及救护车驾驶员训练,获得了救护车驾驶员的身份後开始负责运送团队的工作。出勤的时候,他与随行成员交流,了解到大家是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例如律师、医生、会计师、护士等等,也知道大家聚在一起,皆源於“服务社会”这个共同的心。他在群体中渐渐获得了归属感,觉得自己加入了一个和睦友爱的“大家庭”,工作起来也更有幹劲了。

随着参加社会工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林浩德先生用於社团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遇上举行较大型的活动,他作为後备急救团队的一员需提前训练,並在现场随时待命,前前後後,会佔用个人的一大段时间。但林浩德先生始终认为,为公益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有人问我,为什麽那麽喜欢做社会工作?我想了一下,觉得这个就是自己的爱好,没有其他特别的理由,於是就回答道,自己天生就是喜欢帮助别人。”林浩德先生笑着说,其实在团队里跟他一样全心付出的人还有很多,所以他自己也不敢有任何懈怠,以至耽搁了团队的进步。“忙完一天的工作後,我参加社会工作可以调节身心,舒缓情绪,其实也得到了另一种收穫,同时,我还可以在社团中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並且有机会向对方学习,对个人的成长也有帮助。例如通过与医生、护士交流,让我了解很多医疗知识,为後面许多工作打下了基础。所以並不觉得自己只是付出,而没有收穫。”

除了圣约翰救伤队,林浩德先生还参加了其他社会团体,例如医疗辅助队、红十字会,並在里面潛心服务数十个春秋。他的时间因此被众多的服务工作挤满了,连周六日都可能要参加训练班一类的活动。不过就是在那一段充满斗志的岁月里,林浩德先生充分感受到服务的乐趣所在,同时也体会“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而他渐渐成为了社团中重要的成员,肩负起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他被委以重任,管理香港一个区的医疗辅助团队,並且相关的职务在日後也会不断地增加。由此,林浩德先生感受到,生命是充满喜悦的,未来是令人期待的。

前後相传 两代助公益

“从二十岁做到现在七十多岁,我从未停止社会工作。”林浩德先生自豪地说,自己在社团里尽心尽力,做到了问心无愧。然而对於家庭,他卻表示感动:“因为多年忙於社会工作,我常常忽略家人,陪伴少,家务只靠太太操持,自己又帮不上什麽忙,感到对不住她。”然家人们一直很支持我参加社会工作,对於他们的包容理解和支持,我十分感激。”

而在2006年,林浩德先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当时,他已从政府的医疗队退休,本以为自己有时间能与家人共享天伦。然而他的儿子到医院检查卻发现了问题,他的夫人也因忧虑过度加上用药问题导致肝衰竭。虽然林浩德先生以前面对各类急救情况时总能冷静处理,但当看到自己家中两位成员先後病倒,他竟一时不知如何面对。

当时林浩德先生的夫人急需肝移植,情况紧急。虽然太太患病在床时间並不长,但林浩德先生的内心卻备受煎熬,每每想起家人对自己的支持和包容,眼前浮现一幕幕温馨的场景,想起夫人常常为自己熨烫制服、煲汤做饭……让林浩德先生心情变得愈发沉重,即使今日回忆起来,他也不禁哽咽起来。

幸好,身边的好友和服务界同仁纷纷送出了关怀和鼓励,终於帮助林浩德先生恢复过来。更让他欣慰的是,他的女儿愿意移植部分器官给母亲。最後,经过医院一天紧张的手术,母女都平安,儿子也在後来恢复了健康。林浩德先生心怀感恩之餘,也更加重视自己的家人。

温情的传递,悄然改变了林浩德先生的儿子:过去,由於在家里整天看不到父亲的身影,同时也体恤母亲打理家事的不易。他的心中常感到不平,他认为父亲忙於社会工作,既浪费时间又忽略了家庭,两代人之间的误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大。後来,儿子开始理解林浩德先生投身公益的意义,也慢慢认识到父亲整天在外忙碌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後来,我的儿子接触了社团服务,並产生了兴趣,也开始参加社会工作。”和父亲一样,林浩德先生的儿子也感受到了服务的意义。虽然同样是忙碌的工作,但白天的正职工作和晚上的公益分别给人带来不同的体会,前者可以激发後者的冲劲,而後者也可以补充前者的不同。尤其是穿上制服、带领青少年户外步行八小时,或提着礼物、探望独居长者,这些传达着关爱之情的工作,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也能化解自己心中的鬰结。对於林浩德先生父子而言,社会工作好比一座“桥樑”,消除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加强双方的沟通,增进情感又传递了服务的使命。

两代人的心意相通是可贵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分歧,变得和睦。林浩德先生希望这样的改变能发生在更多年轻人的身上,如果他们能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在社团之中懂得遵纪守法、学会尊师重道,並且能理智地处理问题,而非一旦遇到与自己相左的观点就要抗拒到底,不知如何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如何提高道德方面的修为。

现在,雖然林浩德先生已经过上退休的生活,但在服务方面他依旧活跃,定期参与社团培训後辈的工作,也在閒暇时间到社团教授太极拳、詠春拳等。他说,服务就像学习一样,如果不坚持做就会出现倒退,何况今日讯息发达、科技进步,如果不能与社会保持一致的步伐,便容易变得固步自封。因此,这个勤奋的服务者至今在各种公益活动中,他像过去一样努力为社会做贡献。其实,服务是他诠释生命的方法之一,他以此彰显生命的活力,丰富其中的内涵,仿佛用五彩的笔调,绘就自己瑰丽的生命画卷。

猜你喜欢

社团公益生命
缤纷社团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