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悉心引领,耐心守望

2019-10-31江小芬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4期
关键词:适应引导小学

江小芬

摘 要 一年级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刚由自由玩耍的幼儿园生活转入到规范枯燥的小学生活,这一过渡时期孩子们的角色变了,环境变了,学习要求变了,家长的期望值都变了,必然会衍生很多德育问题。如何让新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开心融入小学生活,这是一年级老师极需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 引导 一年级新生 适应 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刚走进校门天真烂漫,一张白纸似的孩子们来说,9月1日是一个新的起点。很多孩子第一次走进这个小学,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哥哥姐姐,第一次看到那么多跟幼儿园不一样的人和事。刚开始会觉得很新鲜,后来发现妈妈又一次把他们放到一个新的环境里,以玩乐为主的幼儿园生活一下子转入到规范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很多都难以适应。师者父母心,老师必须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弟弟妹妹,接纳、爱护、包容,伸出双手,帮助他们顺利地融入新的集体,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开开心心地成长。“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不能一蹴而就,欲速则不达,每个阶段孩子的都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承认个体差异,不能一下子拔高,不急不躁,学会耐心地守望孩子的进步、成长。

1施予爱心,引导适应新环境

在刚开学的几天,会有个别的孩子不肯上学,任凭家长哄骂带抱,也不肯踏入学校半步;有的上着上着课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背上书包要回家;有的老是找爸爸妈妈;有的老是说肚子痛,装模作样,想找借口回家;有个孩子更是说:“老师,我想要回家,我一上课就想哭。”

老师要理解这是正常现象,孩子是缺乏安全感,可怜孩子们平时都是疯玩疯睡,来到陌生环境,一下子关进四角天空里,一天要上那么多节课。于是可以像幼儿园的老师一样守在学校门口,亲切地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对于特别胆怯的学生,老师可以伸出手,面带微笑,把孩子引进校门;出现哭闹现象,老师可以同理心,跟孩子们说,老师也害怕,也想家,也不想上学,可人要长大,不能再当幼儿园的小朋友了,所以要勇敢面对。孩子们听到这,也会擦擦眼睛,跟这个“同病相怜”的老师一起回课室。

我们利用品德课开展“自我介绍”,“认识新朋友”等游戏活动,带带孩子们到学校各处走走,知道美术室音乐室在哪里,厕所在哪里,饭堂在哪里。看看各班的墙报,学校的生物园,感受一下这是他们以后学习生活的地方。由于伙伴们很多都是没见过,可以让孩子敞开心扉,消除隔阂,主动交往,然后比赛看谁认识的朋友多,自然而然,孩子们就很快很勇敢地融入这个大家庭里面。

2融入角色,引导适应新方式

从幼儿园到小学,由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到一个相对比较严谨的教学环境,由以游戏和玩耍为主的幼儿园的生活跨越到以听说读写算为主的学习生活,有些学生会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见解,甚至在上课期间想上厕所也不敢举手,在课堂上不主动举手发言;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等。也有些学生上课会咬手指,没耐性,有的孩子还大声说:“老师你太坏了,布置那么多作业,我都没时间玩了”。看到这种情况,老师们不能急躁,要包容,要随机应变,可以激励表扬为主,多玩游戏,唱拍手歌。多说:“你真棒!你真厉害!”甚至放低身段,把自己当作小朋友,学小朋友的声音语气,小朋友的动作,和孩子们一起比赛,还可以逗他们说:“你们比老师还厉害,我呀,输了。”孩子们很容易受骗,自己觉得自己真了不起,学习起来就很带劲了。平时多讲故事多看动画,老师们可以让孩子们融入书中的故事开展角色表演,师生一起玩耍,寓教于乐。平时再根据联系书中的故事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孩子们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要做一个怎么样的好孩子。

3适当放手,引导脱离依赖性

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生活照顾比较多,老师像保姆一般照顾孩子。而进入小学就不一样了,老师的角色会有所改变,老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上,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要比幼儿园老师相对减少。

平时可培养小助手,找几只“小辣椒”管管班级的纪律,压压不正之风,树立正面的形象。建立奖惩机制,设立四人学习小组,把班级分成十个八个的小组,每天进行课间操、上课下课、午休纪律、文明礼仪等方面的评比,胜出的小组奖励小红旗,期末评出优秀学习小组,奖励巧克力或小礼物,每天把评比的结果拍出来,发到家长平台,让家长进行督促教育。平时很多琐碎的事情,例如孩子说,老师我的校园卡不见了,就可以引导由班长带领班干寻找;有些孩子不会背书包,收拾东西,丢三落四的,老师不能动手帮忙,可以开展“谁是生活小能手”,“谁是整理小高手的比赛活动,对于自理能力特别差的学生,可以安排较强的学生同桌,经常帮忙提醒。老师便可以省却很多麻烦,既培养了孩子们自理能力,又培养了团队精神;有如有些孩子连作业本都不会交,老师可以鼓励他学会收作业,大胆地让他当小组长,建立自信,培养工作能力。

4严格规范,养成良好习惯

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然,不如养个好习惯。”一年级孩子分数不是什么,习惯的培养才是重中之重。

刚进来的小朋友东西乱扔,不会交作业,不会排队,动不动就哭,不会拉桌椅,不会收拾东西。衣服丢了也不理,饭盒没洗,裤子老是往下掉。上课喝水,玩玩具,老是急尿,甚至在堂上拉大便。又聋,又瞎,就是不啞,也就是你老是在下面说什么也不听,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爱啥时候说就啥时候说,没点规矩。一位学生家长反映说孩子出现焦虑性分离恐惧症,天天倒水在地上,搞得课室脏兮兮的,还想方设法地藏起自己的水杯,藏到衣服里,藏到楼梯底下,藏到厕所里,还动不动就咬人,撕纸,语文书的封面、底页早就全没了,开学两个多月了,这种现象还没得到明显的改善。

很多老师们遇到这些事情会哭笑不得无可奈何,甚至抓狂崩溃,发脾气,批评学生。我们要想到,这是一年级孩子常有的事,发育不完善,幼稚简单,无忧无虑,只要好好教育,过段时间随着他们的年级大点,意识强了,自然而然,这些不良行为一定会很快改善。当然,俗话说的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班也肯定要班规。必须让孩子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小学生守则》,孩子们必须养成习惯,利用课间十分钟,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去厕所喝水。在上课期间必须认真地听,抱臂坐正,不掉头,不随便说话、发言先举手、学习用品放整齐、课本作业不准撕、上课不准喝水、读书写字姿势,坐姿,站姿,在指定地方等家长接送等规定都纳入学生的一日行为规范,当然也要列入小组评比的活动中去。

教师可以通过儿歌等方式,使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学习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要求学生按照儿歌的要求去做。如上课请学生读“上课铃声响,我们进课堂,书本笔盒桌上放,端端正正坐好来”。对于写字的姿势,必须要记住“腰挺,头正,离桌,一寸”等口诀。小学生很容易出现反复,今天掌握的要求,明天可能就忘记了,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强化孩子正确的做法,可以通过口头表扬或者奖励小红花的形式来实现,或者进行小组评比。对于适应比较慢的学生要宽容,尽量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只要稍微看到有一点进步就及时地进行表扬,强化孩子的行为,并保护他对学习、学校的信心。

5及时沟通,增强家校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教育就是雕刻一块精美的大理石,要想成功总共需要六位雕塑家:一是家庭,二是学校,三是儿童所在的集体,四是儿童本人,五是书籍,六是偶然出现因素。”单从排列顺序上来说,家庭无可争议的被排列在首位,而学校教育排在第二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所有的教育中位置至关重要。家校合作是学校与家庭携手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的一种教育行为,目的是营造互动、沟通、协调、一致的家校和谐关系,形成同向、同步的科形成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作用,以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诸方面健康发展。

孩子们一踏入小学的校门,家长们就开始琢磨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怎么了。因为一年级的小孩年纪非常小,很多都不会自理。而且很多现在都是只有一个,是家长的掌中宝。家长们紧张、担心是难免的。这时,我们老师就首先对家长进行学前心理培训,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师资配备、教学设备以及教材的改革问题,了解孩子小学的学习目标,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阶段的认知特点。让他们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以及要他们明白现时孩子的教育会有一定的焦虑性,要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心理调适。

要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家访,可以校讯通、电话,还可以建立QQ群或微信,及时互动沟通。不同的环境造就孩子不同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就有必要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个性特征,行为习惯。当然,各个家长的素质有所不一样,沟通的程度也不一样,只要我们耐心地分析,细心地聆听,一定会取得家长的支持的。

有一位家长发现孩子的数学第二单元看到了87分,非常紧张,还打了小朋友。她觉得十以内的加减法在幼儿园学过了,随便拿个100分没问题,96分以上还嫌少。觉得自己的孩子挺聪明,为什么会取得那么低的分数呢?于是质疑对数学老师教法,还在Q群上转发了孩子的作业本,说老师叫学生之间互改作业,是非常错误的行为,小孩数学成绩差是老师教的不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于是,数学老师把家长叫到学校来,解释了不存在孩子互批作业的情况。并且了解到家长由于自小是单亲家庭,担心小孩以后会步自己后尘,对小孩的教育非常严厉,要求非常高。动不动就呵斥,打骂。造成小孩精神过度紧张,胆怯,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导致了这次的成绩下降。老师教育家长,一年级的孩子首先要养成良好习惯,开开心心地上学,成绩是其次。只要她喜欢读书,适应了小学生活,对学习感兴趣,学什么都会很快。不能急躁,要耐心守望孩子的成长。最后,家长接受了老师的建議,老师也取得了家长的支持。

的确,台湾作家张文质先生有过精辟的论述:“教育是慢的艺术”。台湾作家张文亮在散文《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中写道: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是急不得的。放慢脚步,静心等待,学生是稚嫩的幼苗,需要成长的时间!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太着急。于是老师殚精竭虑,学生被赶着拼命向前奔跑。殊不知过早催红的嫩果青涩,勉强拔高的禾苗容易夭折。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小腿儿怎能跟上老师的步伐?质朴的美玉需要精雕细琢。一年级的孩子只是刚抬起脚步踏入茫茫的学习海洋里,适应是有个过程的,在悉心引领他们步入小学阶段的同时,我们也要耐心守望,静待花开。

猜你喜欢

适应引导小学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