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造景方法论之一
——空间分析法

2019-10-31赵晓琳

山东林业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造景乔木植物

孟 捷,石 军,赵 涛,赵晓琳

(德州市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 德州 253000)

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草本植物、藤木、灌木及乔木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1]然而,随着全国范围内景观园林建设的发展以及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造景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权威性词典对于方法论的定义具有某些一致性,朗内斯特在1983年所编著的《哲学词典》一书中指的是“对那些总是指导着科学探索的推理和实验原理及过程的一种系统分析和组织……,也称之为科学的方法,因而,方法论是作为每一门科学的特殊方法的一种总称”。方法论与人的活动有关,它给人以某种行动的批示,说明人应该怎样树立自己的认识目的,应该使用哪些辅助手段,以便能够有效地获得科学认识[2]。

对于植物造景的方式方法,各类专著论文从各种角度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论述,但目前还没有发现一套完整的关于植物设计方法论的理论实践研究。植物配置、植物造景作为一门创作的实践,不仅仅是一个艺术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园林植物要发挥生态效应,要进行工程施工,要满足人们的各种生理心理需求。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优美的植物造景的作品的产生应该有一个严谨的、科学的、理性的方法和步骤,对于如何进行理性的分析,按照什么样的方法步骤进行植物造景的实践,本文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研究,从空间入手,以空间分析法,对植物需要塑造什么样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从人们的心理需要什么样的空间进行分析定位,提炼出空间参考要素,完成植物设计。

1 空间基本概念

1.1 空间构成要素

空间是相对于实体而言的,实体以外的部分即空间,一片空旷的地面,如果没有参照的尺度,也就没有空间,添加了实体进行围合便产生了空间。空间由长、宽、高三度相量构成,容纳是空间的基本属性,“地”、“顶”、“墙”是构成空间的三大要素,地与顶是空间的上下水平界面,墙是空间的垂直界面[3]。

图1 花卉暗示空间的边界

地面在空间的构成中起到 “起点”、“基础”作用。在景观园林中,这“基础”可由硬质材质如石材、砖等铺装构成,也可由软质景观如水面、植被构成。不同高度的植被,甚至不同种类的植被都可或明示或暗示不同的空间边界。如图1,浙工大校园中草坪上的万寿菊等花卉,虽然没有以垂直面的实体来限定空间,但却在地平面上划出了一条花卉分界线,来暗示线两边空间范围的不同。

图2 闭合空间、开敞空间、半封闭半开敞空间

空间中的“墙”从地而起,因地而立,起划分和围合空间的作用。“墙”的高度、密实度两因素共同决定了墙体对空间的围合程度。墙体越高(通常指相对高度)、围合越密、空隙越小,围合感也就越强。例如,同样一排行道树,树之间间距越小,树冠冠幅越大,树干胸径越粗,所形成的空间围合感就越强,相反则越弱。

顶是为了遮挡而设。乔木的伞状冠形能限制和改变一个空间的顶平面,它限制了树下空间向上延伸的视线,也改变了垂直向上量的尺度。顶的围合感也与高度和郁闭度有关。当树冠郁郁葱葱,枝梢相接、遮蔽上方阳光时,顶面封闭感最为强烈,例如,南京市的北京东路,两侧的行道树法桐将六车道的路面遮蔽,形成浓郁的林下空间,而在冬季叶落之后,围合感就差了,这说明植物的空间围合感并非一成不变。

1.2 空间的类型

空间按实体限定的强度分为:开敞空间、闭合空间、半封闭半开敞空间(图2)。仅用地被花卉或低矮灌木作为空间限定因素,或大空间中的围合因素不足以形成围合感时而形成的空间为开敞空间,这类空间形式向外,向上,完完全全暴露于视野之中,几乎没有私密性。闭合空间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头式空间,即顶部封闭,而地面与四周开敞的空间,典型的如树阵。围上围下不围边,利用顶与地之间形成的空间,形成垂直、竖向的空间感觉。另一种形式是走廊式空间(图3),是由路两边的垂直植物与上空的树荫形成的,有运动感、方向感、线条感,空间吸引力在前方。半封闭半开敞空间是介于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的一种空间形式,一方面受到较高实体的围合与封闭,限制了视线的通透,另一方面又由于围合的不强烈而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它通常适用于一方面需要隐密性,一方面又需要开敞性的空间中,例如老年人和儿童活动空间。

图3 走廊式空间

园林植物围合空间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基本形式有:围上不围下、围下不围上、上下围合(图4)、与建筑物共同围合以及与地形共同围合等。围上不围下的,常用做树阵式空间;围下不围上,的大多为开敞空间,上下围合的,大都为封闭空间。

图4 空间围合方式(图片来源:网络)

1.3 空间的封闭性

空间的封闭性与其围合程度有关,这主要体现在垂直元素的高度、密度、连续度等方面。高度分为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指的是墙的实际高度与可视距离的比率,它由视角或纵横比D/H表示(图5)。绝对高度则是指墙的实际高度。空间的封闭程度由纵横两因素决定。当比值小于等于1时,空间较封闭,当比值大于1时,空间转开敞,比值越接近0,空间的围合感越趋向于无。影响空间封闭性的另一个因素是墙的连续性和密度,或称之为虚实比。相同的墙体高度,虚实比值越大,空间越空透。虚实比值越小,空间越封闭。墙体所处位置不同,对空间的围合力也就不同,越位于转角围合力越强。

图5 视角或高宽比与空间封闭性的关系

2 植物空间处理与组织

2.1 空间处理

空间处理是空间设计的精髓,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考量。单一空间本身和不同空间之间的关系。在处理单一空间时,应注意到它的大小、尺度、密闭性、构成和元素(形状、颜色、纹理等)的特点以及其意义或特征;多个空间的处理则应以空间的对比、渗透、层次、序列等关系为主[3](图6)。

空间的尺度应根据空间的功能需求而定。大尺度的空间气势雄伟,视觉冲击力强,心理上令人敬畏小尺度的空间亲切舒适,适合人的活动,这是让人心理怡然的空间,适合交谈、散步、小憩。不同的空间心理需求需用不同的空间处理方式,静谧庄重的空间要简洁,活泼流动的空间要富于变化。

要获得丰富的园林空间,就要注意空间的渗透和层次的变化。这主要可以通过处理空间分离和关连来实现。分离的空间处于静止状态,但一旦连接起来,随着彼此的渗透,似乎每一个空间都延伸到了另一边,这样就打破了原来的静止状态,产生了流动感,同时也呈现出空间的层次变化。

图6 空间组织

空间比对是丰富空间关系,创造空间变化的重要手段,将两个明暗、动静、大小、简洁与丰富、纵深与广阔等不同特征的空间进行对比时,便强化了空间的特征,使明的更明、暗的更暗、动的更动、静的更静、大的更大,小的更小等等。没有对比,也就没有参照,空间就会单调,索然无味(图7)。苏州网师园从入口处到中心水面处,从狭窄的空间进入到较大的空间,狭窄空间的狭小铺垫在先,从而使中心水面处的大给人以更为宽阔的感受。这就是将不同特性的空间安排在一个空间序列中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图7 同样的地块,不同的空间组织方式,空间体验不同

2.2 多空间的组合

空间的组织串联,应把空间做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空间的排序、线路组织上,创造富于艺术感染力的构思,创造出视觉引导、相互渗透、大小明暗等对比丰富的序列。一种是按轴线方式展开,典型的如四合院、故宫、具有明显对称轴的广场等。而最为常用的则是自由式展开:按照前奏——过渡——高潮——尾声的序列,让人体验到不同的空间感受。

图8 多空间处理

例如,林荫小径空间处理(图8),在石板路的两旁利用大乔木让空间有收有放,给人步移景异的感觉。图中大乔木不多,但都出现在关键位置,开阔的草地上点缀几棵大树,让人感觉非常放松。建筑、道路的转角点缀几棵大树,进行围合,进行强调,进行空间的限定,其它地方进行灌木和球类、地被的密种,曲线自然,没有人工营造的规律性。

3 造景实例

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各种适应园林功能要求的空间环境,称为园林植物空间[4]。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园林设计的本质是空间塑造和空间组织,运用各种景观元素,创造丰富的空间变换,让使用人群体验到空间带来的感受。而种植设计是综合利用一切有生命的材料创造出振奋人心的,能使人从机器般的建筑、城市中解脱出来的空间。

3.1 界定、收束的小空间造景实例

图9 植物的多空间塑造和组合

如图9为典型园林小空间的塑造。在一个南北长20m、东西宽16m的地块中,沿小路将空间划分为小型空间、中型空间和开放空间,让人在20多米的线路中,感受到空间的变化,有着不同的空间体验。在建筑转角处和小径拐点设置常绿大乔木,进行视觉的强调和空间的限定;用大型乔木和灌木等背景植物进行背景色彩的铺设和中间层次的过渡以及外围空间的限定;用小型色叶乔灌木来点亮空间,并用其优美的姿态来形成视觉焦点;底层用各类球类和绿篱地被来限定“地”空间,曲线自然流畅,并进行边角的遮挡。

图10 图9之1-1剖面

如(图11)为入口小空间处理。小路两侧对植的两株大乔木既可以遮荫,又为外围铺装场地起了限定围合作用。在小路两侧,以大小色彩种类不同的球类和灌木组合作为另一个空间的引导,栽种位置靠近路边,亲近人的视线。用草花作为边缘场地种植,形式较为规则,体现出整齐划一。

图11 入口小空间处理

图12 植物大空间塑造

3.2 先抑后扬的大空间造景实例

如(图12)为典型园林大空间塑造,在长50m、宽40m见方的地块中,沿设计游线设计了小型空间、中型空间和开阔大空间的组合变化,两侧出入口以一个先抑小型空间开头,来展现里面空间的豁然开朗,左侧为大乔木和应时花卉塑造的树阵林荫式空间,右侧为乔灌草错落的组合空间,用两个不同形式的入口打破进出空间的单一。用点景大乔木作为强调型树种,既作为空间的限定,也作为视线的焦点;用孤植大乔木作为空间的视觉中心,打破开阔空间的空旷;以背景树形成整体区块色调,限定空间边界;以小乔木和彩叶灌木作为层次的过渡,空间的中层围合;以绿篱和地被作为地下空间的限定,并使层次有一个完整的过渡。

图13 图12之1-1剖面

以层次丰富,紧实密闭的植物组成一个狭窄的空间通道,为后面大的开阔空间的豁然开朗创造一个“先抑”的铺垫。

4 结语

空间分析法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综合分析的结合品,需要分析空间的塑造方式,分析空间大小封闭程度,分析空间的组合、处理方式,人在空间中的体验变化。本文通过对植物造景设计师图纸设计时的设计步骤进行全分析,再现设计阶段的思维分析过程,将不可言的、感觉化的设计过程上升为理论化的、层次脉络分明的方法论,并反过来指导植物设计的工作,使设计成果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

猜你喜欢

造景乔木植物
◆ 园林苗木
园林绿化中乔木栽植难点及养护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探究园林绿化施工中乔木栽植与养护管理
哦,不怕,不怕
“植物造景”——自然的装饰艺术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