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新业态背景下旅游区域生态环境跨界协作治理模式研究

2019-10-30刘艺罗苏梅董帅

当代旅游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

刘艺 罗苏梅 董帅

摘要:伴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融合创新,旅游产业与相关行业产业的联系日渐密切,通过旅游产业助推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这往往也成为了各级各类地方政府较为典型的一种做法。在旅游新业态背景下旅游区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逐步形成了一项新的公共议程。本文将旅游新业态经济作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种常态化背景,主要探讨旅游区域环境治理的思路、内容、手段与方法,以期将协作治理理论运用其中,以期为旅游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相关的思路借鉴。

关键词:旅游新业态;旅游区域环境;生态环境;跨界治理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活动已经从享受型消费转变为了基本型消费,成为了一项大众产品。伴随着景区不断的开发,环境保护问题日渐凸显。旅游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旅游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个基本问题。一方面游客作为旅游区域环境污染的消极制造者,另一方面也充当了环境保护的积极践行者。传统的旅游区域环境治理主要是以政府统揽型的治理,往往是走的“先污染、后治理”之路,治理主体和对象较为单一。单一的旅游治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全域旅游表现出的全局性、衔接性、带动性、整合性和共享性要求,只有多种旅游治理模式间发挥协调互补功能,才能适应全域旅游发展要求。旅游行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旅游区域生态环境污染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国民经济、降低人们幸福指数。若旅游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将极大降低了生态旅游的价值,因此环境质量决定着生态旅游价值,只有环境美,旅游才具有价值。府际协作治理将成为解决跨行政区域、层级、部门治理难题,以及克服现有政府治理体制“碎 片化”治理困境的主要协作治理形式。旅游景区的“跨界治理”下的协调机制和制度建设,有利于解决区域旅游中面临的生态系统失调的问题,促进区域旅游健康发展。

二、旅游区域生态环境跨界协作治理困局分析

(1)协作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较为缺失。我国生态旅游事业相对起步较晚,但发展相对迅猛,目前我国现行的旅游法律法规主要有70多部,涉及到的方面有旅游行业自律方面、旅游交通运输方面、旅游者权益保护方面、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旅游市场管理方面。但針对于旅游区域多主体协作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较为缺失,这就使得旅游、交通、环境、治安等多主体多部门难以达到综合监管。

(2)治理主体单一且参与动力不足。我国当前的环境治理主体主要是国家和政府。治理主体单一,环境治理的全面性与参与性不够。旅游区域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有政策法规上的支撑,还需要完善的机构与充足的人员,推动这项系统工程良好运行下去。政府在环境治理中应该发挥总览而非包揽的作用,有必要提升社会治理环境的动力机制。政府有责任培育市场治理主体、激发社会主体治理活力。

(3)应对游客的环境宣传教育形式单一。长期以来由于对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过去强调宣传忽视了教育的作用。旅游区域的环境治理往往会陷入“先污染,后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怪圈之中,其宣传教育的相对陈旧,宣传的载体主要是标语、口号、墙报等,其收效甚微。此外,传统的宣传往往内容较为陈旧,其针对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相对较为缺乏。

(4)社会惩戒机制不完善且执行成本高昂。全域旅游新时代的到来,带来的除了游客数量、旅游经济的增长式爆发,同时还有各种不文明旅游行为与现象出现井喷式增长。面对这些不文明现象,我国实施了“旅游黑名单”机制,游客一旦进入了黑名单管辖机制,三年内便会对个人出行有很大的限制;信用降低,银行贷款受到限制,但针对这方面的执法成本相对较为高昂。

三、新业态下旅游区域生态环境跨界协作治理的对策分析

(1)完善协作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做到配套衔接。协作治理的目的充分发挥多主体的作用是解决现有旅游存在问题;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用相关法律规范调整旅游区域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达到维持旅游区域秩序,维护旅游区域公共利益和执行旅游区域公共事务的目的。将旅游区域协作治理模式注入法律的力量,两者融会贯通以达到强化治理的效果;因此建议应由国家相关制法机构研究有关旅游区域协作治理的法律法规并颁发;能够利用民间社会的力量和社会的公共权力共同参与旅游区域的治理。

(2)丰富多元治理主体结构与协作动力机制。旅游区域环境治理需要发挥政府、环保类组织、社会公益性团体、社会公众等多主体的作用,开创协作共治的格局。政府可运用税收、财政等基本手段给予第三方组织相应的资金支持或者税收减免。树立正确政绩观加强政府环保绩效考核政绩观,政绩观与发展观紧密相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关于政府“垄断”地位上,实行监督,不单单只是政府层层监督,政府可以支持一些民间环境治理主体,形成两大主要的主体,相互之间监督,有利于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3)构建游客环境宣传教育体系。环境宣传教育不能宣而不教。政府通过进行公益讲座,公益片以及电视、网络、报纸、期刊等各类媒体在全社会加强环境宣传,让民众树立起环保意识,让民众参与进来。意识是根源,只有让人们拥有环境保护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区域环境污染的问题。让宣传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全民自主有意识参与旅游区域环境保护,各行各业共同治理。由政府作为宣传主导力,各行机构协作治理,针对不同细分人群结合当地文化营造相应的宣传模式,因地制宜。

(4)完善社会惩戒机制与执法监督机制。随着全国旅游业的发展成为越来越多地方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旅游不文明等破坏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但作为有望整治旅游风气的“旅游黑名单”,只有完善惩戒机制,才能达到社会善治。进一步加大府际协作监管与问责机制建设,建立旅游行业失信惩戒制度,制定旅游行业行规,对违反规定者严格执行惩戒。

作者简介:

刘艺(1988.4-),女,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罗苏梅(1996.8-),女,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董帅(1989.1-),男,讲师,研究方向:社会治理、旅游经济。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项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视角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与评估体系完善研究》(XHJJ-1911)的成果之一;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区域旅游竞合语境下的攀西康养旅游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LY19-51)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
发展工业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从社会问题视角看转型期人的发展的失衡
鞍山生态矿山平台构建的对策研究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