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钻井硬汉

2019-10-30董晓燕

地火 2019年3期
关键词:钻井队里格气田

董晓燕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10万士兵,兵分两路南下进攻西夏。他的铁骑在古鄂尔多斯长啸而过,不曾留恋壮丽的草原和绵延的沙丘,却在一处荒漠中的矮山前驻足。也许是冥冥之中感召到祥瑞之气。据说,他命令士兵在这里举行哈日苏勒德威猛大祭,杀九九八十一只羊来祭祀,并赐名这片土地为“苏里格”。

当他在这里祈祷上苍赐予他战争胜利时,不会知道脚下的大地深处,正沉睡着世界级的大气田。800多年后,苏里格成为中国西气东输的重要天然气气仓。

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毛乌素沙漠腹地,5.5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大地,储藏着数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是中国唯一储量超万亿的整装大气田。

在这片荒漠上,气候恶劣,但植物总是顽强生长。一丛丛毛茸茸的沙蒿,雾蒙蒙的红柳,点缀其间的是白紫相间的朴素小花。草原、戈壁、牧场、水草,一派朝气蓬勃。与他们一起焕发朝气的,是这片土地上辛勤工作的石油人。长庆钻井人在这片土地上,承担着一半以上的钻井施工任务。他们身上的红色工服,为这苍茫大地,平添了一抹亮色。

恶劣的气候并不是阻碍施工的唯一障碍,苏里格气田属于典型的“三低”(低渗透、低丰度、低压力),因为储层致密被称之为“磨刀石”。苏里格,蒙古语意思为“半生不熟的肉”。这片气田就像一块半生不熟的肉,虽然储量可观,但是钻井施工难度却非常大。

可敬的长庆钻井人,用毅力和恒心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施工奇迹。周荣生是这许多钻井人中的一员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钻井人的责任和担当。

周荣生,56岁,曾任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50673钻井队的队长。

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央企业先进职工,川庆公司劳动模范,在钻井一线工作了35年,任钻井队长12年,足迹踏遍陕西、宁夏、新疆、内蒙古各油气田。2012年12月他所带领的50673钻井队,创苏里格气田水平井七开七完新纪录,创造了一个无人超越的“神话”。

周荣生1980年参加工作,从钻工到司钻,从大班到副队长,再到队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半肚子甜,半肚子酸,留在记忆深处的是在钻井队的事儿……

在甘肃的东部,有一个美丽的小城叫张掖。1963年1月27日,周荣生出生在张掖南关镇。父亲周德福是中国第一代石油人,在铁人王进喜奋战过的玉门油田,留下了他父亲的青春足迹。

1966年长庆油田会战,他父亲从玉门来到了毛乌素沙漠的一个小镇,在银川石油勘探指挥部的钻井队开始了新的钻井生涯。

1971年到1978年,周荣生在一个叫十八公里的农场读完了小学和初中。那时候的生活很艰苦,艰苦的岁月里他学会了坚忍,学会了吃苦,学会了勤奋。日子似流水,1978年7月,周荣生以优异的成绩被石油技校柴油机专业录取了。

那时候学校里没有灶,他和同学们一样,要在教室外砌一个小小的土炉子,自己给自己做饭吃。技校两年,一晃而过,730个日日夜夜,他的生活中除了学习就是回家照顾年幼的三个弟妹。

1980年7月,周荣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周荣生来到了原长庆石油勘探局第三钻井指挥部6042钻井队。初到钻井队的那段日子,因为什么都不懂,上井他口袋里总是装着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下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两年的学徒工,他仔细观察师傅们的操作,并把操作要领写在本子上,记在心里头。回到宿舍,他就攻克当班施工的难点和重点。除了请教师傅,就是翻阅各类钻井书籍。在工作中把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力求做到融会贯通。时间一长,师傅们都喜欢上了这个眼勤、嘴勤、手勤、腿勤的小伙子,周荣生也很快熟悉了钻井生产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学徒期一晃而过,接钻杆、下套管、取芯、B型吊钳……他干得有板有眼,大家不由得对这个新来的学徒另眼相看,竖起了大拇指。80年代的钻井队条件非常艱苦,全部靠人拉肩扛。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周荣生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不能吃苦的人,绝对不是一个称职的钻井人。

柴油机司机长、副指导员、指导员,一路走来,他收获颇多。2001年,组织上考虑到周荣生在钻井队干了21年,再加上女儿身体弱,把他调到了后勤的物业站工作。但是已经爱上钻井这一行的周荣生,难以割舍那份对井队的感情。2002年过完年,他和父亲深谈了一次,把自己想回钻井队的想法告诉了父亲。同样对钻井有着深厚感情的父亲能理解儿子的想法,父亲支持他的想法。

2002年春天,又回到6042钻井队的周荣生见到分别一年的队友们开心地笑了。这一年,他被任命为队长。

作为一名队长的周荣生深知,要想带好队伍,必须自己做出样子。

2004年初,生产启动后换了钻机的6042钻井队更名为70562钻井队,在苏里格区块的一口井一开完成,准备固表层二开。可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雪。固井车停在山坡下,无法进入井场。队上决定保车上山。周荣生带领全队13名突击队员,直奔10公里外的山沟。山路崎岖,冰雪覆地,他们 13个人跟在后面,一铁锨一铁锨刨开冰雪。脸颊冻红了,手套磨破了,但大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尽快把固井车保送到井场,赶快完成表层固井,减少井下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一条进入井场的道路被刨出来了……

一说起老队长周荣生,队上的老职工们都还记得2005年9月27日,一口井钻到1200米时开始取芯,连续起下钻。气候恶劣,大雨一场接着一场。周荣生考虑到上班的职工容易感冒,每个班上,他都让食堂熬一锅姜汤,然后,他挑着送到井场,一碗一碗地盛好,一碗一碗地递到职工手上。一个小伙子喝着喝着,眼泪“叭嗒叭嗒”地掉进碗里。他说:“队长心里装着咱啊!”周荣生的眼睛也湿润了,这么大的劳动量,这么冷的夜晚,可工人们没有一个人抱怨一句。

“恶劣的环境、复杂的地质条件等困难,我们都能克服,但是情感上的‘困难,却时常让我们困惑。”周荣生说这话时,眼眶红了。但提起父亲、妻子和心爱的女儿,他总是说:“我欠这个家太多了!”

位于鄂爾多斯盆地中北部的长庆苏里格气田,是西气东输的主力气田之一。2008年,苏里格气田步入快速开发阶段,周荣生在苏里格施工的第一口天然气定向井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他几乎天天工衣不离身,吃住在井场,严格落实水平井施工的各项管理制度,不让施工过程出现一丝人为差错。积极同技术服务与配合单位反复沟通,探讨提高施工效率的好方法:缩小直井段井眼直径、斜导眼直接入窗、导管施工不留隐患、表层防斜打快、直井段采用复合钻进技术、斜井段积极试验PDC钻头、水平段严格执行技术指令……

在他的带领下,50673钻井队施工的第一口水平井创造了苏里格气田有斜导眼段水平井施工的最短钻井周期纪录,并创下了该区块最高日进尺、单只钻头最高进尺等数项新纪录。首次将天然气水平井钻井周期控制在90天以内。

在此之后,周荣生在技术领域又承担了首次打斜导眼水平井的尝试,与同事们一道攻克了地质预测与工艺措施、工程控制配合的难题,解决了准确入窗进入目的层技术难关,并将无斜导眼井钻井周期控制在了50天之内。

伴随着进军5000万吨、建设“西部大庆”的激越号角声,周荣生与50673钻井队将科学的追求精神与严密的生产组织融注到钻井生产全过程、全岗位。将水平井的钻井周期纪录定格在39.29天,并创造了全年完成水平井“四开四完”的历史性突破。

2012年,周荣生带领50673钻井队在水平井高端技术上做足了文章。“‘三看是我们取胜的秘诀。”周荣生快言快语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一开看井口:表层钻进,周荣生和他的团队针对流沙层垮塌,严格控制导管分段施工流程,保证导管的下深,坐实石板层,并使用人工水泥固导管,候凝5小时后开始钻进。表层施工高泵压大排量,并随时调整参数,保证井身质量。

二开看措施:采用高泵压、大排量,接立柱抓时效,严格执行技术参数,提高机械钻速;到一定高度时泥浆上罐,调整好性能。

三开看泥浆:水平段钻进的重点是防塌、防卡,三开前调整好泥浆,钻进时应用好固控设备,及时处理固相含量,根据伽玛值及时调整泥浆性能,钻遇大段泥岩停钻处理。完钻后充分循环好泥浆,保证完井套管顺利下到井底。

12月1日16时, 50673钻井队实现了全年水平井七开七完的历史性跨越,以277天施工周期创造长庆区域气井水平井单机单队最高年进尺3.2359万米纪录,成为苏里格气田水平井钻井市场的领跑者。

庆功会那天,周荣生和队友们泪眼婆娑。“为国家奉献,多打进尺、多产油,这是我们不变的信条。”

1998年8月的一个晚上,周荣生当时正在钻台上干活儿。下了一阵雨,他穿着湿衣服继续干完了当班。第二天,膝盖就感觉疼得很。到医院一查,得了急性关节炎。

年轻时的经历让周荣生格外关心年轻人的生活。有一年,50673钻井队的一名坐岗工生病了,队上紧急送到当地县城的医院。周荣生知道后,担心那边条件不好耽误治疗,马上找人联系银川的医院,并连夜让队上的人送去治疗。

“钻井这个行业,是世界上比较艰苦的行业之一,也是先进的技术和最原始的劳动相结合的一个行当。职工在野外,夏天室外30多摄氏度,鸡蛋都能煮熟了;冬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我们就这样坚持着!”

“大家为什么这么坚持?”

他迟疑了一下,说:“虽然也有个人生存的要求,但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生活、工作,总感觉心里还有些别的东西,所以一定要真正保护一线的职工。”

在一次搬家安装中,周荣生的脸、脖子严重晒伤。脸部潮红,脖子起泡,有的地方裂出了小口子,嘴上起了一串燎泡,风一吹、汗一浸,又痛又痒。他给脖子上围条毛巾继续干。

“那时候,没人的时候我就挠痒,那种感觉真的好难受。现在回想起来,真不知道那时候怎么就坚持下来了。”

一年夏季,周荣生天天盯在现场工作。苏里格地区的紫外线十分强烈,晒伤了他的皮肤,形成日光过敏反应,大家都劝他到医院去看看。可他总是一句“过几天就好了”搪塞过去。到最后,就在脖子上留下了现在的三道伤疤。

我为眼前这个“伤痕累累”的人所折服。

周荣生的女儿身体弱,他每每因为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妻子和女儿而自责。周荣生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平日,周荣生总是不忘记给妻子、女儿和家人买礼物。只要休假,他都会尽可能多地陪陪家人。“家人为我付出了那么多,现在回想起来,都感到很欣慰。”

2011年,周荣生荣获了川庆公司劳动模范,长庆钻井总公司授予他“特殊贡献奖”。

多年来,周荣生把获得的那些奖状、证书,小心地收藏在家里的一个抽屉里。“也许别人觉得只是一张纸而已,不顶吃不顶喝,我却很珍惜。它证明自己曾经付出很多心血,干成了。不是炫耀,只是心安。”

在周荣生的房间里,我看到几十本石油钻井方面的书籍,随手翻开一本,页面上用红颜色划着曲线,页眉上用蓝颜色记录着要点。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周荣生横写着这么两句话:我们的队伍,缺少的不是斗志,而是因地制宜的新技术。一味地照本宣科,事倍功半;只有灵活运用新技术,提速才能落到实处。

后记

后来,周荣生在苏里格气田培养了很多徒弟。即使离开了钻井队,他也每年定期在各区域钻井队现场传授钻井技术。如今,他的徒弟们都成了气田钻井的主力军。2018年,他的徒弟王步宽,在苏里格气田创造了单队年钻井“17开17完”的新纪录。

王步宽深得师傅真传,采访结束的时候,他握着我的手,郑重地说:“其实,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钻井人,和这里的许多钻井人一模一样,普普通通,寻寻常常。”

猜你喜欢

钻井队里格气田
钻井队成本控制现状及主要途径探析
归侨钻井队一箭三雕
气田水回注方式探讨
每期一照
苏里格气田总产量突破1000×108m3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层识别难点及方法评述
敬呈大庆1202英雄钻井队
气田开发试采井口流程探讨
苏里格气田低含醇气田采出水处理剖析
苏里格气田东区组合式排水采气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