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园绿肥新种
——大别山野豌豆概述※

2019-10-29李相禹李先明武汉设计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9年9期
关键词:荚果绿肥大别山

●李相禹 李先明(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2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64)

野豌豆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历史悠久。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史记·伯夷叔齐列传》“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其中的“薇”即野豌豆属植物;陆游《剑南诗稿》记载“蜀菜有两巢,大巢,豌豆之不实者”。我国最早详细记载野豌豆属植物为1368年的《救荒本草》,记述了蚕豆和救荒野豌豆并有较为准确的墨线图[1]。在现代水果生产中,野豌豆属植物主要在果园中用作绿肥,特别是在果-草-牧生态模式中,野豌豆既作为果园绿肥,刈割覆盖或翻压,又可用作青饲料,其适口性被评为最喜食级,且营养丰富,刈割用于饲喂兔、鸡,鸭、鹅等[2,3]。本文介绍了在武汉市新洲区大别山地区发现的野豌豆属的新种——别山野豌豆(Vicia dabieshanica X.Y.Li et X.M.Li),其花期长,花色美丽,产量高,自然结瘤良好,为观光果园良好的绿肥和观赏植物。

1 生物学特性

大别山野豌豆,当地又名野豌豆、野蚕豆、野菜豆,为豆科蝶形花亚科野豌豆属越年生草本。该种的自然群落分布在北纬30°57′44″、东经114°53′41″的区域,海拔52.29m,辖地在武汉市新洲区潘塘街办,属大别山南麓到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大别山的山前丘陵岗地区。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明显,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气温回升快,年平均气温为16.6℃,春季平均温度16.1℃,冬季平均温度5.0℃;年平均降水量1 294.9mm,年际间降水变化大,季节性降水变化明显,夏季降水量最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025.5h,无霜期平均为253.7d。

大别山野豌豆常生长在路边、田埂以及水沟旁等闲荒地上,散生、点状,在土壤条件肥沃或有攀援物依附的地方常形成优势群落。不耐践踏,伴生植物为窄叶野豌豆(Vicia angustifolia Reich.)、猪殃殃、婆婆纳、酢浆草、荠菜、油菜、刺儿菜、看麦娘、车前草、野燕麦及蒲公英等。当地广泛分布的窄叶野豌豆(见图1 左)为单花,腋生,红紫色,荚果成熟后黑色,种子间不缢缩,每荚种子数8~12 粒,平均为9.5粒。大别山野豌豆花期较窄叶野豌豆长[4],自3月中旬始花,花期长达65d,花朵多(每花序花朵8 对以上)而甚为美丽,特别适宜观光果园的冬春季自然生草栽培(见图1 右)。

图1 大别山野豌豆(右)和当地窄叶野豌豆(左)的区别

原生地自然条件下,大别山野豌豆生育期约190d,生长期约210d。适宜土壤为黄壤、红黄壤,土壤pH 6.0~6.5;该种较耐瘠薄,但最喜湿润肥沃的土壤。根为须根,长12~18cm,平均长13.71cm;根部结瘤良好,具较多的自然结瘤,白色,长约3.5mm,柱形。耐旱性较强,但当根系分布的土层含水率下降到10%以下时,叶片即停止生长并从基部向上依次发黄、凋落,同时果实出现瘪粒、瘪荚及硬实。不耐高温,夏季持续高温(≥35℃)则枯死。

2 植物学特征

2.1 茎

大别山野豌豆的茎蔓生或藉卷须攀援,柔软,茎长80~160cm,平均为116.13cm,土壤肥沃湿润或有依附物的条件下茎长可达2.50m以上。茎四棱略扭曲,微被细柔毛;茎粗1.8~3.0mm,平均为2.16mm。节间长4.82cm。全株绿色,田间株高20~70cm,有攀援物依附时株高可达1.2m以上。

2.2 叶

大别山野豌豆的叶为羽状复叶。小叶7~9 对,全缘;先端具卷须,卷须发达有分叉。小叶长条形,纸质,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侧脉较为稀疏,最下面的一对侧脉常向上展至叶中部以上。小叶长15~25mm,平均长19.33mm;小叶宽3~4mm,平均宽为3.69mm;叶面光滑无柔毛,叶背具白色柔毛。小叶柄短近无,长约0.85~1.0mm,近对生或微互生。托叶2 片,狭披针形,长6.0~8.0mm、宽1.6~1.8mm;其中一片托叶上有长约1.5mm的齿裂,状若戟形。

2.3 花

大别山野豌豆花为总状花序(见图2),花着生于叶腋,红紫色,花冠蝶形,花序轴长100~110mm,平均长为105mm,总状花序的花轴长于叶。每花序花朵 8~12 对,平均为 19 朵花。花梗长 30~40mm,平均为35.54mm;花朵长13~15mm,平均为14.16mm。花萼钟形,长4.2~5.2mm,平均为4.74mm;萼齿丝状,5 齿,与萼筒等长,约2.5mm。旗瓣长圆形,先端钝圆微凹,中部略缢缩;旗瓣长12~15mm,平均为13.24mm,旗瓣宽5.67mm。翼瓣与旗瓣近等长,平均长 12.69mm,平均宽 3.22mm。龙骨瓣平均长7.15mm,包被在旗瓣和翼瓣之中。子房纺锤形,长5.28mm,子房柄长3.24mm。二体雄蕊(9+1),花柱圆柱形,长2.32mm,内弯,柱头头状,顶端四周被髯毛。该种初花期3月中旬,盛花期4月15日,谢花期5月下旬,花期长达65d,为早期良好的蜜源植物。

图2 大别山野豌豆花序

2.4 果实及种子

荚果未成熟时浅绿色(见图3)。成熟时淡黄色(见图4)。成熟的荚果扁,两端渐尖,长纺锤形;荚果长2.72cm、宽7.31mm;果柄长3.53mm,粗0.44mm。无种隔膜,种子间微有缢缩;种荚沿腹缝开裂,爆裂性弱。每荚种子数1~6 粒,平均种子数为3.6 粒,已脱粒。种子球形,直径3.58mm;种皮黑褐色,较厚,组织致密,比重大,千粒重31.27g。种脐线性,深褐色,长2.34mm,为种子周长的1/5。

图3 大别山野豌豆果实

图4 大别山野豌豆果实

3 栽培及利用

3.1 栽培要点

大别山野豌豆为种子繁殖,属冬春季利用作物。在湖北东北部地区播种时间为9~10月,刈割2 次以上则播种时间应在9月上旬。大别山野豌豆对土壤要求不严,黄壤、红黄壤、黄棕壤及砂壤土均可。播种前翻耕耙碎,施入适量底肥。条播和撒播均可,条播行距 30~40cm,播种量 37.5~52.5kg/hm2。出苗后追施1~2 次尿素提苗,冬春季除去生长强旺的刺儿菜、酸模、野燕麦等恶性杂草。

该种生长期病虫害少,主要有叶斑病、蚜虫等病虫害。冬季清园时对果园进行切底消毒,生长期可不再喷药。当荚果有约50%成熟时,及时收获;不进行刈割的果园其种子自然留存,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不需每年播种[5]。

3.2 翻压及刈割

大别山野豌豆秸秆为优良牧草,叶量多、多汁、无异味、适口性好,结果初期的枝叶含有畜禽所必需的粗蛋白及氨基酸,牛、羊、猪、鹅、鸭、鸡等畜禽都喜食。不耐践踏,不能果园放牧;再生性不强,每年仅可刈割2~3 次,作为青饲料,每次留茬10cm。自然条件下大别山野豌豆根瘤菌发育良好,改良土壤效果明显,且产草量较高,作为绿肥,翻压时间在4月中下旬较为适宜,此期处于初果期,田间生物学产量高[6]。

3.3 观赏利用

大别山野豌豆花色艳丽,花期长,观赏性好。在武汉市郊区的生态采摘果园该种常作为冬春季的观赏绿肥,也是早期良好的蜜源植物;其花期从“清明”节一直延续至“五一”以后,既可作为绿肥,又可作为果园花海。自然群落可连续生长多年,勿需年年播种,作为观赏植物管护成本低。

3.4 加工利用

种子采收后,通过浸泡(晒干后的种子浸泡在清水中48h以上,去除种子中的有毒物质氢氰酸)、磨碎、吊浆、沉淀、晒制等工艺,加工成豌豆粉,以豌豆粉为原料可制作手工粉丝、粉皮、凉皮等多种食品。

猜你喜欢

荚果绿肥大别山
花生荚果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基于Workbench LS-dyna的花生荚果脱壳受力仿真研究
基于EDEM的发散带式花生荚果分级机的仿真与试验
又见大别山
绿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培肥土壤
『绿肥黄瘦』
知否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