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时空差异

2019-10-28王洪艳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20期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我国276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商贸流通业发展指标,计算得到各地区历年商贸流通业发展值,并借助GIS软件对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实现了飞速发展;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核心的商贸流通中心正逐渐形成;区域间商贸流通发展差距仍然存在,不利于消费升级的总体要求。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各地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仓储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以促进我国各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关键词:商贸流通   时空差异   经济地理学

引言

商贸流通业被视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也被视为调整产业结构的核心。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得益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大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带动了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反过来对改善我国贸易环境、实现我国从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8年的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超过260万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商贸物流总额达到了64.2万亿元,同比增长8%,均高于同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水平,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发明显。

我国商贸流通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2003年,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对商品流通的需求增加,商贸流通业开始缓慢增长。第二阶段为2003-2018年,这主要是因为 2003年以来我国零售业逐步对外开放,以淘寶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始出现,正重新构造传统的商贸流通产业,在这段时期我国商贸流通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第三阶段为2018年以后,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对外贸易环境恶化,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以及消费升级的需要,我国商贸流通业正谋求新一轮的转变。

文献综述

关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性研究,王笑宇、廖斌(2014)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商贸流通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他们认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能够极大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杨进、罗筱梅(2018)指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降低农村居民日常消费负担、丰富居民消费选择都具有重要作用。陈君(2015)认为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从需求端抑制了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商贸流通业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便捷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有利于实现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

在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历史发展的总结中,傅龙成(2018)认为,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我国商贸流通业也应该转变发展方式,由传统的追求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贾晓燕(2016)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信息的获取能力,而“互联网+商贸流通”将成为接下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她还指出这种发展模式将在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宋则(2016)则坚持这样一种观点,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尤其是在扩大内需及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因此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提高商贸流通业的效率至关重要。陈宇峰、章武滨(2014)测度了我国省域商贸流通业的效率,研究表明,东南沿海地区商贸流通效率更高,而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正逐渐拉大。汪夏为(2018)测度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流通发展水平,他指出我国中西部流通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中心城市流通水平更高。林英泽(2016)认为区域协调发展应以商贸流通为基础,他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将会有效提高沿线城市商贸流通的水平,进一步改善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状况。

综合学者们已有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研究大多是基于定性分析,对于定量研究关注不足。而对我国商贸流通发展效率的测度,大多是基于简单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的简单描述,并未进行更深一步的讨论。基于此,本文基于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充分利用GIS进行数据的可视化描述,并通过几何重心描述我国商贸流通业在时空中的变化趋势。

商贸流通指标的构建与研究方案设计

(一)商贸流通发展指标的构建与计算

由于商贸流通业包含的范围较广,因此度量商贸流通业发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构建指标体系的方式计算。因此本文采用学者们最常用的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指标体系,由于该指标体系中均为正向指标,因此良好地避免了负向熵值所带来的组间差异过大的问题。构建好指标体系以后,本文借鉴杨进(2018)的方法,首先引用熵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并基于已有数据对各地级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

(二)研究方案设计

1.空间自相关分析。由于经济要素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集聚效应,因此有必要对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进行测度。空间相关性通过对整体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研究变量在全局范围内空间关联的程度。最常用的方式便是采用Moran指数来衡量经济要素的空间集聚程度,其具体公式见式(1)。

其中:n为研究区域地区总数,Wij代表所选的空间权重(在权重选择上,可以基于反距离权重矩阵、邻接权重矩阵、经济距离矩阵等),xi与xj分别表示区域i和区域j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值,表示该指标的平均值, 则代表该指标的方差。

2.核密度分析。与以行政单位为基础的模糊空间统计不同的是,核密度分析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非参数估计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基于地理位置分析的精确估计中。基于该方法,在已知各地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值的基础上,通过GIS软件自带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可以用来模拟全国范围内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实现估计的数据可视化。其数学公式可以表述为:

式(2)中,λs 为地点s处的核密度估计,s为带宽选择,即核密度分析的搜索半径设置,n为银行网点的总数量,ω 为银行网点两两之间的距离权重。

3.几何重心法。

几何重心法被用来衡量在地理位置上某一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迁移程度,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在经济重心、人口重心的研究中。本文基于各地级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值,估计我国商贸流通业重心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式(3)中,X、Y分别为我国各地级市几何重心的经度和纬度,其中Wi 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值,商贸流通业发展越快,其所占的权重就越大,Xi为此地级市的地理经度,Yi为此地级市的地理纬度。通过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地级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空间分布的几何重心,可以较好地反映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时空演变趋势。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时空演变

(一)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空间差异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地级市不同年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得分,由于数据缺失以及行政区划的调整,本次研究共涉及到276个地级市,其中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以及天津市由于属于直辖市,本文予以删除。笔者计算2018年我国主要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状况,将276个地级市分为五个层级分别为高度发达区(>80)、中度发达区(60-80)、轻度发达区(40-60)、不发达区(20-40)、严重不发达区(<20),其中属于高度发达区的有广州市、深圳市,以无锡、苏州、常州为代表的长三角核心区域,包头市以及长沙市,属于中度发达区域的有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山东半岛地区以及以武汉、成都等为代表的省会城市。

另外,轻度发达区域更广,主要包括了整个福建、浙江以及江苏等东南沿海地区。而不发达地区主要包括在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整体而言,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

(二)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空间集聚

全局Moran I值被认为是衡量经济要素集聚的重要指标,表2是我国1978-2018年全局Moran I值的统计表,无论是邻近矩阵、反距离矩阵还是K阶权重矩阵,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全局Moran I指数均显著为正,这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此外,三种权重矩阵的空间自相关系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这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进一步加强。

由于数据在地域间的缺失带来统计上不完备,对此采用核密度方法分析可以较好地估计缺失地域的数据,通过核密度分析构建平滑曲面也可以较好地估计我国主要地区商贸流通业在空间上的时空分布差异。计算我国历年来主要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核密度,从中可以发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差异都较为明显:

以1988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心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辽东半岛以及宁夏地区,其余地区并未形成连片密度区,这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业中心尚未形成。

1998年的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较快,高值集聚区域基本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代表的全国商贸流通中心开始形成。

2008年的数据显示商贸流通业在内陆地区增长的速度开始加快,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内陆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模式使得省会城市商贸辐射作用逐步增强。

2018年的数据显示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中心的全国商贸中心已经形成,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以及广东省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最为领先。

几何重心可以用来描述某一经济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图1为我国商贸流通业几何重心随时间在地理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心一直在向东南方转移,这表明我国东南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要快于其它地区,这一演变趋势也加剧了地区间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不平衡。1978年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几何重心位于陕西省商洛市,1983年则向东南方转移到湖北省襄阳市,1993年转移到湖北省随州市,2003年继续向东南方转移到湖北省孝感市,2008-2018年期间,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几何重心在湖北省黄冈市,且转移速度放缓,这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地域分布基本稳定,也预示了新一轮商贸流通业发展拐点即将出现。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商务部以及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借助GIS软件对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各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在此期间我国商贸流通重心不断向东南地区转移,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加强,并逐渐形成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核心的全国商贸物流中心;我国区域间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城市的商贸流通业的辐射作用并未凸显,不利于我國消费升级的发展需要。

为了进一步发挥商贸流通在促进消费升级中的先导作用,繁荣各地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笔者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是进一步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尤其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基础设施存量的差距,发挥好省会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区各项基础设施,以满足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其次要加快仓储业的发展,促进物流产业顺利转型。仓储业的落后制约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目前由于各地区商场规模受到仓储业的制约,导致商场规模较小,而以仓储业为代表的物流业的低效率又增加了商贸流通的成本,因此应该加快仓储行业的改革,提升物流效率。

最后要发挥电子商务的带动效应。对于现代商贸流通产业而言,无论是在交通、物流、仓储还是批发环节都需要电子商务的介入才能确保商品流通的顺利实现,因此应该重视电子商务在商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电子商务的渗透程度,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参考文献:

1.王笑宇,廖斌.商贸流通业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的再认识——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3)

2.杨进,罗筱梅.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消费升级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8(24)

3.陈君.农村消费升级背景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构建[J].改革与战略,2015,31(7)

4.傅龙成.改革开放再出发,商贸流通业应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8(23)

5.贾晓燕.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32(4)

6.宋则.“十三五”时期寻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新突破[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1)

7.陈宇峰,章武滨.中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与影响因素[J].产业经济研究,2015(1)

8.汪夏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流通发展水平演进与影响要素分析——基于流通聚集度与城镇化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8(23)

9.林英泽.“一带一路”战略区商贸流通效率提升路径探讨[J].经济问题,2016(12)

10.关冠军,祝合良.我国商贸流通业品牌建设现状与特征[J].中国流通经济,2015,29(5)

作者简介:

王洪艳(1977.12-),女,汉,山东诸城人,硕士,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经济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