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指环有故事

2019-10-28戴学文

中国收藏 2019年10期
关键词:指环手记王氏

戴学文

在各种首饰中,最具普遍性与传奇色彩者,莫过于“戒指”“约指”“手记”等不同名称的指环了。

英国作家托尔金(J.R.R.Tolkien)的《指环王》中的“魔戒”恐怕无人不晓。不过,除了这枚虚构的戒指。真正了解指环历史的人恐怕就很少了。

西方古老文化

最早的指环,据传是打造于距今约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当时这并不是女性的饰物,而是法老王的印戒,也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旧约·创世纪》中有段关于“法老摘下手上的印戒戴在约瑟的手上,并把金炼戴在他的颈项上,给他穿上细麻衣”的记载,正好可以佐证传说的真实性。印戒,也就是一种戴在手指上、可随身携带的印章,相当方便,所以很快就在一般大众之间流行开来,至今依然是常见的印章形式之一。

在希腊神话之中,因偷火供人类使用,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被宙斯(zeus)锁在高加索山上,千年来日复一日忍受兀鹰啄食肝脏的痛苦,直到被赫尔克里士(Heracles)救出为止。重获自由的他,在手上戴上一只镶上高加索山上石头的铁环。也象征宙斯的惩罚依然持续着。这个神话。成了后来镶宝石戒指的典故。

虽然只是神话,随着时代背景的转换,戴上指环确实出现了不同意义——警示与约束。

事实上,指环很早就在民间流传开来,跻身西方文化的一部分。至晚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年至前27年),指环已与庶民生活密切结合,特别是在婚姻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左手无名指戴上指环,成为已婚的象征,除了借此向外宣示,拒绝追求,也时刻警惕物主遵守婚约戒律。

宋朝就有婚戒

指环很早就经由西域传人中土,汉朝妇女已开始戴指环,只是有相當部分可能是出于装饰目的,而非用于表明已婚状态。不过,比汉代更早之前,指环则只是古代邦国为了管理后官嫔妃服侍君王所发展出来的一种识别记号,称为“手记”。汉代《诗笺》记载日:“古后妃群妾。以礼进御。女史书其月日,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着于左手;既御者着于右手,谓之手记……”承袭大量古代官话的闽南语至今也仍保留着“手记”的称法。因此,尽管中国与西方指环的使用目的不尽相同,却都带有某种识别与约束的作用,称为“戒指”也颇为贴切。

指环在中国出现后,很快就被各界接纳,随后也发展出一些本土特有、西方却找不到或者还没发现的元素。

根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嫁娶》记载曰:“且论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钏、金镯、金帔坠者是也。”其中“金镯”所指就是金指环。在中国婚姻关系从无到有,必须经历“三书六礼”,从说媒、订婚到结婚为止必要的文书与礼仪,聘礼即是其中之一。并无求婚的概念。或者说求婚已经被规范化的三书六礼所吸收。因此早在宋代,有钱人家迎娶新娘时所必备的金指环,其实就是历史最早、中国特有的求婚戒。

中国指环有新意

指环在中国还有更进一步的发展,由于文人所赋予的诠释,更增添了新意。其中,从字音与意象发想,指环成为“必将返还”与“思念无尽期”的寄语对象。从《北史》中“……初发梁,覩其爱姝玉儿,以金指环与别,树常着之。寄以还梁,表必还之意……”和唐代王氏妇《与李章武赠答诗》中“怨鸯绮,知结几千丝。别后寻交颈,应伤未别时(章武赠王氏鸳鸯绮)。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王氏答李章武白玉指环)……”等均可发现。

这种融合着文学气息的指环,几个世纪以来以委婉隐喻的方式。为青年男女表达情意,直至现在都能找到应用例。1943年9月,国民政府重新恢复因抗战而关闭多年的黄金市场,并释出库存黄金。由于“僧多粥少”,直至翌年春天,一对身在桂林的准新人才等到美国金砖自渝运抵的消息,终于如愿地在十字街上的大华永银楼订制了一对金指环,以备婚礼之用。

这对指环大小两枚,共重9.96克,合司马秤2.6钱多。这是镕铸自重庆央行释出的纯金金砖,成色995以上。这种纯度是一般炼金炉所无法办到的,银楼因而特别加盖“上上足赤”印记。按照习俗,两人选用了双龙戏珠的图案,象征吉祥,但特别要求在指环内缘刻上名字,男左女右为“寿昌、一民”,仔细量测指围,再将指环封口,以示相爱循环不止,两人同心,永不离弃。

猜你喜欢

指环手记王氏
工作室手记
“爱”的美妆礼物手记
算命
指环“寻亲”记
梦里梦外
梦里梦外
阅卷手记——二次根式
指环百搭
梦里梦外
神奇指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