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企业信息管理的综合实践教育云平台建设

2019-10-28侯亚欣李浥东徐群群赵宏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课程体系课程

侯亚欣,李浥东,徐群群,赵宏伟

基于企业信息管理的综合实践教育云平台建设

侯亚欣,李浥东,徐群群,赵宏伟

(北京交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 100044)

以“产学合作、做学融合、研学融合”的工程实践教育理念为指导,建立面向高等科研院所的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产学研结合、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教育平台,构建融合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全新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在真实的业务系统中进行实践训练、商战模拟、创新应用的环境,在底层运行架构、实践课程体系、运行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企业信息管理;云平台;实践教育;产学研合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1]。

切实推进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以“产学合作、做学融合、研学融合”工程实践教育理念为指导[2],建立面向高等科研院所的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产学研结合、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教育平台,是一项非常有积极意义的探索与实践。我校与德国思爱普公司(SAP)于2013年11月联合建立北京交通大学—SAP大学能力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该中心依托我校计算机学院、经管学院、软件学院等的学科优势及办学经验,借助德国思爱普公司全球领先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和先进应用技术实力,是中国第一家(亚洲唯一)、全球第六家SAP大学能力中心。

基于此平台,利用先进的内存计算技术,以最前沿的企业信息管理商业系统为核心,学生可以锻炼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研究创新能 力[3];高校和企业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产学研共赢,并能结合企业需求培养优秀的人才。同时,可以促进学校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大幅提升学校教育科研领域的影响力。

1 系统总体架构

经过为期5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建成了基于内存计算技术,以全球最前沿、最具实战性的企业信息管理商业系统为核心服务资源的远程教育云平台(以下简称“平台”)。

该平台采用了内存计算、虚拟化、数据挖掘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了具有硬件灵活扩展、资源动态调整、系统快速部署等显著特征的硬件支撑平台,从而有效促进教育理念、实践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平台模式的创新。

该平台以最前沿的企业信息管理商业系统作为核心业务系统,对多个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整合,构建了融合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全新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在真实的业务系统中进行实践训练、商战模拟、创新应用的环境,该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总体架构

1.1 采用先进的IT技术架构,打造弹性支撑硬件平台

当今,迅猛发展的IT技术,如内存计算、虚拟化技术、互联网+等,为高等实践教育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抓住契机,建立适应于新形势的创新型教育支撑服务云平台,整体提升实践教育水平,促进创新能力培养。

1.2 集成领先的业界应用技术,建立紧跟前沿的软件平台

以业界应用技术领先的国际知名企业最先进的企业信息系统作为软件平台的核心,建立了与企业应用无缝对接的实践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校内即可体验企业应用系统。同时,密切跟踪业界前沿技术发展,随着企业应用的不断推进,及时更新课程平台的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了与业界的紧密同步,为教师、学生实时了解企业最新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

2 课程体系建设

目前,高校学生通过学习数理基础课具有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通过学习算法类必修课拥有了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能力,通过学习管理类必修课掌握了专业必备的管理知识,通过学习技术类课程掌握了解决问题需要的工具。然而,学生怎样才能获得企业最为需要的综合业务能力以及创新设计思维能力[4]?

在仔细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期的人才需求,认真了解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新常态 后[5],综合实践教育云平台确立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学生创新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总体目标,致力于构建跨领域、跨学科、跨行业、跨平台的国际化创新型实践课程体系。

2.1 打造跨学科、多层次实践课程体系

通过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研究能力,达到巩固和加深理解理论知识,满足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适应个性化发展的目标。结合经济管理、信息管理、计算机、软件工程等多个学科特点,分层次整合和设计了实验教学内容,打造全新的跨学科、多层次实践课程体系。其总体包括3个层次:基础实践层、综合应用层、提升创新层,如图2所示。

图2 跨学科、多层次实践课程体系

(1)基础实践层。主要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强调通过实践环节加深理论知识理解,应用于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ABAP编程基础等基础课程,面向群体主要是本科一、二年级学生,不同专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关实践课程及模块。

(2)综合应用层。主要进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训练,强调通过实践环节达到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在电子沙盘模拟、大数据分析、商务智能等课程中采用,面向群体主要是本科二、三年级学生。

(3)提升创新层。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强调通过实践环节提升整体认知水平与创新能力,依托大数据分析、电子沙盘模拟、专业综合实践等课程,由教师进行定制组合,面向群体主要是三、四年级学生。

2.2 构建国际化、校企联合实践教育云平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1]。培养国际化人才就是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6]。

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德国思爱普公司是全球企业管理系统市场的绝对领先者,财富排名500强中80%以上的企业都在从思爱普公司的管理方案中获益。其客户遍布全球不同国家的不同领域,其产品多年来在相关行业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通过与思爱普公司的密切合作,依托其先进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应用,强强联手,发挥各自优势,构建国际化、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型校企联合实践教育云平台(见图3)。

图3 校企联合实践教育平台

依托该平台,学生在真正的企业应用实践中,可以掌握先进的行业应用系统的使用方法,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了解国际大型企业的运行模式。

2.3 建设一体化、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内容

以“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为核心,开发了一体化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以真实的企业案例数据为基础,以企业应用管理系统为载体,以财务管理、企业经营、数据分析、软件工程的理论和实践为核心[7],可以进行企业信息管理流程中的实践操作,可以完成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核算统计,可以实现企业定制模块的软件开发,可以应用数据分析模型,可以演示智能制造流程。

通过综合实践教育云平台,学生可以学习当今最先进的企业资源管理理念,可以体验最热门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接触最前沿的智能制造方案,实践课程内容与行业和企业最新应用实时同步更新。所有实践课程的建设与有关专业的课程建设密切结合,初步构建体现教学与科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综合设计与工程应用结合、基础与前沿结合、经典与现代结合,具有学科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为切实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3,8-9]。

3 特色与创新

为构建跨学科、多层次的创新型实践教育云平台,必须要有扎实的底层架构、丰富的教学资源、真实的教学情境,同时要有健全的服务响应机制、宽广的国际化视野。

3.1 夯实底层架构,优化硬件资源分配

要提供优质实践教学资源,保障教学服务质量,提升实践教学感受,底层服务架构稳定是最坚实的 保证。

在建设初期,平台就充分考虑了IT技术迅猛发展的势头,内存计算、互联网、虚拟化等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是建立稳固、可扩展、可动态调整的实践教育平台的技术保障。目前,平台已建成了由多台高配置服务器组成的、基于内存计算的、私有教育云服务平台。在未来的建设规划中,将通过配置大型存储设备,逐渐形成更加灵活的、可动态分配资源的弹性云服务平台。

3.2 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校企资源共享

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集中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共享学校和行业优质资源和科技创新平台[10],实现与社会发展、企业动态、先进发达国家教育资源的连线,从而推动校企资源共享。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出满足行业和企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紧密与相关企业合作,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主动成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桥梁。

分析不同层次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如经济管理、信息管理、计算机、软件工程等的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并结合国际知名企业在不同行业应用中的人才缺口及能力需要,充分借鉴国外各类高等院校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对现有实践课程资源进行重新规划与设计,建立了一套以真实业务环境为背景的实践教育云平台,并且围绕核心内容,打造出多门内容相关,适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实践训练课程,为培养具有企业信息管理、计算机等知识的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工程人才奠定基础[10]。

3.3 加强国际交流,推进优质资源引入

借助国际化联盟良好的合作平台,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国际交流活动[11],一方面借鉴国际先进的实践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11],一方面也充分展示自身迅猛发展态势,加强合作交流。同时,对于联盟中的优质课程资源进行理性的分析、充分的调研,不是盲目引进,而是在配合国内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发展方向、业界最新动态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引进推广。

3.4 建立教学情境,增强实践教学体验

借助IT技术手段,模拟现代企业经营、市场竞争场景,为学生提供能在虚拟仿真环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在竞争中实践所学策略、在分析中应用所学算法,不断提升其在实践教学中的体验。同时,加强学生对社会、对企业的认识,反观自身的问题与不足,拉近学生与社会、企业的距离[12]。实践教学不再是枯燥的重复教材中的操作,更多的是自主训练、积极思考、综合应用和创新研究。

3.5 健全响应机制,提升教学支撑服务

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教师提供实践课程支撑,建立了课程服务响应中心,多平台(电话、邮件、即时通信等手段)、全方位(课程内容、远程接入、实验室建设等问题)地提供及时准确的帮助。定期开展教学反馈调查,及时掌握教师对实践教学平台的使用心得,及时收集教师对平台课程内容的意见与建议。

4 结语

综合实践教育云平台建设是一项涉及支撑技术、应用系统、社会需求等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硬件平台与应用系统简单组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目标、企业人才需求、行业发展规划,从建设目标、总体架构、课程体系、服务支撑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全方位的改革与实践。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工作小组办公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0-07-10). http://baike.so.com/doc/5384635-5621050.html.

[2] 曹国永.培养卓越的轨道交通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6(20): 33–35.

[3] 梁莉.环境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计划本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2(11): 214–215.

[4] 鲁百年.创新设计思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5] 杜玉波.把握新常态下的高教发展[N].光明日报, 2015-03- 02(046).

[6] 胡竹一,周正,冯立新,等.农业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3): 37–41.

[7] 樊俊青,王改芳.基于物联网工程的新工科实践平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 34(12): 179–182.

[8] 谭豫之,刘为民,白菲.中国农业大学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10(5): 44–46.

[9] 陈国金.现代制造业育人模式研究及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5(4): 147–149.

[10] 宁滨.行业特色型高校产学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1): 6–10.

[11] 刘子云,刘晖.论新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转向[J].世界教育信息,2018(23): 20–25.

[12] 刘曜,孙玺,吕翊,等.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09(1): 53–59.

Construction of cloud platform for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OU Yaxin, LI Yidong, XU Qunqun, ZHAO Hongwei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educ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integration of doing and learning, and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and learning”, a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education platform with the international first-class, domestic leading,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tegration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for high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is established so a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environment for practical training, business simulation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 in a real business system.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loud platform; practical educati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G642

A

1002-4956(2019)10-0036-04

10.16791/j.cnki.sjg.2019.10.009

2019-04-17

侯亚欣(1971—),女,山西太原,硕士,工程师,大学能力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处理与分析。E-mail: yxhou@bjtu.edu.cn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课程体系课程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书评)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在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如何做好QC小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