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扶贫正呈现“多点开花”良好态势

2019-10-28张建龙

中国科技财富 2019年10期
关键词:林草护林员贫困地区

文/张建龙

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9月27日,我们召开全国生态扶贫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最新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生态扶贫工作方案》,研究部署生态扶贫工作,扎实推动今明两年生态扶贫任务落地实施,为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奠定坚实基础。

释放“绿色红利”,林草生态资源转化为脱贫优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脱贫奇迹。

当前,脱贫攻坚只剩下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必须把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摆在首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我国森林草原区、生态脆弱区、深度贫困地区“三区”高度藕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生存条件差、但生态系统重要、需要保护修复的地区,可以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探索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

要把农民组织起来,面向市场,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让各方共同受益。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

这些年,我们坚持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既丰富了脱贫攻坚的路径,又扩大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双赢”。实践证明,生态扶贫是新时代精准扶贫的重要模式,这一模式高度契合了欠发达地区消除贫困和保障生态安全的双重目标需要,在消除贫困的诸多路径中,不仅符合贫困地区老百姓的实际需要,而且彰显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时代精神。

我国山区林区沙区牧区拥有丰富的土地、物种、景观等资源,既是生态扶贫的主战场,也是林草建设的重点区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草原工作,把发展林业草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赋予了国家林草局“组织生态保护和修复、组织生态扶贫工作”等重要职责。林草部门在发展改革、财政、扶贫、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支持下,指导和协同推进各地加强林草生态扶贫工作,推出了深受基层欢迎的重大举措,成为脱贫攻坚的新的亮点。

林草部门要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努力将贫困地区林草生态资源转化为脱贫优势和发展资本,充分释放“生态红利”和“绿色红利”,让林草造福更多的贫困群众。

创新机制模式,助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林草部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行动指南,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压实扶贫责任,加强作风整治,形成了统筹谋划、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的工作体系,确保生态扶贫始终按照中央脱贫攻坚部署贯彻落实。林草部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协同作战,出台了生态扶贫工作方案、专项规划、产业攻坚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建立了中央统筹、行业主推、地方主抓的生态扶贫格局。林草部门坚持上下联动,创新机制模式,积极完善选聘生态护林员政策、推广合作造林脱贫模式、助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得到了中央和地方的认可,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生态扶贫工作正呈现出全面突破、多点开花、持续推进的良好态势。

选聘了百万生态护林员队伍。在财政部、扶贫办和有关省区的支持下,2016年以来,已累计安排中央资金140亿元,安排省级财政资金27亿元,在贫困地区选聘1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分享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带来的实惠。一方面,帮扶这些无门路就业、无技能增收的贫困群体通过劳动脱贫;另一方面,扩充了基层急需的生态保护队伍,织密织牢了生态脆弱区林草资源保护网。贫困地区涌现出了一批以生态护林员带动的林草大户、产业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同时,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野生动植物保护、草原和湿地保护政策措施,连续四年提高补偿补助标准,吸纳更多贫困人口参与生态管护,贫困人口的受益水平显著提升,各类破坏林草资源的案件明显减少,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强。2018年,林草局牵头的“选聘生态护林员工作”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考核中获得“好”的成绩。

组建了2万个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按照中央要求和《生态扶贫工作方案》目标任务,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深入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坚持项目资金优先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年度任务优先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2016年以来,在中西部22个省份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三北等防护林建设、水土保持、石漠化综合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综合治理、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中央层面共安排贫困地区林草资金1500多亿元,全国新组建了2.1万个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吸纳120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推动了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导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惠民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建立完善覆盖贫困人口的利益联结、收益分红、风险共担机制。通过重点扶持和积极推动木本油料、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产业项目,为贫困地区巩固生态扶贫成果、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打下了坚实基础。2018年,中西部22个省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4.4万亿元,同比增长12.8%。贫困地区油茶种植面积扩大到5500万亩,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70家,依托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贫困户达35万户,年户均增收3500元。

支撑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深入开展林草科技扶贫,通过推进“林草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科技列车行”等活动,选派科技专家、特派员、指导员深入贫困地区,创建“科技+企业+贫困户”扶贫模式,建立各类示范基地1316个,举办培训班7000多期,培训乡土专家和林农80多万人次,发放各类实用技术手册38万册,实施科技扶贫项目626项。大力加强干部人才扶贫工作。我局共选派156名挂职干部到西藏、青海、新疆、云南、广西、贵州、江西等省区开展帮扶工作,累计接收贫困地区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挂职干部54人。在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实施四级干部挂派机制,形成省、市、县、村四级帮扶联动。我局挂职干部先后被评为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优秀个人,获得当地优秀共产党员、扶贫干部称号。

助力重点地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聚焦深度脱贫攻坚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和定点扶贫县,认真履行帮扶职责,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脱贫进度和脱贫质量。重点推进怒江州深度贫困地区林草生态脱贫,联合国务院扶贫办编制的《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林业生态脱贫攻坚区行动方案》,得到了汪洋主席肯定批示。2018年怒江州林业总产值19.48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2635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1%。与水利部连续五年联合召开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与部际联系会议成员单位共同推进片区脱贫攻坚。通过资金帮扶、金融支持、捐款捐物、人员培训、购买和帮助销售农产品、结对帮扶、支部共建、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等多项措施,超额完成了2018年度《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责任书》各项任务。2019年,在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设立“林业草原生态扶贫专项基金”,首批募集捐款共计1656万元,用于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支持打造紫林山村“甲定水乡”品牌,推进海花草产业化扶贫。协调平安产险公司通过“平安扶贫保”产业扶贫模式,为罗城县毛葡萄酒酿造企业提供流动资金免息贷款1000万元以上,通过约定保底价收购贫困户种植的毛葡萄、雇佣贫困户等方式,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国家林业局和草原局在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定点扶贫考核“好”的成绩。

生态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这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和全体扶贫干部敢于担当、辛勤付出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扶贫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不足。部分省区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国土绿化要啃的硬骨头越来越多,劳动力成本与补助标准不相匹配,影响了脱贫增收成效;生态产业规模化水平不高、加工能力不足、带贫减贫机制不健全,这些都是我们要补齐的短板。对此,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精准的举措、更有效的对策,不断提高生态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猜你喜欢

林草护林员贫困地区
四川省林草碳汇能力建设研讨会在蓉召开
四川省林草湿调查监测工作进展
提高林草科技实效性的思考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比亚迪集团扶贫
江西继续为2.3万余名生态护林员购买意外保险
护林员巡山路上“偶遇”猕猴
浅析生态护林员政策在助推扶贫攻坚的作用
光影视界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