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安全风口再起,必须理性看待中药的毒性与药效

2019-10-25吕若琦

健康人生 2019年6期
关键词:附子毒副作用偏方

吕若琦

幾千年来,中药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常被认为“药性平和,安全无毒”。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对中药的需求和应用日益广泛,随之而来的有关中药毒性的报道亦时有出现,尤其是前段时间关于多种常用中药含有马兜铃酸、可诱发癌症的相关报道更是闹得沸沸扬扬。中药到底是否有毒?事实上,中药确实有毒,但只要使用得当,其毒性正是其药效所在。

1.“有毒”的中药或许正是治病的“良药”

由于中药天然而生,在大多数人眼中都是安全无毒的,甚至把中药当成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万能之品。但随着应用的广泛,随之而来的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前段时间,马兜铃酸又再次闹得沸沸扬扬。此事源起发表在《转化医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该论文称,在中成药里广泛存在的马兜铃酸成分与肝癌有关。随着“马兜铃酸可能致癌”风波不断发酵,一份包含89种“含马兜铃酸药材的已上市中成药品种名单”开始在朋友圈疯传,连藿香正气口服液等常用药也赫然在列。

这么说来,难道我们吃了这么多年中药都是有毒的?今后还能吃吗?

事实上,中医从来没有说过中药无毒!现存最早的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将所载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分类依据即是上品“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品“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品“多毒,不可久服”,如砒霜、附子、生川乌、朱砂、马钱子等,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有相当剧烈的毒性。也就是说,中药里也是存在不少有毒药物的,所以多种中草药不同程度含有马兜铃酸并不稀奇:《类经》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也就是说,人体之所以生病,是因为体内的气血阴阳出现了偏颇;而中药治病,则是利用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使之归于平衡。因此,古人认为药物偏性为之毒。

这种药物的“偏性”从现代生理学和药理学角度来说,就是药理作用所在,对于特定的疾病可以起到治疗和改善作用,而对于正常人和病症不符的人群,就可能会产生多种毒副作用。古人说:“药之害在医不在药。”只要对症治疗,有毒的药也安全;不对症治疗,无毒的药也有害。诚如清代医家徐灵胎所言:“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

2.专业方法可增强中药药效,减轻毒副作用

虽然不少中药是有毒的,但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相应的炮制、配伍、煎煮等方法,可有效增强中药的药性,同时避免其毒性的危害。

首先,中药炮制是降低毒性的重要手段,如中药附子、乌头皆大毒,《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两味药的毒性成分主要是乌头碱,通过规范的炮制,完全可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

其次,中药临床应用讲究配伍组方,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用于减轻有毒药物的毒副作用。以乌头类药材为例,已有实验表明,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附子配伍人参、川乌配伍白芍的减毒增效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且部分作用机制已明确;临床上还有许多中药与川乌、附子配伍后可达到减毒的作用。另外,多味功用相近药物同时配伍运用,如十枣汤之甘遂、大戟、芫花共同配伍,既发挥了协同作用,又因量轻和作用方向的不同而减轻毒副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全世建教授研究表明,关木通与滋阴养血中药配伍时马兜铃酸A含量明显降低。

再者,正确的煎煮方法也可有效去除中药毒性。中药大多以汤剂入药,煎煮可使药物的毒性成分发生变化,如乌头的毒性成分乌头碱,可在先煎久煎中破坏;大黄的煎煮时间过长的话,结合型蒽醌转变成游离型蒽醌,导致泻下作用减弱;含毒蛋白的中药,如相思豆、苍耳子、蓖麻子等,蛋白质遇热变性,通过煎煮可被破坏掉,故煎煮也是中药减毒不容忽视的环节。

现在正规医院药房、正规药店出售的中药饮片已经过炮制,只要严格按照医生处方、剂量,遵医嘱煎煮后服用,一般不会出现中毒。

3.日常如何避免不当使用被中药毒性侵害

由上可知,通过规范炮制、小量渐增、合理配伍、对症用药等,可以有效避免中药材毒性的危害。但对于广大非中医药学专业人士来说,平时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中药毒性的侵害,那么大家在使用中药、中成药时该注意什么问题?

首先,不能把中药材当作普通食材使用。生活中很多人认为中药是调理身体的,那么用量和用药时间可以随意更改,私下擅自加大药量或多服用几个疗程;也有很多人在煲药材汤或做药膳时随意加大药材的分量,以为这样效果会更好,其实反而会适得其反。引起中药肝、肾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或超剂量用药。即使是防风、白术等并没标注有毒性的中药,长期应用也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

其次,不要滥用中成药、含中药的保健品。现在人们对抗生素、激素类的药物使用都越来越谨慎,但对中成药存在不少误解,以为中成药或者含中药的保健品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可以放心服用。这样的误解已导致中成药滥用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过去发生的龙胆泻肝丸、小柴胡汤等不良反应事件,多少都与中成药的滥用有关。清热解毒类(如板蓝根冲剂、牛黄解毒片等)、活血化瘀类(如各种丹参制剂)、治疗风湿骨痛类,以及泻下通便类药物都是医生眼中较为常见的中成药滥用重灾区。大家应严格遵医嘱、按照剂量说明服用。

很多老人家也喜欢服用含中药成分的保健品,每年都有不少病人因服用含“何首乌”的保健品而出现肝功能损伤。再次提醒,大家服用保健品应在正规药房购买,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而且不宜长期服用一种保健品。

再次,不要盲目使用偏办、秘方。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中医的偏方、秘方,许多人喜欢拿来照用,有的人甚至宁愿信偏方,也不听医生诊断。其实这些偏方只在个别人身上发挥作用,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用在别人身上有效,用在您身上恐怕不仅没效,还有可能有副作用。而且不少偏方,尤其是治疗肿瘤或风湿疼痛的偏方都含有较强毒性的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但很多人无法分辨,盲目使用,结果导致中毒等严重后果。因此,服用中药必须在正规中医指导下进行,不宜自行使用偏方。

猜你喜欢

附子毒副作用偏方
母亲的偏方
治三叉神经痛
偏方治病务必慎重
网传8大【生果止咳偏方】哪个最靠谱?
中药复方安全性因素的研究分析
附子的毒副作用分析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
耐寒与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