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向而行,意纵笔健驳出好文

2019-10-25

高中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亭台论据主义

谈判桌上,虽无战场上的硝烟弥漫、鼓声震天,但谈判者唇枪舌剑的魅力总能折服众人。实际上,在迎来送往的言谈中,人们运用的是一种常见的辩术——反驳,而我们在议论文写作中亦可采用此法。

反驳又叫“驳论”,是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论据或论证过程,以树立自己观点的论证方法。论证观点时,有时需要从正面阐述,即立论,有时又需要直接驳斥对方的错误观点。在驳论文写作中,一般是先指出对方的错误,或直接反驳,或间接反驳,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同学们可以借鉴以下三种方法写好驳论文——

先破后立法 即先对敌论加以批判驳斥,并在此基础上亮明自己的观点。只有破立得当,才能观点清晰,旗帜鲜明。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便非常成功地运用了先破后立的方法。文章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为的是立自己的观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作者指出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要先破“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近代的“闭关主义”势必衍生“如今”的“送去主义”,而这是一种卑躬屈膝、卖国求荣的丑恶行径,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至此,奉行与之截然不同的“拿来主义”迫在眉睫。“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在行文中,破是为了立,破得越彻底,立得越稳固。

借矛攻盾法 即在论证过程中善于抓住敌论的空子、矛盾,用敌之“矛”攻其之“盾”,且适当分析拓展,从而使其陷入窘困境地,显露出错误实质。

此法可以通过指出敌论论据的荒谬或论据中自相矛盾之处来找出攻破批驳的“缺口”,还可以通过揭示敌论中论点与论据间缺乏必然联系以证实其论点的不可信。

驳论文对写作者逻辑思维的要求较高,写出一篇精彩的驳论文对很多同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驳论文的优势也很明显,正如在你学习射击时需要一个靶、练习拳击时需要一个沙包一样,有一个明确要瞄准攻击的对象时,论证力度往往会更加集中,语言也会更加犀利。

引申归谬法 即通过引申把敌论点中的错误予以合理放大、合乎逻辑地扩展,将其推向极端,以完全暴露其论述的荒诞虚假,将对方紧逼入破绽百出、丑态频现之境,使其只得“束手就擒”。如发生在某省城汽车站候车室的一件事:

有一个年轻人把痰吐在洁白的墙壁上,车站管理员对他说:“年轻人,‘不准随地吐痰的标语你看到了吗?”

“看到了,我吐在墙上,不是吐在地上。”

“依你这说法,那我岂不是可以把痰吐到你的衣服上了,因为衣服上也不是地上。”

年轻人哑口无言。

管理员运用引申归谬法,先承认对方观点,然后按照年轻人的逻辑进行引申推理。显然,对方的言论不攻自破。

同学们在运用引申归谬法时需注意两点:其一,抓住对方的谬误之处,以此为前提进行推论引申,从中发现问题;其二,引申要恰当,要与对方的论辩有关联,并且引申论辩的形式要符合逻辑。

驳论文可驳论点,也可驳论据或论证过程。同学们只要在论证过程中抓住对方的弱点、短处,予以致命一击,就能大获全胜。在论证时,同学们需掌握一些基本的反驳技巧,如反证法、归谬法、矛盾法等。

反驳不等同于生活中因琐事发生的争吵,因此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找靶子,舍轻就重,一击即倒;析关系,紧抓不放,有理有据;巧批驳,依情而动,以理服人;善表达,准确无误,不失文雅。

曾经去国外参加文化交流,花很多钱买了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因为太喜欢,所以舍不得穿,除非参加重要会议或在需要表示诚意的场合才穿上身。因为使用率太低,我慢慢忘记了有这样一件衣服。换季时,家人帮我整理衣柜,我才想起它。躲过水洗日晒,它依旧笔挺,款式却已经过时。讪讪地把它小心包好,继续收进柜底,回味起初对它的喜欢,我忍不住感叹那些快乐都成了落花流水。

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喜欢过什么人,对方的一点一滴、一颦一笑都让我有无尽的话想要表达。但我总是怯于启齿,小心翼翼地把那些心事静静地窝在心里,折叠得整整齐齐,幻想有一天会勇敢地站在他面前,“扑啦啦”全部抖开。等啊等,最终,这些情愫就像一粒种子,种在晒不到太阳又缺少雨露的泥土里,只能腐烂在密不透风的土壤中。

我们都太喜欢等,固执地相信等待永远没有错,美好的岁月就这样一日又一日地被等待消耗掉。生命中的任何事物都有保鲜期,那些美好的愿望如果只是被郑重地供奉在期盼的桌台上,那么它们只能在岁月里积满尘土。当我们在此刻感觉到心中的酸楚,就应该珍重身上衣、眼前人的幸福。

——铁凝《珍重身上衣》

约定此时此地相见,然而人未到,等待。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甜蜜的回忆或等待的惆怅;从等妈妈回来到倚门望子,家家都在等待中;邮递员给人们带来等待的谜底,如今满街大哥大,等待的已不是书信。

等待集合、等待排队、等待通知、等待早请示晚汇报、等待废话连篇的报告会的结束、等待典礼的开始、等待误点的航班……等待是贼,窃走人们的光阴,如果能用电脑统计每个人一生中浪费于等待的长长短短的时数之总和,必大吃一惊,人命半条。

然而人们不得不等待,中国谚语“欲速则不达”,法国谚语“必须懂得等待”,我故乡的老乡们说“性急吃不得热粥”。

小学生等待上中学,中学生等待上大学,大学生等待满意的职业、美好的家庭……人生是条长长的链子,等待是各环节链子间的纽带。

引人入胜的风景,远处有亭台,人们朝亭台走去,到了亭台,更远处有溶洞,于是奔向溶洞,溶洞又非终点,更远处有瀑布……人们因此不顾疲劳不断地前进。引人走向远处是由于亭台、溶洞、瀑布的魅力,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是为了争取更美好的一个未来的景点。等待寄寓于希望,希望依偎着等待。

等待的未必能获得,而未曾等待的不速之客却飞快来到,而且绝对驱不走,避不开。中年在必经之途守候青年,老年又悄悄携走了中年。

——吳冠中《等待》

如果可以等待,别在喜悦时许下承诺;如果可以等待,别在忧伤时作出回答;如果可以等待,别在愤怒时做出决定。该来的来过,该走的走了,或许这就是宿命,我们不是天使,纵使再虔诚的双手,也无法改变生活的际遇。

……

有一种爱叫无奈,有一种爱叫放手,也有一种爱叫等待。等待是一个梦,梦里有阳光也有彩虹。我要化作石雕,不管风吹雨淋,不管严寒酷热,为你守候五千年,陪你一起看日出,陪你一起看彩虹。我不愿过多倾诉对你的思念,只要你安好我便快乐着。

等待一只南飞的候鸟,等待于勒,等待戈多。那江畔的伊人呵!我愿做一只五彩的蝴蝶,在世界的尽头,唱着歌等你。

——莫言《等待南飞的候鸟》

猜你喜欢

亭台论据主义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咏竹
新经典主义
梦里有只船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都是主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谒金门·秋思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