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喂养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9-10-24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郑州市新生儿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450018杨秀秀赵磊石彩晓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4期
关键词:母乳黄疸母乳喂养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 郑州市新生儿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450018)杨秀秀 赵磊 石彩晓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出生后,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其原因有很多,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1]。其中,母乳性黄疸是较常见的新生儿黄疸,尤其是随着母乳喂养的优越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接受,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长。有研究表明,喂养不当可能是母乳喂养的足月健康儿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的原因之一[2]。河南省儿童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儿科学专科医院,新生儿内科每年收治高胆红素血症病人近千例,近年来新生儿黄疸发病率和好转率未见有明显下降,为探究其原因,本研究采用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两种喂养方式,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7年6~12月收治的90例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第6版《实用儿科学》中对于黄疸的诊断标准。按数字随机分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名,对照组为纯母乳喂养,观察组为母乳不足需添加配方奶混合喂养,常规护理相同,90例新生儿42名男宝,48名女宝,胎龄为38~42周,平均胎龄为(40.1±1.2)周;日龄为3~8 d,平均日龄为(5.2±1.8)d;平均出生体重(3.45±0.73)g,采用皮测黄疸仪(JH20-IC)Q4h监测胆红素情况。对照组胎龄(40.3±1.4)周,出生体重(3.38±0.62)Kg,剖宫产27例,入院第一天TCB为(17.54±3.10)mg/dl;观察组胎龄(39.9±1.2)周,出生体重(3.52±0.73)Kg,剖宫产24例,入院第一天TCB为(18.25±2.87)mg/dl,两组新生儿在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方面、入院第一天胆红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患儿入院后排除溶血及感染等疾病,选择双面蓝光照射治疗,并给予常乐康(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2次/天,1包/次,随母乳或配方奶喂服,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中富含婴儿型双歧杆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有助于促进患儿肠内菌群平衡建立[3][4][5],同时,双歧杆菌可分泌大量乙酸、乳酸,刺激肠道蠕动,从而有效加快胎粪排出。肠道益生菌可以通过减少结合胆红素分解来降低未结合胆红素的量,进而影响肠肝循环中胆红素的量[6],通过促进胎粪排出,减少肝肠循环,有利于降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Q2h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采用皮测黄疸仪(JH20-IC)Q4h监测胆红素情况。对照组患儿进行纯母乳喂养,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的宣教,嘱其取乳时注意卫生,存放母乳的物品经消毒后使用,母乳运送过程中注意保鲜,送往病房,由专人管理母乳,母乳不足时不添加任何物质,通过静脉补液的方式维持需要量。观察组患儿为母乳不足添加配方奶,配方奶由医院营养科统一配制,使用交叉喂养,即一次母乳一次配方奶,以“按时喂养”为原则。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数值和住院时间。监测入院第一天、第三天和第五天胆红素数值情况,所有新生儿均通过皮测黄疸仪(JH20-IC)对胆红素情况予以测定,测定部位:正中眉弓上方(前额,紧贴皮肤),测定方法:垂直测量,取3次数值的平均值[7][8]。记录每位患儿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应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入院第一天胆红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第三天和第五天胆红素变化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患儿胆红素值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统计分析患儿不同时间TCB以及住院时间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一直是儿科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临床与母乳喂养有关的黄疸有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两种,可同时存在[9],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进入新生儿肠内,使肠道内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加有关;母乳喂养性黄疸的发生则与早期母乳量不足有关。新生儿肠腔内胎粪总量约100~200克,胆红素含量约80~100mg/dL,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产生量的5~10倍[10][11],喂养不足会导致胃-结肠反射减弱,肠蠕动减慢,胎粪排出延迟,肠道胆红素排泄减少,重吸收增加,使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升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中90%的碳水化合物为乙型乳糖,其不仅有利于脑的发育,还可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生长,刺激肠蠕动,加速胎便的排出,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12]。

当出现母乳喂养性黄疸时,解决的办法不是停止母乳喂养,而是加强母乳喂养,勤吸吮,按需喂养。如母乳不足,每次喂哺时在充分吸吮后添加配方奶,保证每日摄入量[13]。本实验的研究结果给予证实。临床上血清胆红素>256.5 μmol/L(15 mg/dL)或有其他高危因素时可考虑间歇光疗,但应继续母乳喂养,<256.5 μmol/L(15 mg/dL)继续母乳喂养,监测胆红素变化;如血清胆红素>256.5~342.0 μmol/L(15~20 mg/dL),可暂停母乳3d以配方奶代之,血清胆红素会下降30%~50%,以后再继续母乳喂养。当血清胆红素>342 μmol/L(20 mg/dL),除暂停母乳外应采用光疗[14]。暂停母乳既是诊断也是治疗的一种方法,但目前有不少争议,许多学者认为其特异性较差,又会干扰母乳喂养,故并不推荐[14]。

综上所述,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现象,喂养方法不当、喂养量不足均可以致使患儿出现黄疸现象[15]。在血清胆红素水平未达到干预的阈值以前不建议停止母乳,即便在治疗期间仍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当母乳不足及时添加配方奶粉进行混合喂养,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促进患儿健康发育。

猜你喜欢

母乳黄疸母乳喂养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母乳库捐赠母乳规范化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