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侧入路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9-10-24河南省镇平县人民医院474250杨恒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4期
关键词:手术过程筋膜入路

河南省镇平县人民医院(474250)杨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80例分两组,各有40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签署同意书。外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6~78岁,平均(63.61±2.66)岁。前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55~78岁,平均(63.25±2.1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似。

1.2 方法 外侧组取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微创THA术,侧卧位,在耻骨和耻骨联合处支撑骨盆,确保骨盆垂直手术台。大转子尖为解剖标志,在其上2厘米处作切口,逐层将皮肤和阔筋膜切开,切除大转子滑囊之后显露臀中肌和股骨外侧肌,经大转子尖上2厘米处向前下将臀中前肌切断。切断臀小肌后,剥离股外侧肌反折头,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头和股骨颈,紧靠小转子上1厘米处至大转子尖连线截断股骨颈并取出股骨头,内收外旋髋关节,暴露股骨近端,扩髓、清理组织并将假体、假体柄等植入。

前侧组采取前侧小切口入路行微创THA术。仰卧位,确定髂前上棘和股骨大转子位置,经髂前上棘外下3厘米处向远端作切口,长度8厘米左右,逐层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显露缝匠肌和阔筋膜间隙,牵开股外侧皮神经,切开阔筋膜,将其和肌纤维分离,并在暴露Smith-Peterson间隙后分离和电凝股外侧血管升支。切开阔筋膜张肌和股直肌之间筋膜后,将股直肌牵拉至内侧,并紧靠阔筋膜张肌内侧剥离至股骨颈,显露和切开关节囊,股骨颈采取钝性拉钩环抱。股骨颈平行截骨,距离1厘米,取出股骨头和截骨块,清理股骨头圆韧带和马蹄窝等,并将假体、内衬等植入。充分内收和外旋患肢,显露股骨近端。同时逐级扩髓,用合并假体柄安装,复位满意后冲洗切口和置管引流,缝合皮肤、关节囊和阔筋膜[1]。

1.3 观察指标 就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过程平均出血量、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手术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2.0统计数据,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依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过程平均出血量、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比较 前侧组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过程平均出血量、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均明显优于外侧组,P<0.05。如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过程平均出血量、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比较

2.2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较 前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和外侧组相似,外侧组为95.00%,前侧组为97.50%,P>0.05。

2.3 两组手术并发症出现情况比较 外侧组1例出血,3例皮肤挫伤,1例肌腱炎,发生率为12.50%。前侧组1例出血,1例皮肤挫伤,1例肌腱炎,发生率为7.50%,P>0.05。

3 讨论

本研究中,外侧组采取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微创THA术;前侧组采取前侧小切口入路行微创THA术。结果显示,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相似,P>0.05。前侧组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过程平均出血量、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均明显优于外侧组,P<0.05。笔者的体会是:前侧入路通过找寻缝匠肌和阔筋膜间隙,并在筋膜下进行全程手术,可避免切断肌肉组织,且暴露切口过程主要保护股神经血管,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切口,避免对血红蛋白水平造成较大的影响[2]。

总之,前侧入路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微创THA的临床疗效相似,均可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改善,且并发症均比较轻微,但前侧小切口入路行微创THA术手术切口更小,出血更少且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更少,对患者术后康复更有利,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手术过程筋膜入路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