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9-10-24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中医院454450王国庆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4期
关键词:腰痛优良率腰椎间盘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中医院(454450)王国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患,将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运动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需要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1]。以往由于缺少治疗技术与操作技能,仅能够对患者实施开放性手术治疗,但无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目前临床医生多采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弥补传统方式的不足,获得良好效果[3]。本文将探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不同的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36~64岁,平均年龄为(50.1±4.9)岁,病程为0.5~0.8年,平均病程为(0.6±0.1)年;试验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为37~64岁,平均年龄为(50.5±5.1)岁,病程为0.6~0.8年,平均病程为(0.7±0.1)年。家属了解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手术适应症 ①腰痛伴下肢放射痛,下肢相应节段神经分布区感觉麻木,肌力减弱。②CT及MRI有与症状、体征相向一致的椎间盘突出。③正规非手术治疗6个月无效或症状改善不明显。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使患者采取俯卧体位,对其进行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将患者的骼嵴两侧抬升,以使其腹部离开床表面。于腰椎后部中间位置进行切口,将骨膜向下脱离至骶棘肌,并将骶棘肌向外牵引,以便充分显露变形的椎间隙。切除其变形瞧间隙相邻椎板的边缘,之后于黄韧带部位进行开口并将其向外翻,以充分显露病变的髓核组织,之后使用髓核钳将其摘除。术后对切口部位进行良好的消毒。

试验组予以脊柱微创手术治疗,例如使用椎间孔镜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方式,使患者采取俯卧体位,使其腰部稍向后突出,以使椎间空隙能够充分扩张,从而能够扩大Kambin穿刺三角区的面积;在X线机的辅助下使用克氏针沿腰椎棘突重点进行纵向标线,同时沿椎间隙进行横向标线,两点交叉即为椎间盘中心。对其进行局部麻醉,直至关节突关节囊,通过局麻进针点穿入18G的穿刺针经椎间孔至椎间隙。向椎间盘内注射1~2ml的青蓝胭脂红作为对比显影液,以了解纤维环的完整情况。通过穿刺针置入导丝,逐级扩大工作通道,放置7.5mm的工作套管后,即可使用椎间孔镜配套各种夹钳取出突出的髓核。之后使用双极射频消融技术修补封闭破损的纤维环。术后无需放置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 ①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腰痛评分情况,依据医院自制的腰痛评价表进行疼痛评分,分值为0~3分,0分表示无疼痛感,3分表示剧烈疼痛感。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③腰椎功能优良率情况,依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组于1984年制定的手术疗效标准[4]评估腰椎功能优良率。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其余资料为计数资料,采用例或例(%)表示,两组间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腰痛评分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腰痛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的腰痛评分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1。

附表1 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腰痛评分情况比较(分)

2.2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2。

附表2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比较

2.3 腰椎功能优良率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腰椎功能优良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将会对患者产生较为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临床中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由于缺少治疗技术,以往多使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但此种方式将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面,因而使得术中出血量较多,不利于术后的恢复,同时还可能导致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5]。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显微摄像系统的不断成熟,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包括椎间孔镜与射频消融术治疗方式。上述两种手术方式无需对患者进行较大面积切口,因而能够有效的减少出血量,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并且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腰椎功能的恢复程度;同时借助椎间孔镜的辅助,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便于准确、彻底的清除手术病灶,从而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与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相比,该种手术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对腰椎周围组织的损伤,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腰椎功能。依据实验结果可知,患者的腰痛评分显著降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并且腰椎功能优良率显著提升至96.00%,主要原因在于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方式能够较为精准的切除病灶组织,避免对周围组织进行损伤,同时无需对患者进行较大面积切口,因而能够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出血量,并提升腰椎功能的恢复程度,使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同时能够减少出血量,降低腰痛评分,提升腰椎功能优良率,可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式。但临床医生仍然需要不断提升手术操作技能,并加强对腰椎组织的研究,以便使患者获得更佳的手术效果。

猜你喜欢

腰痛优良率腰椎间盘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腰痛用花椒黄沙热敷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