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兴市补充耕地地力现状与提升探讨

2019-10-24潘云枫李文渊江苏省宜兴市农业农村局土肥站2142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宜兴市全氮轮作

潘云枫 李文渊 (江苏省宜兴市农业农村局土肥站 214200)

自2014年以来,根据《江苏省补充耕地质量评定规范》《江苏省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技术规程(试行)》和江苏省无锡市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流程等文件精神,江苏省宜兴市在提升本地补充耕地地力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通过质量评定,宜兴市累计新增补充耕地近万亩。但通过对宜兴市新增补充耕地的土壤养分含量、理化性状、剖面组成、立地条件、土壤管理等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发现,新增补充耕地的地力以五级为主。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宜兴市补充耕地的综合产能,更好地促进宜兴市农业向绿色、优质、高效发展,笔者拟对补充耕地的地力现状进行汇总分析,并对如何提升补充耕地的地力进行探讨,以供周边地区参考借鉴。

1 宜兴市补充耕地地力现状

宜兴市补充耕地在改造前多数为坑塘水面,填埋复垦土以非客土为主。据2014—2018年宜兴市补充耕地地块类型统计可知,补充耕地总体以水田为主,水田栽培制度以稻麦轮作为主,水田面积平均占比为86.37%,幅度在71.67%~100%;旱地面积平均占比为13.63%,幅度在0~28.33%。见表1。

表1 宜兴市补充耕地地类状况

1.1 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补充耕地农业生产条件符合性评价的关键指标,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2014—2018年宜兴市补充耕地土样检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8.91 g/kg,幅度为6.00~59.30 g/kg,其中,有机质含量达一级标准的平均占比9.59%、达二级标准的平均占比10.96%、达三级标准的平均占比18.36%、达四级标准的平均占比49.80%、达五级标准的平均占比11.30%,有机质含量在三级标准及以下(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低)的占比79.46%,见表2。上述结果说明,宜兴市补充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偏低,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较大。

表2 宜兴市补充耕地土壤有机质历年含量比例

1.2 全 氮

土壤全氮含量代表了土壤的氮素总贮量和供氮能力,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之一。2014—2018年宜兴市补充耕地土样检测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平均为1.20 g/kg,幅度为0.03~6.01 g/kg,其中,全氮含量达一级标准的平均占比9.19%、达二级标准的平均占比17.50%、达三级标准的平均占比30.04%、达四级标准的平均占比32.46%、达五级标准的平均占比10.82%,全氮含量在三级标准及以下(全氮含量中等偏低)的占73.32%,见表3。上述结果说明,宜兴市补充耕地的土壤全氮含量以中等偏低为主。

表3 宜兴市补充耕地土壤全氮历年含量比例

1.3 有效磷

土壤有效磷含量反映了土壤的磷素总贮量和供磷能力,是土壤磷素养分供应水平高低的评价指标。2014—2018年宜兴市补充耕地土样检测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为20.42 mg/kg,幅度为0.10~429.00 mg/kg,其中,土壤有效磷含量达一级标准的平均占比39.99%、达二级标准的平均占比17.91%、达三级标准的平均占比19.60%、达四级标准的平均占比8.58%、达五级标准的平均占比13.92%,土壤有效磷含量在三级标准及以下(有效磷含量偏低)的占42.10%、在二级标准及以上(有效磷含量相对中等偏高)的占57.90%,且2014—2018年补充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达一级标准的平均占比呈明显上升趋势,见表4。

表4 宜兴市补充耕地土壤有效磷历年含量比例

1.4 速效钾

土壤速效钾含量反映了土壤当季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钾量。2014—2018年宜兴市补充耕地土样检测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65.61 mg/kg,幅度为19.30~1 981.00 mg/kg,其中,达一级标准的平均占比17.45%、达二级标准的平均占比22.27%、达三级标准的平均占40.51%、达四级标准的平均占比18.8%、达五级标准的平均占比0.97%,土壤速效钾含量在三级标准以上(速效钾含量中等偏高)的平均占比80.23%,见表5。上述结果说明,宜兴市补充耕地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中等偏高。

表5 宜兴市补充耕地土壤速效钾历年含量比例

1.5 缓效钾

土壤缓效钾含量反映了土壤潜在的供钾能力。2014—2018年宜兴市补充耕地土样检测结果表明,土壤缓效钾含量平均为268.54 mg/kg,幅度为59.7~728.0 mg/kg,其中,土壤缓效钾含量达一级标准的平均占比36.29%、达二级标准的平均占比18.49%、达三级标准的平均占比18.66%、达四级标准的平均占比14.26%、达五级标准的平均占比12.29%;从补充耕地土壤缓效钾含量等级分布状况看,2014、2017年土壤缓效钾等级占比最高在一级,分别达55.56%和76.47%,2018年土壤缓效钾在三级及以下(含量中等偏低)的占96.15%,见表6。上述结果说明,宜兴市补充耕地的土壤缓效钾含量在年度间、田块间差异较大。

表6 宜兴市补充耕地土壤缓效钾历年含量比例

1.6 酸碱度

pH是土壤重要的理化性质之一,不仅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而且与作物的生长密切相关,不同作物生长的适宜pH范围也有所不同。2014—2018年宜兴市补充耕地土样检测结果表明,土壤pH平均为6.88,范围为3.80~8.97,见表7。

表7 宜兴市补充耕地土壤pH历年含量比例

2 宜兴市补充耕地地力提升探讨

为提升补充耕地地力,目前,宜兴市在补充耕地区域内实施了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适度替代、绿肥种植、农机农艺融合(深耕深松、秸秆机械适度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应用等技术集成模式,这些技术措施均能显著改善和提升补充耕地的基础地力。现将其中应用效果较好的“稻绿轮作+有机肥+配方施肥”模式和“稻麦轮作+秸秆还田(机械耕翻)+配方施肥”模式的具体实施情况介绍如下,以供类似地区参考借鉴。

2.1 “稻绿轮作+有机肥+配方施肥”模式

该模式是冬季种植绿肥,在水稻栽插前耕翻绿肥、增施商品有机肥,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据2015—2017年的相关试验,2015年补充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5 g/kg、全氮含量平均为0.67 g/kg,经过实施“稻绿轮作+有机肥+配方施肥”模式后,2016、2017年补充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分别为26.1、32.0 g/kg,全氮含量平均分别为1.57、1.72 g/kg,见表8。由此说明,应用“稻绿轮作+有机肥+配方施肥”模式,能显著提高补充耕地的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进而提高地力。

表8 补充耕地稻绿模式养分含量状况

2.2 “稻麦轮作+秸秆还田(机械耕翻)+配方施肥”模式

该模式是实施稻麦轮作,并统一采用秸秆还田、机械深耕深松,基肥以有机无机复混肥为主,在稻、麦种植过程中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据2017—2018年的相关试验,2017年补充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9.3 g/kg、全氮含量平均为1.14 g/kg,经过实施“稻麦轮作+秸秆还田(机械耕翻)+配方施肥”模式后,2018年补充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2.2 g/kg、全氮含量平均为1.72 g/kg,见表9。由此说明,应用“稻麦轮作+秸秆还田(机械耕翻)+配方施肥”模式,能显著提高补充耕地的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进而提高地力。

表9 补充耕地稻麦模式养分含量状况

3 小 结

耕地是宝贵的土地资源,近年来,宜兴市新增补充耕地近万亩,虽然通过全面推进补充耕地地力提升,以及占补平衡、量质并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补充耕地的土壤地力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集成的地力提升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今后宜兴市还要继续提高补充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以平衡土壤养分,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多措并举,提升补充耕地产能,更好地促进宜兴市农业向绿色、优质、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宜兴市全氮轮作
江苏省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刘佳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蔬菜轮作有原则 合理种植效益增
西藏主要农区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三峡库区消落带紫色土颗粒分形的空间分异特征
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分布格局及关系
套种绿肥对土壤养分、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
浓浓紫砂情 拳拳报国心
草莓—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