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农村初中音乐教学

2019-10-23殷阿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15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农村

殷阿

【内容摘要】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要包含学生为主体的历练,包含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跟所有学科一样,音乐素养的生成也是他们在实践中不断顿悟,进而逐渐提高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音乐  核心素养  农村

一直以来,农村初中对音乐教学的关注不够,不管式学校、家长、还是学生自己,他们大多把它作为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来看。农村初中在复习期间总是排大课表,将音乐学科让位于其他主要学科。另外家长也不会督促学生将音乐的东西拿过来复习,即使少数学生参加一些乐器的学习,也是奔着中考加分去的。因此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重视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学。

一、多元评价,给学生更多音乐生长的空间

在农村作为素养生成的一门学科,音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具体到评价上也就必然处在一些问题。首先,农村课堂存在着用统一的和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音乐水平的现象。在最后的测评中,教师总是以最后的一次终极性评价来作为学生一学期的评价,比如老师往往以一首歌曲或者以出题的方式来给学生评分。有时候由于其他课程紧,教师甚至凭自己主观印象给学生打分,有学生有音乐天赋,却没能得到展示。更有学校将音乐考评与学生的主科成绩联系起来,即主科成绩好的,音乐成绩也好,反之主科成绩不好的,音乐成绩也不好。这样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往一个健全的人的方向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进而也让学生认为音乐课不过是动动嘴、唱唱歌,听听曲而已。

就评价而言,教师要利用可以把握的机会及时的给学生进行评价。在课堂中教师要给运用教学机制,多元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并给予不同的评价,这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和促进。所谓“赏不过时”, 就是说要采用最佳的时机。无论学生是否取得成功,只要他们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言,踊跃地展示自己,努力地帮助他人,教师都要对他们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赞许与肯定。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认为,初中阶段学生要求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要特别重要,教师的多元评价也能更加激发和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音乐。

二、多样体验,给学生更多音乐生长的可能

傳统的音乐教学总认为音乐课就是让学生跟在教师画面唱一唱而已,然后学生自己再看看视频就可以了,其实更多的是要体验。比如就平常的音乐课而言,不管是歌唱为主的音乐课,还是欣赏为主的音乐课,教师都得要让让学生记住旋律。记住旋律,不是说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不是简单的常识与概念,音乐需要的是熏陶与浸润。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听,通过这样的体验,让旋律成为一种音乐素养生根于学生大脑之中。但如果单纯地听,学生又会感到枯燥,进而失去听的欲望与兴趣。比如说,在音乐课堂上,可以多挖掘所教课程的不同的点,每一次听,教师都设置一定的问题,这样学生的专注力会有所集中。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的听赏能力就会在一次次的体验中得以加强。毋庸置疑,每节课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一点点的收获。

体验不仅仅是听,还可以带有其他的感官体验。比如说在欣赏器乐曲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多样的体验方式,即让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记一记。具体来说,有些乐器学生可能没见过,学生的音乐室也可能没有。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把实物带到音乐教室,让学生在课上有一个近距离的感知。比如作为一个城乡集合部的学生,班级有许多外地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把家乡的乐器带到学校来,像葫芦丝、胡琴等乐器,学生都是第一次看到。他们会观一观乐器的形状,摸一摸它的质感,再听听乐器的音色。就听一听这个环节,学生能演奏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展示。如果乐器本身不是很娇羞,可以让每个学生,不管会不会都去体验一下。

三、多维合作,给学生更多音乐生长的平台

其实音乐课也需要合作,尤其对农村学生而言,一方面学生在音乐认知上普遍差强人意,只有彼此协作才能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合作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素养的生成方式,给学生的能力拓展带来便利。众所周知,农村初中的音乐课堂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学生没有主动意识,更不要说合作意识。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一味地强调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自己表演,自己演练,自己讲解,不停地灌输。久而久之,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渐渐降低,对于小组合作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就合作而言,首先要积极发挥学生特长,让他们巧妙地分组。现在部分学生都有一技之长,有学生会拉二胡,有的会吹笛子,有的会弹吉他,有的会弹钢琴,他们中的一些人,都在校外考级,并且取得一些成绩。一方面给他们展示与锻炼的机会,一方面也让其他学生有一个大开眼界、甚至提升自己的机会。其次教师要创设和谐小组氛围,培养合作意识。在进行《光明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几个问题,比如这个曲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子的速度如何,情绪如何,听后学生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分组听,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回答。回答对了,这个小组就可以加分。听一遍后,小组就开始讨论答案,当有组员说曲子是由二胡独奏的,组长会让不同意见的学生,再听一会录音。小组合作,使每个学生的素养都有提升。虽然问题不算很难,但学生会全神贯注地听,会为小组的整体素养而努力。总之,合作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审美功能,使他们初步获得了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结束语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要包含学生为主体的历练,包含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跟所有学科一样,音乐素养的生成也是他们在实践中不断顿悟,进而逐渐提高的过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胡集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