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后进生”的迷茫及教育引导

2019-10-23颜勇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15期
关键词:后进生教育

颜勇

【内容摘要】在很多学校里,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均存在着一些缺点,经常違反纪律。有的则较为自卑,会有自暴自弃之行为。部分学生有网瘾,有的则文化基础差。而作为一名教育者,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后进生心理特点,采用相应教育法,帮助他们走出迷茫。

【关键词】后进生  迷茫  教育

一、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1.学校教育方面。当今我国的教育并未彻底从应试教育的误区走出来,致使部分教师和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沦为后进生。另外,教师错误的教育方法直接把站在后进边缘的学生“逼”进了后进生的群体。

2.家庭教育方面。一方面,由于家庭教育观念不正确,致使有的学生埋头苦学而不注重思想品德修养。另一方面,家长教不得法,娇严失当。再一方面,由于家长自身不完善,导致子女对生活失望,对学习淡漠,不思进取。

3.社会教育方面。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教育教学必须面临中考、高考等一系列重大考试的检验。许多学生从懂事起就明白了“分数是学生命根”这一道理。在中学时代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每一位学生都无可避免地要接受无数次考试的洗礼。这势必将会从中分化出成绩优劣不同的学生群体。而其中成绩较差的学生又缺乏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在多次的打击之下,难免会缺乏学习的动力与信心,沦为“后进生”。再加上中学时代的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广大教师不能及时抽出时间与这些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沟通,或沟通方式不合理等因素,最终导致了成绩的下滑和“后进生”人数的增加。

二、教育引导

哀莫大于心死,人的行为表现的决定根本因素是人的思想,思想变,人就变,积极上进的思想造就优秀的人才,堕落颓废的思想造就玩世不恭,不思进取的庸才。变人应从改变人的思想开始。

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全面地研究后进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客观全面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规划自己的未来。冲破迷茫,洗心革面,转变观念,从新做人。后进生是现行考试制度划分出来的,不能确定后进生自己的能力,若要说它的作用,也仅仅是是学生智育方面某个阶段的表现而已。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理化成绩就是差嘛,成为世界公认的伟人。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没考上大学,作为大学的旁听生成就了他辉煌的人生。爱因斯坦到了上学的年龄,与同龄孩子相比,小爱因斯坦依然显得十分木讷,动作迟缓呆笨。在班上,他的学习成绩很差,每次被老师叫起来背诵课文,便呆头呆脑一句也念不出来。同学们私下里都嘲笑他,认为他是一个“差劲的落伍生”。爱因斯坦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他虽然很愚笨,然而却很善良、虔诚,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老实头”。

不怕落后,就怕落后不思进取。只要你坚持进取,你的能力就在增长。其实你的每一次次很低的成绩也是成长进步的见证。比如你考的成绩40分来分析,后一个单元与前一个单元的40分是一个质的区别。后一个40分是你新的知识能力增长的40分。真实的反应你能力的成绩应是80分了。如此计算,你成绩是很高的。现在的大学修学分制就是这种方法来评估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达到一定的分数就可毕业。与别人高的成绩比较,你低的成绩说明掌握新知识,能力的提升的比例小了。不能代表你潜在能力的高低。关键关心和思考你怎样发挥潜在的能力。

成绩的高低只代表过去,不能代表未来,未来是成绩的增长,只要你成绩每次在增长,那你就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为什么呢?比如你现在的成绩是30分吧,每次考试增长2分,每一科,一学年内的考试次数有30次,一年后,你的成绩就是90分了。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能力的增长与否,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哪只你的酸甜苦辣。家长和老师最喜欢关注的是辉煌的学生,不愿提及的落后的学生。这是不对的。从教育的本质讲应是授业解惑,解惑就是解决后进生困惑,思想的迷茫。教师真正要做的是更喜欢后进生才是正道。为什么呢?这是教育评价体系出了问题,现在仍然是精英教育模式,部分优秀学生绑架了教育,绑架了教师。社会的偏见短时间无法改变,但是,改变自己总可以做到的。

我们现在的考试是很强的区分度,就是要分出一个高低,在某一个阶段必然存在后进生。所以,你成为后进生也是理所当然的了。低的成绩也代表你知识能力在增长,你是在学习。你必须考虑低的成绩是否代表你的潜在能力。每个人的能力是无限的,就看你愿不愿开发了。

成绩处于较低分数段的学生数量很多,他们有广阔的天地,社会需要多层次的人才,其中大量的普通劳动者占人才总数的百分之八十。我国高度重视各级该类的职业教育,其中中职教育的招生占毕业生的百分之七十。现在倡导的工匠精神就是普通劳动者对社会发光发热做出贡献的褒奖。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社会需求也是多样的。只要有上进之心,积极进取,干好你能干好的事,你的人生就是灿烂辉煌的。

【参考文献】

[1] 陈军. 浅谈后进生教育[J]. 学周刊,2016(3):90-90.

[2] 刘绍娣. 爱是转化后进生的灵丹妙药[J]. 广西教育,2016(29):53-53.

[3] 孙欣. 顺“生”之天 以致其性——“后进生”的转化策略浅析[J]. 学周刊,2016(2):61-61.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市通威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后进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后进生转化工作策略谈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如何对待后进生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