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9-10-23苏义崇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15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语文教学情感

苏义崇

【内容摘要】随着语文教学研究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语文老师开始注意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认真研究解决好这个问题,丰富课题的导向性,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品味学习过程的快乐,最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审美教育,从教材和学生生活入手,又有多重含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作品内容  情感

一、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须从文学作品的内容入手

中学语文语文课的大部分文章本身就具有美的感染力,文学作品的思想教育是通过它的审美作用发挥出来的。当然,这与注意基本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并不冲突,而是在结合教学,充分发挥语文课的审美作用。

1.感悟文学作品中作者情怀,引发共鸣,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文学作品,往往是以作者情感的凸显,来展现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李白的《将进酒》一诗,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体现出强烈豪纵狂放的个性。作品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显见诗人奔流跌宕的感情激流。激发了读者的豪情,受到艺术作品的感染。再如,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文,作者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写祖母,写母亲,写妻子,写自己在轩中的生活,写出了“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情怀。至情至真,如歌如泣。这些似显平淡、平凡的回忆,饱含着作者对至亲刻骨铭心的哀思。

2.赏析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感受艺术的美,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这一类文章多以写景状物为主,凸现景物的特点,暗含作者的情感。例如,朱自清的《菏塘月色》,就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怎样才能作用达到审美教育呢?我认为作者通篇写景,意在抒情,写荷花旨在写人。在这篇文章中,荷花妩媚动人,此课重点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荷花的美好与特点,图文结合,加大语言张力,才能达到审美教育。

3.品味文学作品中音韵的美,受到美的熏陶,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这类作品的审美,主要体现为音韵、平仄、对仗、骈俪等方面。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图画,动静结合,色彩协调,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美感,而且在听觉上也同样给人一种享受。文句上下句对仗严整,句内亦含对仗,音韵上也平仄相对。节奏分明,内容起承转合,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宛如一曲美妙的乐章。无论是人物情感的表现,还是作品的音韵美体现,都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二、要明确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关系,还需挖掘语文课中的美育因素

语文课的美育因素表现在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方面。就形象美而言,选入语文课本的,大都塑造了形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虽不做过多的文学分析,但也要进行简单的分析;对学生有积极的教育作用。如课文《祝福》,通过分析祥林嫂这一形象,激发学生正确认识特定历史时期的女性悲剧,树立人生观。就意境美而言,如果能从引导学生体会文学作品的意境,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讲这首词时,首先描述词中的意境,波浪滔天的大江,一泻千里,芳草萋萋的古战场,乱石林立,东坡居士立于江边,遥看如画的江山,静听浪花击岸声,不禁浮想联翩:周郎何其潇洒,谈笑间大败曹兵。而我壮志难酬,不觉两鬓早添白花,只好对月饮酒,感慨一番。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改革理想不能实现,也表现了作者借用周瑜的才能得以施展来对比自己的怀才不遇,创造了与词内容相呼应的课堂气氛。

就语言美而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选入语文课的优秀篇目,都具有色彩鲜明、声韵和谐、生动形象等特点,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的一段文字,写了“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两种色彩,“高大的皂荚树”、“肥胖的黄蜂”和何首乌“臃肿的根”三种形体,“鸣蝉长吟”、“蟋蟀弹琴”、“油蛉低唱”三种声音,还有覆盆子“又酸又甜”的滋味,石井栏“光滑”的质感,叫天子轻捷的动作等,做到了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动静映衬。在教学中如果适当点拨,就会引起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的联想,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色彩斑斓,生机蓬勃的百草园生动形象,从而产生美感,激起喜悦之情。

三、要明确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还要加强教师自身的美学修养

首先,要有发现美的眼睛。

教师要能对大自然的美进行欣赏。要具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满于海的情怀,只有这样,才能在文学作品中引起共鸣。通过语言文字,再现美丽的日月山川,雄壮的江河湖泊,向学生表达美的画面,美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从生活中感悟美。教师可引导学生写身边人,叙身边事,感悟生活,学会生活。教师丰富自己的阅历,传授正能量,从而教化学生,感受美,向往美,追求美。

要注社会,关注時事。这样既能丰富自己,更能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更加了解祖国,增强情感之美。

其次,学会去创造美。教师不仅要有发现美的慧眼,更要有创造美的智慧。

充分利用教学模式——情境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诱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教师要学会使用多媒体,引入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而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处理好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和知识教育,思想教育的关系,教师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 艾·德·亚米契斯. 爱的教育.

[2] 魏书生. 教育工作漫谈.

(作者单位:甘肃省皋兰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语文教学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社会艺术功能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