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

2019-10-23黄玉龙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15期
关键词:教学途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黄玉龙

【内容摘要】本文立足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从设置合理化的教学目标、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三个方面,就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地理可持续发展观念,进行了探索和分析,期望能为今后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  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途径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不再被动、机械学习书本知识,而是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所必备的技能和素质。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组成①。而培养人地协调观念,就落实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思维上。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整合地理知识,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记忆,这样就比较容易让学生培养地理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设置合理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将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深刻理解教学目标的地位并灵活地将可持续发展观运用于实践,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素质,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积极的作用,起到深远的影响。这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与可持续发展观念有关的教学内容,掌握地理知识中所蕴含的环境观、自然观、发展观。

例如,在“大气环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如此设置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天气系统等,这些是基础教学目标。除了这些基础教学目标,还需要适当融入可持续发展观,让学生认识与“大气环境”有关的环境问题,认识到人类活动必须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掌握人类只有在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才能持续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人地观和发展观,培养具有责任感的公民。在设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融入可持续发展观念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长地理素养,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设计教学内容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念。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价值观,是地理学核心的研究主题②。人地协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存在紧密联系,教师可以通过人地协调观这个生活化的案例,让学生更好理解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保护自然环境的紧迫性,从而更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

例如,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教学中,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展示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展示一组生活化的图片,比如,工业污水、排放粉尘颗粒、使用造氟电器等,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其次,顺势启发学生思维:透过这些图片,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学生能得出:工业污水会影响饮用水和农田用水的水质,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排放粉尘颗粒会造成大面积雾霾,增加了呼吸道感染和肺病几率;使用造氟电器造成臭氧层空洞,致使紫外线大量进入大气层,提高了患皮肤癌的概率;等等。然后,提出道德伦理冲突:你见过哪些污染环境的行为?你做了什么事导致环境问题加剧?学习完这节课,你以后还会使用一次性餐具吗?借助问题,让学生陷入道德冲突,如此,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是肤浅的想法,而是深入心灵深处的慎重思考,思考要不要保护环境、如何保护环境等问题通过一系列话题讨论,学生意识到应当树立合理、科学的人地观念,只有谋求人地和谐发展,才能促使人类可持续发展,进而培养了学生自然观念和核心素养。

三、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需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为了更好适应不同学生、不同教学内容,地理教师需要搭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引导,从而更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例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立足本地实际情况,让学生围绕“本地可持续发展和破坏自然环境的案例分析”主题,进行课外活动。活动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实地走访、新闻报刊、网络信息等多种途径,了解本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案例,掌握本地发展中破坏自然环境的案例,让学生对于家乡实际情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广泛地接触学习资源,比如,书籍、会议、新闻、学术报告等资源,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结合本地实情,进行创新思考,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问题的措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激发智慧火花,对可持续发展观念有一个更加多元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通常承担了课外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探究的点拨者、学习活动的点评者等任务,需要让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如此可以更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结语

总之,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尽自己最大努力寻找出能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通过落实培养學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任务,促使学生形成环境责任意识,从而更好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注释】

① 仲慧敏.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的教学策略——以《水循环和洋流》的教学为例[J]. 文理导航,2018(4):73.

② 王梦雨、王民. 关于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与存在问题[J]. 地理教育,2017(7):4-6.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曲塘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途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开展新途径,创造多元化
数学教学多角度,激发学生参与度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分析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