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访“蓝色炼狱”

2019-10-22刘丹

环球人文地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硫磺毒气登山

环太平洋火山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全长40000公里,呈马蹄形,是地球上地壳运动最活跃的区域。火山带内有无数列岛、火山和海沟,全球80%的活火山都在此区域内,共512座。有着“千岛之国”别称的印度尼西亚身处其间,包揽了其中近20%的活火山,是名副其实的火山国。

对于热衷冒险的我来说,这相当具有吸引力。团队一行人在查阅资料后,决定将此次的印尼之行纳入长期项目的一部分,并将伊真火山作为此次拍摄的重要基地。那儿有闻名遐迩的蓝色火焰及长期供职于此的硫磺工人,自然与人文素材兼具。但作为一个人文摄影者,我并不希望以猎奇的心态去消费硫磺工人的“惨烈”,而是通过镜头尽我所能地将他们的生活展现给世人,让更多人了解到他们的生存状态。

危机四伏的登山行地形与毒气两大难题

想要拍到伊真火山最独特的一面,就必须登上火山进行拍摄,但令我没想到的是,尽管第一次登山前做足了准备,还是碰上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危机。

第一个危机,就是登山路途的复杂性让人始料未及。从东爪哇的外南梦市区出发,我们乘坐吉普车一路舟车劳顿才抵达登山大本营的停车场,稍作休整后再通宵登山。伊真火山的开放由火山状况是否稳定决定,不巧的是我们选择前往的时段,刚好是伊真火山极不稳定的时候,火山湖散发的毒气浓度过高,随时都可能收到景区临时关闭的通知。国家公园出于安全考虑,又将伊真的开放时间从凌晨一点延迟到凌晨三点。因为伊真特有的硫磺蓝火,在白天不能通过肉眼直接看见,所以我们只有在天亮之前赶到山顶,才能一睹蓝火的真容。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决定碰碰运气。毕竟,地壳活跃的危机同时也意味着令人惊叹的景色。

时间紧迫,在开园的那一刻我们带上设备迅速启程。大本营之后的道路车辆无法通行,徒步是仅有的参观方式。途中遇到一处可供游人休憩的小卖部,但周边的硫化物浓度很高,停下休息很不现实,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进发。之后的道路更加难熬,到达火山湖口后,需要走过一条非常陡峭的“之”字型小路,才能来到硫磺喷口。有多处路段需得手脚并用才能越过,在我们到达目的地那一刻,已经筋疲力尽。

除了攀爬过程的艰辛,伊真给我们最大的难题是浓雾和毒气,它使我们的登山过程既缓慢又痛苦。这些毒气和浓雾,很大程度来源于那个宽约1公里的火山湖。火山湖深度200米,面积0.41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公认的酸性最强的火山湖,它的PH值仅为0.5,湖泊四周寸草不生,非常荒凉。地壳运动导致湖周围常有毒气散发,加上湖周天气变幻莫测,如果遇上浓雾与毒气同时出现,行走和呼吸都会非常困难。如若登山过程中稍有不慎,跌入湖中,皮肤会受到很严重的侵蚀。

除此之外,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无处不在的二氧化硫。伊真火山口附近地面存在大量的高纯度硫,硫磺被引燃后会与空气中的氧产生化学反应,二氧化硫充斥在空气中,刺鼻难闻,熏得我们涕泗横流,眼睛红肿无法视物。虽然前期查阅了许多资料,早有心理准备,但只有真正临到现场,才能体会到硫化物超强的毒性。

既幸運又不幸,拍摄一周左右时,伊真火山因为强烈的地壳运动,湖底喷出的三个气孔散发出巨量毒气。山体轰鸣的巨响伴随湖水的翻滚,如同凶兽在地底猛烈地咆哮。毒气伴随着硫磺矿燃烧的烟雾,比蓝色的岩浆更可怕。硫酸湖的上方仿佛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通往地心的入口也是最致命的风景。当所有人都在撤离的时候,我们带着防毒面具坚守在火山口进行拍摄,对我们来说,此行的目的就是:捕捉大自然最狂野的一面。

在当地,硫磺有着流动黄金的美誉,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工业材料。然而工人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劳作一天所得,只有区区几十元人民币。他们的饮食非常简陋,基本饮食就是一点米饭加上少许豆腐。这样的一餐,很难支持工人们一天繁重的劳动量。据工人自己解释,选择长期食用豆腐,是因为豆腐中含碱,可以抵消日夜在硫化环境工作中的毒气。除了白天沉重的搬运,硫磺工人晚上还要在山上的工棚值班,防止发生意外。

为了深入了解硫磺工人的生存状态,在征得同意后,我们在工棚住了两天。工棚十分简陋,只是平地上搭的简易棚子,不具备完整意义上遮风挡雨的功能。棚内随意放置了一张可以短暂休息的木板床和毯子。第一晚在这里休息,尽管很不适应,但蜷缩着极度疲惫的身体很快便睡着了。凌晨两点左右,工人们开始上工。黑夜之中,燃烧形成的蓝色火焰异常清晰,看起来美丽又可怖。蓝火不能当做固定光源,工人们头上戴着探路头灯。黑夜如水,仅一盏豆灯照亮前方道路。空气中弥漫着毒性极强的气体,硫磺工人们扛着重重的担子,在山间的峭壁中孤独前行。一步一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连人带物滚落山崖,尸骨无存。坠崖的惨案极少发生,对他们来说更大的威胁来自长期暴露在致命污染的环境中。他们绝大多数人工作时只拥有一条毛巾,胡乱地将嘴巴、鼻子遮掩起来。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工人们的寿命普遍仅有30~40岁。

整个拍摄过程给了我很大的冲击,不仅仅是伊真火山景色上带给人的心灵震撼,更难以忘怀的是与硫磺工人的相处。拍摄中,一位硫磺工人告诉我,在这几十年间,上千人在这里工作。我问他为什么没人去开小商店或者做货车司机,他说如果做司机,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收入,三天挣钱两天挨饿。可是如果去当矿工,每天都可以有固定收入。区别在于你能扛起多少,没有成本,没有纠纷,你只需要忍受硫磺毒气,幾十年如一日地侵蚀你的肺叶。他说:“这是我们最稳定的收入,是我们的铁饭碗。”

作者简介

刘丹

独立摄影人,视觉艺术家。主攻人文,风光类创作。长期游历国内外进行人文与风光拍摄项目,创作,探索以及记录社会的群体关系与独立特征。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游历了近4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近百个城市。多家媒体,图片社职业供稿人,厂商合作伙伴。与佳能中国,网易LOFTER等合作,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开设讲座。微博:勤奋的刘小朵。

猜你喜欢

硫磺毒气登山
美一州要用“纳粹毒气”处决死囚
登山
Dinosaur Extinction
毒气
多用登山杖
错误百出的生活小常识
生活中究竟有多少致癌物?
一次难忘的登山
过剩来袭:硫磺后市阴霾重重
秋高气爽话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