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文学欣赏策略探析

2019-10-22康永刊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策略探析中职语文

康永刊

内容摘要:文学欣赏是以艺术的形式来把握世界,以情感来理解和把握世界。文学鉴赏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激发学生的语言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 文学欣赏 策略探析

简而言之,文学欣赏是一种通过聆听或阅读文学作品而产生审美体验的精神活动,人们以艺术的形式理解和掌握世界的情感,在中等职业阶段开设文学欣赏课程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它的教学地位很明显。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不难发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语言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低,文学素养较差,语言水平较低。在其中大力开展文学鉴赏教学并不容易。这不仅对文学鉴赏课程设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给教师们带来了困扰。因此,文学鉴赏课的教学策略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这个被称为精神食粮的文学鉴赏课程中做好工作呢?根据多年的文学鉴赏教学经验,总结如下:从人物鉴赏的角度,从阅读、写作、讨论三个角度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在抒情写作训练中,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智力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婷同学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了文学欣赏的境界。

一.中职学校文学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

文学欣赏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进入的低门槛技能,而是需要相对专业的文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知识结构存在一些缺陷,许多学生缺乏对文学作品审美意识的基本把握。一些语文教师也认为,不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系统地教授文学理论,这使得学生面对文学作品。事实上,我们不需要系统地教授文学理论。能否有效地将一些基本的文学理论和欣赏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是另一回事。必要方法的指导也是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学生对经典作品的感受过于狭隘、缺乏更包容开放的审美视野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当他们阅读文学作品时,他们倾向于用有限的生活经验来代替他们对作品本身的深层感知和理解。他们习惯于用他们的主观感受来评价被判断对象的美丽和丑陋。他们极其有限的阅读体验也使他们缺乏合理有效的参考框架,无法对作品进行适当的审美判断。价值判断和升值能力很难进一步提高。

二.中职语文文学欣赏教学的反思

通过中职语文文学欣赏教学现状不难看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能够从语文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

1.教学目标的改革

事实上,进入职场后,学生往往需要运用语言知识,如申请工作时的自我介绍,如何在人际交往中表达感恩和道歉。这些都是渊博的知识。将语言教学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创造专业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知识,改变学生对语言学科的错误看法。也就是说,中等职业学校的汉语教学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明确中国学科的功能,这将直接影响到汉语教学的有效性,应试教育是绝对不可取的。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如今,学生们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文学欣赏教学也应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将充满热情。情感参与教学也可以显着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敢于展现自我,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中职语文文学欣赏教学的策略

1.以读促赏,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生命

阅读是文学欣赏的主要形式。古代汉语已经阅读了一万册书籍,阅读了一百多本。它的意思是自力更生,学习是基于阅读。它谈到了阅读在文学感知和欣赏中的重要性。有许多形式的阅读,如无声阅读,强化阅读和速读,以及以发音为主要形式的阅读。作者想要强调的是,大声朗读,所谓的朗读,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将书面语言转换为音频语言的娱乐过程。它比纸质阅读更加生动和参与,主要是视觉阅读,它更适合对阅读不感兴趣的中等职业学生。作者认为,在文学鉴赏教学中,应自觉丰富文学阅读的内容,将纯粹的感官鑒赏转化为声音和情感丰富的语言表达,同时创造性地激活阅读的形式,突破传统的教师示范阅读、独立阅读的方式。单读、小组阅读、角色阅读,并巧妙地为阅读添加新元素。如音乐朗诵、舞蹈朗诵、情景喜剧、舞台剧、阅读游戏等,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文学欣赏充满热情和活力。

众所周知,告别剑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这首诗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的悲欢离合心情,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因此,在《告别剑桥》的教学中,如果你想欣赏这首诗,就必须从阅读开始。作者引导学生在适当的位置上阅读诗人的感受,并将诗歌的唯美主义转化为文字。语言,在这种教学把握的基础上,笔者以第一次阅读、精读、创造性阅读贯穿课堂。在第一次阅读中,作者要求学生尽量跟随音频阅读,在阅读不好和理解不好的地方做标记,并鼓励他们分组讨论。在近距离阅读中,笔者启发学生在第一次阅读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跟随诗人梦境中丰富多彩的梦的觉醒。一步一步地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建筑美和绘画美,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

2.以议促赏,在讨论中深化文章表达

中等职业学校文学鉴赏课程是学生吸收精神食粮的体验活动,是强调个体独特体验的互动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各种形式的阅读中激发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同时实现各种形式的语言文学欣赏的有效互动,实现师生之间的精神交流,实现学生的精神交流。在文学欣赏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有意识地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情感,还要教会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讨论人手,创建讨论平台,通过群体探索、课堂辩论比赛、文学讲堂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使学生在积极的文学阅读中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在小组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学习他们的优缺点,丰富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警察与赞美诗》这篇课文时,作者考虑到这篇小说有着浓厚的“欧·亨利式的讽刺味道”,虽然故事简单,但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欧·亨利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讽刺,对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四个部分进行了剖析。在教学过程中,作者对故事的开端做了一场“开场秀”,介绍了欧·亨利的写作风格、写作背景,随后,作者通过文本开头对环境的描述,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索比六次作恶的原因,体验美国社会的寒冷世界和下层阶级的痛苦生活。在欣赏和指导的基础上,作者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努力实现故事的发展,也就是索比为实现他冬天住在监狱里的想法所做的努力。结果如何探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就苏比斯六次失败的犯罪经历进行小组讨论。

3.以写促赏,在习作中领悟文章蕴意

写作是语言输出和应用的主要渠道之一。在阅读和口语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俚语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是一个提高学生欣赏水平、检查学生独立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训练场。然而,在文学鉴赏课的日常教学中,筆者发现,许多教师出于担心麻烦而盲目地给我们施加压力。学生基础薄弱。只要他们努力读和说,他们就可以放松一点他们的写作。事实上,笔者认为,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言基础薄弱,在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运用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表达自己情感的写作平台。感受,使学生可以在试探性模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素养为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或进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再别康桥》一首语言优美朴素、感情丰富深邃、审美意境深远的现代诗歌,符合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欣赏价值取向,容易引起学生的符号共鸣。因此,在拓展实践环节的过程中,笔者创造了从欣赏到创意模仿的实践活动。在这个创造性仿写活动中,作者启发学生在欣赏《再别康桥》的基础上,学习它的诗句结构,尝试写一篇小短诗,短诗的内容可以围绕“离别、友情、亲情”等主题展开。为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在仿写之前,作者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从网上搜集的仿写案例,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跟着徐志摩写一篇独具个性的《再别xx》。

总之,文学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平台。在中等职业学校文学欣赏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和心理适应性,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尽量丰富文学欣赏的形式,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讲的欣赏形式,创造更多的学喜致乐的欣赏平台,加强欣赏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何红梅.学生文学欣赏能力培养新途径[J].文学教育,2011(9).

[2]左晓丽.课改背景下中职文学欣赏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J].语文学刊,2013(8).

[3]王斯蓓,王英栋,李旭,等.高职院校文学欣赏选修课程研究综述[J].当代职业教育,2014(6).

猜你喜欢

策略探析中职语文
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政策解析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策略探析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探析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