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藏汉画档案文化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驱动力

2019-10-21刘璞

兰台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石刻南阳文化产业

摘 要

南阳汉画档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档案的载体为石、砖,档案的记载形式为石刻画像,反映的是汉代社会生活,体现的是汉代时代精神。将汉画档案文化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中,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激发世人开发利用,促使汉画档案形成文化生产力,拉动相联产业的发展,在奔向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贡献力量。

关键词

汉画档案 档案文化 文化生产力 相联产业

Abstract  Nanyang Han painting archives is a special kind of cultural heritage. The carrier of the archives is stones and bricks and the recording form is carved stone portraits, which reflect the social life and time spirit of Han Dynasty. The integration of Han painting archives culture into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will produce great spiritual motivation, stimulate the world to develop and utilize them, prompt Han painting archives to form the cultural productive forc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ies, contributing to the grand goal of well-off society.

Keyword Chinese Han painting archives; archives culture; cultural productive force; related industry

2018年5月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邓小军在“档案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把档案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积极推进档案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形成了一批有档案特色的文化精品力作。”[1]南阳汉画档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档案的载体为石、砖,档案的内容为石刻画像,画像反映的是汉代社会生活,体现的是汉代时代精神,将汉画档案文化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中,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促使汉画档案形成文化生产力,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南阳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一、汉画档案文化凝聚的精神动力

馆藏石刻汉画档案用画像的手段真实记录着汉代先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先民的精神面貌。王旭东博士在其论文中说:“档案文化资源构成中,每一个‘物都与‘精神紧密联系。”[2]汉画档案承载着汉代先民的生活记忆,记录着汉代人精神方面的成就。一是勤劳敬业精神。勤劳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更是一种努力进取的内在动力。如南阳刑营漢墓出土的“耕耘图”,南阳英庄出土的“牵牛图”,南阳英庄出土的“罟鱼图”,南阳白滩出土的“牛郎织女图”等,画像中的农民、渔民有的在田间弯腰挥锄耕耘,有的扛锄送饭,有的役牛挽车,有的撒网捕鱼,有的跪地织布,有的刚从田间劳作归来,一个个神态朴实,爱劳动,勤耕作,是勤劳敬业精神的真实写照,这种爱劳动、勤耕作行为能激发视者强烈的情绪愿望,形成努力进取、勇于追求的时代精神。二是爱国主义精神。黑格尔说:“中国百姓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3]汉画档案是一部百科全书,它用画像讲故事的形式,生动记载了大义凛然、侠肝义胆的爱国义士,如“完璧归赵”中的蔺相如、“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晏子见齐景公”中的晏子、“胡汉战争”中的抗胡勇士等。这些志士能激励当今世人的爱国精神,为民族尊严、国家强盛而奋斗不止。三是自强不息的抗争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求人们效法天地美德,为追求目标勤奋不已,永不停息。中华民族历来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尤其是汉代,石刻画像表现得尤为突出。

馆藏石刻档案画像无论是怎样的故事,都是一种力量的艺术,精神的再现。如“伏羲女娲交尾”“日月合璧”等记载的是追求“天人合一”和谐精神。“虎熊双斗”“象人斗虎”“射虎”等记载的是勇于抗争精神。勤劳敬业、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等都是优秀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学者王霁英说:“民族精神一旦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建设过程之中,与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就会产生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4]汉画故事反映的民族精神能激发当今世人的精神动力,推动地方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二、汉画档案文化可转化为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指人类以现代科技为依托,为满足精神文化需求而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从而为社会和人类创造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南阳汉画档案文化资源丰富,具备形成文化产业要素。

1.汉画档案文化产业形成的可行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汉画档案文化形成文化产业具备可行性。一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档案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档案文化由追求社会效益转变为追求经济效益。由此,馆藏汉画档案文化产业的形成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二是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契机。档案作为文化的传承载体,是重要并且独特的文化资源。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文化资源,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紧紧围绕文化小康目标,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6]。馆藏汉画档案文化隐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借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契机,依据特色汉画档案文化资源,可促成汉画档案文化产业的形成。三是世人的精神需求。精神需求是人的高层次需求,当物质生活稳定和提升后,精神需求会表现得更强烈,而汉画文化的艺术魅力,能使人获得心理快感,满足精神需求。四是自身条件决定。历史学家翦伯赞看南阳馆藏汉画时说:“风景楼阁则俨然逼真,人物衣冠则萧疏欲动;在有些歌舞画面上所表示的图象,不仅可以令人看见古人的形象,而且几乎可以令人听到古人的声音。”[7]说的就是汉画档案文化的魅力。其次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汉画虽然刻绘的是故事的一个瞬间,但大多选择的是情节快到高潮而未到高潮的场景,因此最吸引人,是拍摄电影、动画片的上好素材。南阳汉画馆是中国储藏画像石(砖)最大、最多的博物馆,文化资源丰富,可为文化产业提供不同类型的素材。汉画档案文化具备文化产业形成的可行性。

2.汉画档案的文化生产力要素。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汉画档案文化产业具备利用现代科技技术、生产满足消费者精神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

(1)生产文化产品,满足精神需求。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提出:“要把档案转化成文化产品,要为文化建设提供档案,要为文化建立档案,要建设档案文化。”[9]当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满足后,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玩微信、旅游,精神生活消费在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种趋势给馆藏石刻汉画档案文化带来了无限商机。汉画馆可利用画像素材,生产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汉画文化产品。如装饰室内环境的画像、工艺品摆饰、小吊坠等,都极受消费者的欢迎;利用现代技术制作的汉画故事音乐剧动人心魄,是旅游观看的一个亮点;汉画馆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以档案中石刻画像“黄帝战蚩尤”神话为题材,拍摄的大型电视动画片《轩辕记》极有魅力,效果良好。除此,还有金箔汉画、汉画印章、邮票等。汉画文化产品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汉画馆“发展档案文化产业正好是抓住档案工作改革创新的契机,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档案文化产品,这不仅从一定程度上为档案部门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档案事业的整体发展”[10],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增长,汉画文化产品应可持续发展。

(2)为研究者、观览者提供有效服务。在十九大发展经济精神感召下,南阳汉画馆工作者提升服务质量,接待、服务不同层次的观瞻、研究人员,如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陈履生、副会长李宏、副秘书长田达治等。近些年,高校研究汉画的学者络绎不绝,研究角度不同,需用的汉画资料也不同,“凡大规模地、系统地进行历史研究,都需要在大量的、经过科学整理的档案基础上开展,档案是为历史研究打基础和做准备的”[11]。汉画馆为研究者大开绿灯,提供研究所需的画像石资料以及出版的汉画书籍,如《南阳汉画像石精华》《南阳画像石》等。汉画馆服务最多的是旅游,一年要接待数十万次游客,并为其提供满意的服务。画像馆石刻档案资料为多个学者采纳,如著名学者张道一的《汉画故事》,就采用不少南阳馆藏石刻画像。南阳汉画石刻档案使不同层次的研究者从中获取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成就了事业,如博士、硕士、教授等。汉画馆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获得了经济效益。石刻汉画档案文化具备文化生产力要素,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资源。

三、汉画档案文化产业对相联产业的驱动力

陈永生先生说:“任何有价值的档案都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发挥其效益,它只能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人们所利用来获得某种效益,并从中实现其价值。”[12]在中央部署建立经济体系、高质量建设经济社会环境下,汉画档案文化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原生的动力,驱动了相联产业的发展。

1.驱动旅游业。“档案文化资源在人类的实践活动方面,无论是提供精神动力还是智力支持,都体现在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并最终通过人的创造性的实践转化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13]旅游是地方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产业,南阳石刻汉画档案文化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耐人品味,能给人带来游乐兴趣。同时石刻汉画出自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画中的屋宇、楼阁、亭榭、阙、桥梁以及墓室建筑等都是汉代文化,能满足旅游者的好奇心。好奇心有极大的驱动力,到南阳旅游的人必看汉画,由此,领略石刻汉画档案文化成为南阳旅游重要内容,与其他景点如医圣祠、武侯祠等形成了旅游一条龙。每逢假期游客络绎不绝,据澎湃新闻2018年5月2日报道:据统计,五一期间共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收益不菲。石刻汉画档案文化,以它稀有、远古、奇美的韵味驱动着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2.驱动餐饮业。“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14]石刻汉画档案文化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众多观瞻者、旅游者,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餐饮业。民以食为天,几十万游客的吃带动了地方餐饮业的发展。南阳汉画馆形成了游、吃、住一条龙的趋势,受到游客的欢迎。如距汉画馆不到50米建立起的汉文化饮食一条街等,饮食各具特色,有许多可圈可点的著名小吃。附近的大小宾馆、街道餐馆等可满足游客的住宿和口福。在汉画档案文化产业的驱动下,餐饮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3.驱动服饰业。爱美是人的本性,到汉画馆旅游的人,总喜欢购买具有特色的服装。应购买者的心理,南阳建成了卧龙服装城、镇平毛衫厂、桐柏县丝绸公司等知名服装生产基地,努力打造品牌。如具有汉画服装特色的深衣(过膝长衣)是其重要生产样式。世人认为穿深衣,“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15]。穿深衣有气质,深衣流行了几千年,现代人仍穿,如冬天的大衣,夏天的连衣裙,风衣、长裙外搭等,只不过不同于汉代的样式罢了。据中国纺织网2017年5月12日报道:卧龙服装城与温州奥奔妮集团签约,建设年产值10亿元、年产500万件(套)裤衫智能化生产线,……带动近2000人就业。由此,汉画档案文化在现代化地方经济发展中驱动力不可低估。

4.驱动丝绸业。南阳方城古称缯国,群山围绕,生产柞蚕,丝质润滑美观,灿若云锦,驰名四方,丝绸成为河南出口“大宗之货。”汉画档案文化产业的发展驱动了丝绸业的发展。一是游客购买力度大。据中国招标网2014年6月9日报道:方城七峰茧丝棉有限公司以年产5A级厂丝100吨、天然蚕丝被10万条招标。这样大的需求量,将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呀!二是创新丝织品图案。丝织厂将汉画“巡行丝路”(袁祖雨收藏)和鸟、风吉祥图案绘织丝绸中,创新出具有汉文化特色的丝绸制品,如蚕丝被、床搭、桌搭等。将汉画“巡行丝路”中的马队作为接连不断的服饰边饰,能给人以力感,显得古朴典雅,吉祥如意,极受购买者欢迎。汉画图案的丝织品博得了游客的青睐,为一带一路中的丝绸带增加了实力,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邓小军.档案文化建设.中国国档案网. www.chinaarchives.cn/news/china/2018/06/06.

[2]王旭东. 论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D].云南大学,2013:52.

[3]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232.

[4][13]王霁英.论档案文化力在经济和社会中的作用[J].兰台世界,2015(8):11.

[5]段鹏飞. 文化生产力和文化竞争力提升因素分析[J].人文天下,2017(108):22.

[6] 周玮,白瀛,等.坚定文化自信,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综述[N].新华社,2017/10/4.

[7]翦伯赞. 秦汉史·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5.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4.

[9]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档案报,2014-12-29(2).

[10]张晓玲.论城市文化建设中档案文化产业发展功能[J].档案与建设,2015(12):29-31.

[11]刘耿生.档案开发与利用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4.

[12]陈永生.档案工作效益论[M].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11.

[14]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4.

[15] 赵秀玲.南阳汉画的文化价值及其产业化开发问题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4):46.

作者简介:刘璞,南阳师范学院组织部档案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档案管理、档案利用服务。

猜你喜欢

石刻南阳文化产业
南阳 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拜祖谒圣品南阳古韵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
大足石刻优美的雕塑语言——气功相
渭北民间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