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类专利的区域分布规律及其原因分析

2019-10-21郑情愿

兰台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实用新型专利区域

摘 要

立足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档案类专利在中国的区域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我国档案类专利的申请人区域分布不平衡现象,从历史、经济、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失衡原因,并从政策导向、资金投入、人才流动等角度给出了建议,旨在为未来档案类专利的培育和申请提供思路。

关键词

档案类专利 区域分布规律 专利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actical new-type patents of the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archival patents in China has been studied through the method of biblimetrics, which reveals the imbalance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archival patents in China. Then the causes of regional imbalance are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history, economy and education,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orientation, capital investment, talent flow, etc, aiming to provide ideas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future archives patents.

Keyword archival patents; regional distribution law; patent

作為技术信息最有效的载体,专利能够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揭示领域规律,指导行业发展。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是指经法定程序确认、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其表现为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专利数据是专利活动的产物,记载了发明创造的成就和轨迹,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技术文献和知识宝库。作为一种创造性知识,基于专利数据的分析可以从孤立的专利文献中多层次多角度地挖掘信息,为国家决策和企业战略服务。基于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利信息分析,可以解释和预测该领域的发展状况,能够促进人们的创造热情和行业的科技进步。

档案作为现实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其管理工作纷繁复杂,大致包括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编研、提供利用等环节,实践性很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建立了专业研究与群众研究相结合的档案科研体制,围绕着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组织有计划的科研攻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要档案科技成果[1]9。而这些科学技术成果部分凝结在专利数据中,被广泛地应用于档案管理与档案保护。本文立足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档案类的相关条目进行分析,研究档案类专利在中国的数量变化规律、发展趋势、申请人区域分布情况,揭示我国档案类专利的申请人区域分布规律及原因,旨在为未来档案类专利的培育和申请提供思路。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不同的国家,对于专利的种类有不同的规定,在我国专利法中,专利种类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类。其中,发明专利是一项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或是一种构思,其申请门槛较高。外观设计专利是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其在档案方面的申请量极少。而实用新型专利是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其申请不需经过实质审查,手续简便,费用较低,门槛较低,故我国档案类专利多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本次的专利检索也集中于实用新型专利信息。

本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下面的“专利检索与分析”系统中,以“档案”在发明名称中为条件进行检索,通过文献类型为“授权公告文献”,发明类型为“实用新型”,并勾选“有效专利”进行过滤。获得1248条专利数据,通过浏览剔除掉一条申请人名为“株式会社KMC”、籍贯日本的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我国经过授权的、“档案类”有效实用新型授权共计1247条。检索时间为2018年9月30日。本文通过使用“专利检索与分析”的统计分析功能并结合EXCEL软件,采用专利文献计量方法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

二、检索结果分析

图1为档案类专利的省份分布图,依据左边图例中颜色,可知该省份档案类专利大致数量。从已有数据可知,除港澳台地区和西藏自治区外,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均有档案类专利的申请。排名前三分别是山东(393条专利)、江苏(100条专利)和河南(99条专利)。其中,山东省的档案类专利占专利总数的31.52%,排名前三的总和占专利总数的47.47%,山东作为档案类专利第一省,与第二、三名的差距明显。这表示,档案类专利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

图2是档案类专利的区域分布图。如图所示,除港澳台地区外,我国的六大行政区划都有档案类专利的申请,尤以华东地区的专利数量最为突出,远超过专利总数的一半;其次分别是中南、华北地区,专利数量较多;西南、东北地区,专利数量居中;西北地区以38条专利信息居于最后。图2所呈现的情况,印证了图1中省份区域失衡状况,显示了沿海发达地区的专利优势,呈现更为明显的区域发展失衡状况。

三、区域分布原因分析

从以上专利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档案类专利的申请呈现区域失衡状态,专利地域集中性强,尤以华东地区的山东省最为明显。综合来看,档案类专利区域性失衡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历史原因。一直以来,我国的档案事业经历了多个阶段和不同的发展浪潮,但是每一次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手段的产生和引进都会有一定的集中性,向外部的信息传输具有延时性的特征。比如1959年,第一届大连会议掀起了科技档案、商业秘密的探讨潮;2000年,深圳数字档案馆倡议掀起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潮;2003年,青岛市提出智慧档案馆的概念,引领档案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参与……可以发现,档案类专利的申请区域和这些倡议的提出区域具有很大的契合性。一方面,是这些新的管理理念推动了专利意识和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新的方法、手段与实践的结合,碰撞出来新的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即新的专利。作为走在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前列的这些区域,承载了更多的历史使命,也创造了更多的知识财富。

2.经济原因。

档案管理作为一种非营利性质的文化事业管理,需要库房、运维、系统开发等多方面的管理成本,经济投入的多少可以影响档案工作的进行和档案事业的发展,也间接影响着档案类专利的申请。同时,专利申请和后期的保有专利都需要持续的费用支持,这也是经济实力影响专利申请的重要原因。更主要的是,专利是一种具有极强控制性的战略资源,经济发达地区对于专利的申请和保有意识更强,档案类专利的申请数量相应更多。表1是档案类专利数量排名与2017年度GDP排名对比表,从国家统计局2017年的各省GDP排名来看,全国排名前十的省份和档案类专利申请数量前十的省份,重合率达到70%,两个排名的顺序基本一致。在实践中,也不难发现,对于档案管理经费的投入越多,新的管理尝试就越多,可能出现的发明创造就越多。各省、各区域经济水平的高低,可以影响档案类专利的申请频次。

3.教育原因。

正所谓:理论从实际中来,并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从实际出发,指导管理实践。我国的档案事业参与主体中,科研、教育、宣传人员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并创造新的事物,比如专利。而无论是档案科研院所,还是档案教育、档案宣传机构,都需要持续不断的高素质、高技能、高创新意识的档案类专业人才。我国档案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熟练掌握知识、并能结合实践工作创造新知识的人才。图3为我国本科阶段开设档案专业的高校区域分布图。可以发现,除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排名有细小差别外,我国档案高等教育的区域分布和档案类专利的申请区域分布基本一致。可见,除了历史原因和经济原因,档案教育也是影响档案类专利申请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档案类专利的培育与申请

1.政策导向,塑造专利意识。档案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记忆,需要持续应用新的技术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使得记忆长河源远流长。档案管理和新技术的融合必然产生新的成果,为了鼓励和培育新的专利,档案部門应该加强专利知识的宣传,鼓励大众克服专利信息个人保存更安全的陈旧思想,塑造档案事业参与主体的专利意识;制定专利制度,完善专利管理举措,将专利知识管理纳入到日常工作中来,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专利管理体系;建立专利激励机制,避免故步自封,鼓励创新思维;在高校、科研院所、档案馆、档案服务企业之间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努力将专利信息向档案教育和档案实践中扩散,提升专利成果转化率[2]115。

2.资金投入,增强研发强度。从上述分析来看,档案类专利的申请数量与经济投入有直接联系,为了培育和申请更多的档案类专利,应该在档案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我国的档案科研布局,一方面,通过高校的档案师资进行理论研究;另一方面通过从业人员进行实践工作的改良与创新,同时,通过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进行领域难题、新题的突破与创造。因此,在档案高校、档案管理、档案科研等多方面都应该加强资金方面的投入,增强档案科技研发的强度,推动档案事业的持续前沿发展。

3.人才流动,均衡地区发展。档案从业人才是档案工作的一线实践者,其能力素质的强弱决定了档案工作的质量水平。从以上的专利数据分析来看,我国的档案从业人员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平衡,而推进档案工作发展和档案类专利的申请,首当其冲的就是加强人才流动以均衡地区发展。在信息时代,时空距离感被大大削减,人才流动的成本随之降低,通过从业人员的即时沟通和信息流动,提高思考研究的层次和水平,均衡档案类专利的区域发展将是切实可行的举措。档案管理部门应当自觉改变老模式老套路,多角度思考档案工作特点,多方向透析档案工作难题,多层次探究档案工作规律,从而培育和申请更多更新的档案类专利,持续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华.科技驱动发展——档案科技助推档案管理现代化[J].档案学通讯,2018(6).

[2]李晓帆.构建高校专利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的专利意识[J].科技与创新,2018(19).

作者简介:郑情愿,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档案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文件管理、社交媒体归档等。

猜你喜欢

实用新型专利区域
分割区域
一种计划生育用取环器
擦桌子
浅析禁止重复授权在实际审查过程中的问题
一种采暖散热器的散热管安装改进结构
区域发展篇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