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矛盾的视角

2019-10-21韩峰

兰台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档案馆工作

摘 要

从矛盾的视角探讨机构改革后档案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变化,具有现实意义。档案馆在机构改革中具有特殊性,虽然局馆分开利大于弊,但是职业发展空间受到遏制,内部矛盾成为发展的绊脚石。然而,矛盾促进事物发展,机构改革会催生一系列变化。因此,我们要坚持矛盾分析法。本文指出了主、次矛盾,并具体分析了作为次要矛盾出现的档案事业发展。分别从主、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建立技术、服务、研究三个团队的观点,并提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及妥善处理馆内人员福利待遇的办法。

关键词

矛盾 档案工作 体制 机制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radic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changes of archival work system and mechanism after institutional reform, which is of realistic significance. Archives have their particularities in institutional reform. Although the advantages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 in the separation of bureau and archives, the space for career development has been curbed, and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become a stumbling block for development. However, contradiction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ings,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 will bring about a series of changes. Therefore,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contradictory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ntradictions, and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es as a secondary contradiction. From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aspects respectivel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viewpoint of establishing three teams of technology, service and research.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ading group and properly handle the welfare benefits of the staff in the archives.

Keyword contradiction; archival work; system; mechanism

矛盾是事物的一種属性关系。两件事物,其中一件不存在时,另一件依然存在,那么这两件事物就有矛盾。矛盾反映了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状态。马克思主义吸取了黑格尔的合理思想,把矛盾规定为反映事物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从矛盾的视角探讨机构改革后档案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变化,不失为一种更为客观理性的分析方法,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一、矛盾特殊性的不可忽视

1.档案职业空间的拓展需要受到遏制。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档案学从历史学下的二级学科上升为独立的一级学科,甚至有些高等院校将档案专业设在管理学院,学生毕业后被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这主要源于档案的信息记录功能受到记录方式与传播途径的双重影响。记录方式与传播途径的深刻变革为档案工作的革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档案工作的职业空间亟需拓展。数字技术作为档案工作转型的催化剂,正在深刻改变着诸多领域的形态。政务、商务、医疗、交通、媒体、教育等领域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应用信息技术取代了手工方式和纸质媒体来生成、传播和利用信息[1]4-11。同时,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网络技术带来了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诸多难题。而在档案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却相对缓慢,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从全宗级、案卷级、文件级到语义级的过渡需要信息技术应用的及时更新[2]4-8。这就需要及时补充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拓展职业空间。而机构改革给档案部门带来了暂时性的创痛,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人才引进,遏制了档案工作职业拓展的需求。

2.内部矛盾的增加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绊脚石。由于传统的档案工作技术性不强、档案职业客体结构单一等特点,档案部门接收了相当数量的转业军人、领导干部家属及子女等非专业人员。参公管理以后,有相当数量的本科生、研究生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到档案职业中。此外,档案部门还通过人才引进,吸收了一部分有特殊才能的毕业生。不同群体的加入形成了不同的利益关注点,而局馆分开涉及相关人员的转隶工作,一部分人员保留参公编制,另一部分人员转为事业编制,造成了新的不公正,不可避免地产生出新的矛盾冲突。这一部分矛盾的化解需要时间和精力,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3.局馆分开利大于弊。虽然转隶工作形成了新的不公正,且局馆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积累工作经验,但是,我们仍要看到,原有的局馆一体化管理产生了很多弊端。一是人员的调整影响了局馆工作各自的专业性。由于领导的个人好恶,局馆之间经常发生人员调动,新进人员对业务不熟练,直接影响了正常的工作进度。二是为化解局馆矛盾牺牲部分人员的专业培训机会,影响业务水平。由于局馆一体化办公,为避免因外出培训不均引起矛盾,局馆会平衡出差机会,造成专业培训机会的浪费。三是经常性的大会战影响日常性行政工作。由于应付各项检查,馆里经常搞大会战,要求全局馆共同参加,极大地影响了局里的日常行政性工作。

二、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矛盾

1.不同利益群体催生工龄参考机制。由于与大数据的交叉应用,现代档案工作是一个技术更新频繁的领域。但是,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档案部门形成了职业主体人员素质偏低且呈女性化的发展态势。胡鸿杰在多篇文章中认为当前中国档案职业呈现“边缘化”和“女性化”[3]4-11的特点。很多学历、素质不高的职工到了一定年龄以后陆续走上领导岗位,由于自身知识储备、能力、眼光的限制,极大地阻碍了档案工作的革新,压抑了年轻同志的创新热情。但是,如果大量年轻同志得到提拔,年长的本该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志就会面临工资、待遇偏低的际遇,公平与效率发生了矛盾。引入工龄参考机制,让工龄与职务分开,即使没有走上领导岗位,达到一定工龄以后依然可以享受相同的福利待遇,不失为一种解决公平与效率相互矛盾的办法,同时促进档案部门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2.参公编制的取消催生档案职业准入资格。档案部门在参公管理时期,采取公务员考试的方式,吸收了大量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档案专业或非档案专业人员。在档案工作行政化管理的前提下,這部分具有较高学历的档案工作人员面临着所学专业与档案部门所需专业不匹配的困境。这种专业与职业的错位耗损了这部分人员的智力资源,造成高学历职工向无技术的人员看齐,精神萎靡,业务不精。取消参公管理以后,档案部门应大力推广人才引进方案,领导干部亲自到高等院校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与此同时,采取地区统一考试录取方案,杜绝人才引进中的不公平,采取笔试、面试等多种考核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多专业、多角度、系统化地选拔档案部门所需的专业人才。

3.多元利益主体催生职称评定多元化。以往的档案馆职称评定体系围绕档案专业,分为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四个级别,这就为其他专业的职工制造了不公平的评定机制。有些专业的毕业生进入档案馆后可能从事计算机、外语、财务等其他工作,与档案专业相去甚远,如何制定多元、公正的职称评定体系涉及职工的具体福利待遇,关系着职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4.编制的缩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各级档案部门历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档案整理、翻译、数字化等工作。由于事业单位改革,编制缩减,档案部门在职人员减少,面对大数据带来的庞杂的任务处理需求,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将成为档案部门革新的亮点。这一需求点也会催生相应的档案服务机构,在看似萎缩的档案职业发展空间之外,产生了更大范围的档案职业群体。对这部分群体的教育培训不仅仅是高等院校的工作,也是档案部门需要承担的责任。

三、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1.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当下的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我们要面临的主要矛盾。而档案事业的发展是伴随主要矛盾的产生而产生的次要矛盾,在集中力量解决完主要矛盾后,我们再分析解决次要矛盾。在解决主要矛盾的过程中,要自觉服从中央决定,抓紧完成转隶交接,不允许搞变通、拖延改革。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涉及的部门和个人,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教育工作,做到思想不乱、队伍不散、运转正常,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有效推进。

2.档案事业的发展作为次要矛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在解决了主要矛盾之后,作为次要矛盾出现的档案事业发展方案被提上议事日程。要充分考虑工作实际,调动和发挥局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拓展档案职业发展空间,完成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公共性建设。在近七十年的发展中,档案馆经历了以档案馆为中心、以档案馆藏为中心和多元协作的三个发展阶段,诠释着档案馆从封闭到开放、馆藏从保密到公开、服务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型。在这一关键的历史发展时期,与机构改革相互碰撞,档案馆的公共性建设和档案职业发展空间的拓展受到了一定的阻力,只有充分研究阻力的作用点和受力方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新的合力,才能有的放矢,完成档案事业的转型升级。

3.档案馆的公共性建设是次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而档案工作具有滞后性、内向性的特点,相较于社会的迅猛发展,档案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在这一背景下,采取“供给导向”的发展模式,会进一步拉大社会发展与档案事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加强档案馆的公共性建设,采取多元协作的方式,能够彻底改变档案馆的内向性格,满足社会需要。

(1)由于公共性建设需要信息技术引领,档案馆需要建设自己的技术团队。档案馆的公共性建设要求档案馆从封闭走向开放,馆藏从保密走向公开,服务从小众走向大众,这就需要提高档案工作领域的信息化成熟度,在技术上达到引领作用。此外,真正建设以价值为导向的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也需要借助技术力量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细颗粒管理[4]4-8。然而,当下以政府购买技术为保障进行的信息运营模式常常带来技术更新滞后的隐患。随着问题的不断积累,数字化档案馆建设与现实需要之间的鸿沟不断拉大,最后难以弥合。因此,我们要加快组建自己的技术团队,充分引进相关科研、技术人才,倾力打造人才梯队,形成研发与应用相结合。研发成果除提供本馆应用以外,积极向外推广,创造收益。技术团队的编制实行多元化,采取事业编与合同制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多元化的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科研、技术人才的积极性。

(2)由于公共性建设需要多元协作,档案馆需要建设高水平的服务团队。相比于英国档案馆利用率最高的遗嘱档案和美国档案馆的家谱档案,我国档案馆以公文为主,没有形成受公众欢迎的档案馆藏,这是“供给导向”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也是造成公共性建设发展瓶颈的重要因素。为此,档案部门提出了“多元协作”的服务理念,从馆藏资源建设出发,扩展利用对象,更新服务方式,彻底改变档案馆的内向性格,增强档案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档案馆的服务能力是多元协作的基础。这就需要加强档案馆服务团队的建设,打破服务理念的局限,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档案馆服务团队往往仅局限于提供利用,随着多元协作水平的提高,服务团队应贯穿多个处室,形成合力。从资源建设、技术应用、信息检索到提供利用,档案馆需要建设全方位的服务团队。服务人员也应采取编制多元化、奖励方式多元化、休假方式多元化等方案,为档案利用者提供24小时覆盖线上、线下的高效、便捷服务。

(3)由于数据记录功能的拓展,档案馆需要建立自己的历史档案研究团队。档案作为具有原始数据记录功能的载体,其数据记录性与当前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相互交叠。充分利用这一属性对于拓展档案职业发展空间、提高档案利用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过分强调档案的现实记录性会造成数据的庞杂与鉴定的困难,同时忽视了历史档案的特殊性。事实上,由于大数据功能的不断完善、信息提取技术的提高以及海量的存储空间,对现当代数字档案根本不需要进行鉴定与销毁。但是,对于历史档案研究的忽视却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一种退缩。历史档案由于其存在时间久远以及数量的有限,是国家综合档案馆中的镇馆之宝。而档案馆作为保存机构,对于历史档案的保存与整理功能常常掩盖了研究功能,编研处作为唯一与历史档案研究相关的处室也往往以出版历史档案汇编为主,逐渐减弱研究功能,造成历史档案汇编质量不断下降。此外,由于身份性质以及对于敏感问题把握不准,很多档案馆杜绝历史学专业人员进库房,达到谈历史档案研究色变的程度,完全放棄了对馆藏历史档案的研究,在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还要向地方高校的历史专业师生请教,这种降低身段的编研工作极大地浪费了馆藏资源,牺牲了档案馆自身的研究软实力。

(4)从数字档案馆向智能档案馆、智慧档案馆升级,档案馆需要重视中高层领导班子建设。20世纪90年代,随着“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数字图书馆”概念的提出,“数字档案馆”概念开始出现。数字档案馆不仅是对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取,更是一种对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的应用;数字档案馆不仅为档案管理服务,而且为整个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更加方便、准确、快捷的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很多高科技、智能化设备以及档案综合管理、控制、服务的智能化系统纷纷运用到数字档案馆建设上来,使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更加智能化,于是便出现了智能档案馆的概念[5]110-112。智能档案馆是在传统档案馆及数字档案馆建设基础上实现的,能够实现对实体档案、数字档案、智能设施、库房环境的一体化管理,实现档案的智能化存取、档案库房温湿度的智能调节、档案库房空气质量的采集及净化,有效地保证档案的安全与寿命[6]110-112。从2009年开始,随着“智慧城市”“智慧花园”概念提出,“智慧档案馆”的概念开始出现。智慧档案馆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和设计理念构建起来的,具有感知与处置智能多元化档案信息资源的能力,并且提供档案信息泛在服务的新型信息资源的虚拟档案馆。智慧档案馆中“智慧”一词,一方面指管理对象,即社会各领域在智慧管理中形成的档案资源;另一方面指管理手段,即通过高新技术能主动感知、处理多元化档案信息资源,并提供类似人脑的智慧服务[7]91-95。

由于不断升级,档案馆需要专业素质强、有眼光、有气魄的领导者。因此,档案馆的中高层领导班子建设尤为重要。作为档案馆馆长,需要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学知识,对档案学和档案管理活动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一个档案专业出身的档案馆领导,他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就会全面、深刻,而且不会产生轻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思想,对档案职业的发展有使命感、有担当[8]91-95。此外,还要具备科学发展的战略眼光。面对电子文件的大量涌现和档案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档案馆长需要有理性的战略思维,积极对档案馆的人员结构、工作内容进行调控[9]91-95。作为档案馆中层领导干部,应具备立足于本部门的专业优势和能力专长。此外,需要熟悉本部门工作,能够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工作创新,领导本部门同志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部分档案馆以领导者的个人利益、喜好为导向的干部轮岗制度,破坏了档案工作人员持续的专业进取精神,使干部职工广而不专,因此要坚决杜绝。

4.馆内工作人员福利待遇构成次要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以档案馆的公共性建设为导向的前提下,处理好馆内工作人员福利待遇,是提高档案职业人员声望,破解档案职业“边缘化”、“女性化”的重要手段,也是集中力量进行公共性建设的保障。(1)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在职人员可以自主选择编制。在事业单位改革大背景下,馆内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遭遇了大幅度的冲击,维持稳定局面,避免大起大落有助于档案事业的整体发展。实行一刀切式的改革,虽然可以最快达到改革目标,但是会短时间产生巨大矛盾,形成改革阻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已入职人员在继续保留参公编制与转为事业编制之间进行选择,对于主动转为事业编制的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新进人员为其他编制,用温和的过渡方式来避免矛盾激化。(2)号召老同志及长期患病同志提前退休。虽然提前退休方案并不能解决财政困顿,但对于减少馆内编制有一定帮助。老同志及长期患病同志退休以后,将这部分编制回收,不再补充编制内人员,对于缩编有重大作用。这部分人员的离开可以空出岗位,吸收大批无编制及灵活就业人员,促进档案工作的高效率和创新能力。(3)鼓励有档案专业技能的年轻同志转为事业编制。对于一些专业对口且学历较高的年轻同志,从职业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可以适当鼓励其转为事业编制。在转换编制的同时要明确专业岗位,没有非常事由不得调离原有岗位。与此同时,多给这些同志提供一些论文发表、专业培训与人才交流的机会,促进其专业技能的提升。(4)冻结晋职机会,逐渐消化正副调研员职位。明确除有领导职能的岗位以外,参公编制不再有晋职空间,在新旧更替的过程中逐渐消化正副调研员职位。以此为导向,鼓励参公编制人员主动转为事业编制。

参考文献

[1][3]冯惠玲,刘越男,马林青.文件管理的数字转型:关键要素识别与推进策略分析[J].档案学通讯,2017(3):4-11.

[2][4]吴建华,高胜楠.论新时代档案工作的主要矛盾[J].档案学通讯,2018(5):4-8.

[5][6][7]杨佳明. 从数字、智能和智慧的视角论档案馆建设的三个阶段[J]. 档案学通讯,2018(2):110—112.

[8][9]马伏秋,李丽环. 档案职业空间拓展路径探析[J]. 档案学研究,2018(5):91-95.

作者简介:韩峰,黑龙江省档案馆。

猜你喜欢

档案馆工作
河北省档案馆馆(省方志办)藏《永壁村保甲册》鉴赏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不工作,爽飞了?
when与while档案馆
选工作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
档案馆人应免费利用档案馆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