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书育人,德育先行

2019-10-21马美娇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中职教育德育教育

马美娇

摘 要:提起中职生,社会上的评价不一,有部分人认为中职生代表着这个学生品行不优,学习工作能力较差。很显然这种评价有失偏颇,但也不是空穴来风。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这种评价出现的根源,而不是一味去强调中职学生也是有好的一面,我们需要的是用学生的优秀职业道德素养和标准的职业道德行为作为学生的“明信片”和“敲门砖”。鉴于此,本文将以中职教学阶段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作为文章撰写的切入点,结合笔者多年实践经验简要的分析如何在课堂中实现“教书育人,德育先行”,希望对广大教育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德育教育

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良好的职业道德的行为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学生在进入企事业单位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事环境,从而帮助学生快速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步伐,标准的职业道德行为可以帮助学生在职业道路上走的更远,从而让中职生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作用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因此,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尤为重要,这既是中职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點,也是中职学生所要践行的重点。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将德育思想融入到他们的日常学习中,不过在做这个之前我们需要认清当下中职学生职业道德认知与法律意识的现状,然后找到其形成原因,进行针对教育,让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我们以身作则中萌芽,在教学融入中成长,在情境课堂中延伸,以下是笔者的浅识拙见。

一、现阶段中职学生职业道德表象

1.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文化现状

一是部分中职学生缺乏青少年应有的理想和人生追求。不少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后便将自己的人生理想逐步消磨,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接受中职教育的过程表现得极度散漫。二是文化素质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大多数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底子较差,学习目的不太明确,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频频发生。三是部分学生所表现出的极度自卑感,认为自己进入了中职学校就和“失败者”和教育的“被遗弃者”划上了等号,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差,较容易出现自我放弃和自我放纵,影响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

2.形成此种现状的原因

首先是家庭方面因素,不良的家庭教育、家长的不良榜样影响,会直接影响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好逸恶劳、自私任性的不良习气,直接无视社会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有的和社会相对立;其次是学校教育因素,部分学校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不作为,一直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品德优劣的标尺,从而忽视学生的理想教育、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从而使得学生缺乏自己人生的理想和信念,产生生活的消极感;最后是社会教育因素,学生所在地区的社会不良风气和相关部分的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们是否会跟着不良风气学习,尤其是当今的网络时代,各种信息的传播速率极快,如果社会方面不进行遏制,将直接对是非明辨能力较差的学生造成误导,从而走向犯罪道路。

二、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教学中的有效方法

针对上文所提到的中职学生职业道德与德行教育现状,作为他们的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教师,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在帮助他们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完成自我道德修养的提升,成为新时代的新青年。

1.德育教育需教师以身作则

作为教师,可能是天然优势,我们在学生心目中就有着较高的“权威”,他们会不自觉得在学习和生活中“模仿”我们的一举一动,在小学阶段可能很多家长都听到自己家孩子讲的最多的话就是“我们老师说过……,我们老师今天做了……然后我们班同学……”;在中职学习阶段,尽管学生们的思维意识和各项能力已经趋于成熟,他们对所经历过的实物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他们还是会较为“盲目”地相信作为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师的我们的意见,并且很多处理事情的方法都会学着具有较为丰富社会经验的我们的方法。针对这个现象,作为他们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提高对自身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2.德育教育应践行在课堂教学中

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发育期,高度的自我意识和想要展现自我魅力的思想正处于扩张期。并且,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家庭大都是“4-2-1”模式,也就是两个家长一个孩子外加四个长辈,这样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可以说是从小便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情况,他们的自私心理十分强烈,大部分孩子都不懂的什么叫做“尊重”,什么叫做“被尊重”。然而这样的思想意识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上,我们应该教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尊重,懂得应该尊重什么及如何尊重他人,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格魅力,进而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德育教育,帮助他们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从而改变自己。

例如:在教学《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一节时,笔者问学生们:什么是人格魅力?提升我们自身人格魅力的方法有哪些?学生们进行了短暂的思考,一位学生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人格魅力可以从尊敬长辈中体现,也可以从爱护小朋友,礼让同学中提升。有一位学生不同意他们的意见,说:人格魅力的提升可以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礼貌待人,理解父母,理解老师,礼貌对待同学,发生小摩擦时候的“会心一笑”,乘坐公交时的给“老弱病残”让座,打扰他人时候的一句对不起,这就是提升方式。笔者听了最后一位学生的发言,夸奖了他,然后对全班学生说:其实,个人人格魅力的提升是很简单一件事情,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注重自己的一些行为,在小事中提升自己的认识,从一言一行中体现出真诚、友善。学生们听了纷纷鼓掌示意。

3.德育教育的融入可以依靠情境开展

情景认知是指人们对某件事物或者物体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转变过程。中职阶段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永远不会像小说一样拥有引人入胜的巧妙情节,也做不到像电视节目那样的生动形象。所以,为了让课堂教学更加吸引学生,我们可以创建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自我认识,在认识中添加德育思想,帮助他们完成自我的提升。对于中职生而言,他们的人生阅历较为薄弱,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模式,为学生们打造情景教学课堂,帮助学生们理解记忆课本中枯燥抽象的知识理论,进而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例如:在教学《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一课时,笔者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首2003年抗击非典时的一首公益歌曲《手牵手》,伴随着动人的旋律、优美的歌声,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时期。在歌曲播放完毕后,笔者引出这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们设想,假如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类似的灾害,我们该怎么做?学生们纷纷说到:在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的前提下帮助他们;为社会做一些能力以内的事情,比如:维护交通秩序、搬运货物等,还有的同学说:我们应该积极捐款捐物帮助自己的同胞。

总而言之,作为职业道德与法律科目的教师,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到自身道德、职业道德与相关法律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塑造出全新的人格,从而适应社会对于中职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董丽. 中职德育课教学促进学生专业成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刘昭君. 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青岛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与法律中职教育德育教育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