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球虫病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

2019-10-21王玉珍金光浩于春明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诊断防治

王玉珍 金光浩 于春明

摘要:牛球虫病是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类体内寄生虫病,主要由多种球虫寄生在牛肠道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不同年龄的牛感染球虫后,所表现出来的抵抗力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犊牛感染该种疾病后表现的临床症状最为严重,致死率最高,成年牛感染球虫病后常不会出现腹泻症状,造成的损失较小。该文主要结合一个养殖场的实际发病情况,分析了牛球虫病的流彳病学和诊断防治过程,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牛球虫病;流行病学;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2.095

0引言

危害牛健康的球虫种类多种多样,其中,对牛造成危害较为严重的球虫主要包括邱氏艾美尔球虫、牛艾美尔球虫、奥博艾美尔球虫。牛养殖产业不断向着职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户比较重视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和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对牛体表寄生虫病和体内寄生虫病,尤其是牛球虫病的防治重视程度不高,造成该疾病的流行率逐年升高。由于成年牛感染球虫后,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要出现轻微的临床症状,成为养殖场的主要传染源,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1发病经过

某乡镇一个养殖户共养殖肉牛33头,2018年5月33日,在养殖场中突然出现几头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患病犊牛,成年牛没有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发病一段时间后,患病牛排出带有血液的粪便,身体逐渐消瘦。1周后养殖场有1头犊牛死亡,病情迅速向整个牛群传播蔓延,犊牛临床症状最为严重。接到求助后,兽医立即赶往养殖场和养殖户进行沟通。在发病初期养殖户并没有采取措施将患病牛和健康牛隔离。看到病情严重后,才采取封锁隔离清理污染物的措施,并使用青霉素链霉素进行治疗,并没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对养殖场进行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发病前几天出现了连续阴雨天气,整个养殖场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粪便堆积,进入牛舍当中能感觉到湿度较大,温度较高,有利于某些致病原的传播蔓延。结合患病牛的具体临床表现,兽医于初步判定为某种寄生虫病或某种致病原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通过严格的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诊为球虫感染,随即制定了针对性的驱虫措施,控制了病情,没有出现死亡现象。

2流行病学

该养殖场主要以1月龄至1岁的犊牛发病为主,临床症状十分明显,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年牛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养殖场显性患病牛和隐性患病牛是主要传染源。成年牛感染球虫病后成为带虫者,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呈现隐性经过,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犊牛感染该种疾病后,临床症状最为明显,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球虫病传播流行和外界温度气候条件湿度有很大关系,因此,该种疾病传播流行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常发生于每年的夏秋季节。放牧不合理、放牧地地势低洼、患病牛污染环境、健康牛和患病牛直接接触等均可实现球虫病的传播蔓延。另外,在牛群养殖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妥善的疫苗免疫接种,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牛群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引发球虫激发感染造成严重危害。

3临床症状

牛球虫病的潜伏期在2~3周,犊牛发病后常呈现急性经过。成年牛感染该种疾病后呈现健康状态,排出的粪便正常,但在粪便中会夹杂大量虫卵,饲料利用率略有下降。犊牛发病后,最典型的症状是排出水样腹泻,发病2~3d后,腹泻物中会夹杂大量肠粘膜和血块[1],腹泻持续1周后,患病牛身体逐渐消瘦,粪便稀薄,粪便恶臭难闻,患病牛体温升高到41°C,不能正常采食,精神状态变差,身体严重脱水,贫血,后期肢体和尾部被粪便严重污染。有的患病牛因机体严重衰弱,贫血,在急性期内死亡。4病理学变化

将养殖场的2头病死牛解剖后,可发现尸体严重消瘦,可视粘膜苍白无光泽,直肠粘膜肥厚增生,并存在明显的出血性炎症病变[2]。肠绒毛上存在有白色和灰色的坏死病灶,同时,在肠道黏膜表面会发现有大小不等的溃疡病灶,直肠内容物呈现深褐色,恶臭难闻,并存在大量粘膜碎片和血液。

5实验室诊断

采集养殖场患病牛排出的新鲜粪便10g,加入10倍饱和食盐水充分混合后,用60目的铜筛过滤,在室温条件下,将滤液静置5~10min,然后选择使用滴管吸取上层溶液,滴加到麦克马斯特计数板中,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球虫卵囊[3]。由此可确诊球虫感染引起的牛球虫病。

6治疗

确诊后应采取对症措施进行治疗,目前,驱虫药物是控制牛球虫病传播流行的最有效措施。常用的药物为离子载体抗生素的药物,这类药物能够作用到肠球虫细胞膜,转运阳离子,通过细胞膜后影响多个依赖离子转运的生理过程,破坏球虫细胞膜内外的渗透压平衡,造成阳离子和水分大量进入球虫细胞当中,引起球虫过度肿胀死亡。患病牛选择使用盐霉素,使用剂量为2mg/kg体重,1次/d,连续使用7d。在整個牛群的饲料中添加莫能霉素粉剂,每吨饲料添加30g,连续使用10d,进行驱虫处理。在整个治疗和预防处理期间,应及时清理牛排出的粪便,运送到固定位置进行堆积发酵杀,灭粪便中的寄生球虫卵。对于存在严重腹泻,排除血便的患病牛,选择使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辅酶A、维生素B。注射液、肌苷注射液,使用剂量500mL、400国际单位、3mL、10mL混合后静脉注射,1次/d,连续使用3d为一个疗程。同时,应做好能量补充,强心补液,调节机体电平衡工作,防止牛虚脱。通过采用上述手段治疗11d,养殖场患病牛恢复健康,没有出现死亡现象,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7预防

不同年龄的牛感染球虫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不同,在今后牛养殖中,将成年牛和犊牛分群养殖,避免不同年龄的牛相互接触,造成球虫传播蔓延。养殖场应始终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从外地新调入的牛要在调运前进行严格的驱虫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到达养殖场至少隔离观察30d,确保牛群健康不存在某些传染性疾病才能混群养殖,防止新引进的牛群和健康牛交叉感染引发疾病传播蔓延。由于牛球虫病的传播流行具有季节性,该种疾病的发生和养殖场环境卫生有密切联系。需做好养殖舍的清理工作,及时清理圈舍当中的粪便垫草,清理出去后堆积发酵,利用生物热能杀灭粪便、垫草中的寄生球虫卵。对于牛舍、牛栏、饲槽、饮水槽可选择使用5%热氢氧化钠水溶液,1%克劳林消毒,坚持每周消毒1~2次。每年春秋两季,在做好重特大动物疫病免疫接种的同时,对牛群进行妥善的体内体表寄生虫驱虫处理,在球虫病流行传播的夏秋季节,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可再进行一次强化驱虫处理。常用的驱虫药物有氯苯胍、莫能霉素、氨丙啉等。

8结束语

为有效防范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需引导养殖户充分重视球虫病的防控,掌握球虫病的具体流行特点。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减少球虫寄生途径,减少环境应激刺激。每年春秋两季和球虫病流行高发季节,选择对症药物进行一次驱虫处理,降低球虫病发病率。对于已存在临床症状的患病牛应及时隔离,及时驱虫处理降低损失。

参考文献.

[1]王福刚,牛球虫病诊断防治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1,7(3):124-125.

[2]黄海莲,陆阵,黄冲.一例犊牛球虫病诊治报告[J].广西畜牧兽医,2019,35(3):127-128.

[3]张宗民,中西医诊治犊牛球虫病[J].中兽医学杂志,2018(6):72.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诊断防治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