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副嗜血杆菌病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2019-10-21孙益林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孙益林

摘要:从2006爆发“猪高热病”以来,猪副嗜血杆菌病呈逐渐发展的态势,对养猪行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破坏,限制猪养殖行业的长足发展。猪副嗜血杆菌病也被称作猪格拉译氏疾病,又被称之为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以及脑膜炎,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曾发生。猪副嗜血杆菌病主要是猪鼻粘膜常在菌,经过空气传播、猪群传播等途径,因此会出现大规模或者个别发病的现象。猪副嗜血杆菌病具有较强的流行性特点,这也给猪养殖行业带来极大的威胁,严重威胁仔猪与青年猪的生长发育,给猪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分析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猪副嗜血杆菌病;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2.079

0引言

各种疫病的侵蚀,使人们对猪疫病的认知与了解愈发变得敏锐,部分猪养殖户认为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猪场受到蓝耳病感染的重要标志,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继发性感染也是并发性感染病症,在猪养殖中需要引起众多养殖户的重视与关注,正确地了解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避免或降低猪副嗜血杆菌病在断奶仔猪、保育猪中的高发,控制其死亡率。因此,本文主要从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基本特点、临床现象、临床诊断以及防治措施4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使猪副嗜血杆菌病得到有效控制,为猪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1疾病特点

猪副嗜血杆菌病主要利用呼吸系统进行传播与感染。如若猪群中患蓝耳病、猪流感、支原体肺炎等病症,这种病症的细菌会成为继发性的发病源,与发病源相互融合后引发感染,特别针对患支原体肺炎病症的猪[1]。在呼吸道疾病中猪副嗜血杆菌病是一种随即性人侵的条件性病症,与其他病毒或者细菌相互融合即可引发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发作。

猪副嗜血杆菌病发病情况下病猪各个器官会出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症、关节炎症问题,而副嗜血杆菌归属于革兰氏阴性、形态多变、短小杆菌的一种,目前已知15种以上的血清型,其中4号、5号、13号为最为常见的血清类型[2],猪副嗜血杆菌病在实际环境中得以生存,同时在健康的猪群中也能检测出该病的病原。若没有猪副嗜血杆菌感染的猪群,在初次感染发作时,其后果会较为严重,因此这也属于爆发性发病。

猪副嗜血杆菌病对于分离条件与培养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在病死猪身上采集的病料可以用作培养菌,在生产期间需要利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使用抗生素加以治疗,而并不能将病料进行有效培养,这也为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

猪副嗜血杆菌属于呼吸道条件性细菌,通常会发生在饲养条件不佳的情况下,该病通常在断奶、转群、混群或者运输情况下均有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发生。

2临床表现

猪副嗜血杆菌病感染猪只,在强感染时期的猪,主要在断奶期间、暴雨期间容易加大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发作与感染的几率,通常在35~57日龄的猪,发病率会高达.11%~50%,同样此病也有较高的死亡率,其猪副嗜血杆菌病死亡率超过50%[3]。

急性猪副嗜血杆菌病主要在猪膘情良好的情况下,导致猪突然发作,同时还会出现突然死亡的症状,病猪的温.度会随之升高,均可达到40.5~42.1°C,使病猪的采食量逐渐减弱,呼吸急促,四肢行动迟缓,腕关节、肘关节异常肿大,体内均出现失调症状,在病猪死前会出现侧卧的情况。

慢性猪副嗜血杆菌病,主要表现为病猪食欲不佳、持续咳嗽、呼吸不畅、皮毛增粗,长期处于卧睡情况下。

如若猪群出现呼吸道疾病的人侵,如猪蓝耳病、支原体肺炎、猪流感等病症,猪副嗜血杆菌病会加大其危害几率,使仔猪与保育阶段的猪出现PMWS的临床症状。猪副嗜血杆菌病在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具有以下几点:第一,母猪。通常孕期母猪惯有猪副嗜血杆菌病非常稀少,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瘸腿、四肢僵硬等,病猪关节与肌腱位置都会出现轻微红肿症状,同时还会引起脑膜炎的发生。第二,仔猪患急性发病猪副嗜血杆菌病,会导致猪的食欲极大减弱,同时不爱起立。此时患该病的病猪温度会逐渐升高。长期处于生长发育的病猪可以将其规划为僵猪现象,降低死亡效率。

断奶仔猪与保育生长猪患猪副嗜血杆菌会出现精神涣散的精神症状,但并不会表现出过多的临床死亡症状。病猪的体温也会随之升高,要采取进食的方式。通常神经症状、脑膜炎等都属于慢性常見病症之一,对猪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

3临床诊断

3.1临床症状概述

由于患猪副嗜血杆菌的病猪体温会逐渐升高,会达到41~42.2C,此时的猪精神涣散,仅简单饮用少量水,食欲减退,同时也会出现呼吸不畅、咳嗽严重、全身皮肤发红等症状,病猪会出现无法行走、内部失调等症状,眼部.会出现膜红肿现象。

3.2剖检病变

通过对患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病死猪进行剖检,可知病死猪出现胸膜炎病症、心包炎病症、脑膜炎病症等综合性炎症,心包膜内部与腹腔内部积液明显增多,肺脏器官肿大异常,心外膜与胸腔出现黏连症状等。

4防治对策

猪群中出现猪副嗜血杆菌病症,需要利用抗生素治疗方法,仔细观察病猪的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情况,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病猪需要加大敏感抗生素剂量,进而采取肌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还要对猪群展开有效的预防治疗,在生产中,有效预防才是绝佳方法。因此,可以在草本植物中增添酵母菌将其制作成猪饲料,长期在猪饲料中增加10%~20%的青饲料,有利于猪肠道的改善,增强猪的消化系统,为猪群的健康成长提供基础保障。另外,对于患病猪,可以在每千克饲料中增加1支原净100mL、金霉素250mg、阿莫西林200mg,连续喂养5~7d,即可见效。

在猪副嗜血杆菌病感染期间,需要对猪场中的猪群展开免疫工作,由于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血清类型较多,商品疫苗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通常可以采用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展开注射免疫工作,提高猪副嗜血杆菌病的防治免疫效果。

为有效遏制诱因的传播与发生,减少应激反应,要注重日常的温度变化,进而做好猪场的消毒工作。在猪副嗜血杆菌病流行期间,要将病猪与健康猪进行有效隔离,自主断奶期间采取单圈饲养的方法,混群时要把好健康关,在饲料中适当增加抗维生素的药物,防止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发生。

5结束语

猪副嗜血杆菌病应该引起猪养殖户的广泛重视与关注,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手段,有效控制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传播与感染,采用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加以治疗与预防,可以起到对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控制性作用,减少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国昌.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8(1):25.

[2]娄玉国.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8(4):83.

[3]陈占涛.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当代畜牧,2018(2):46-47.

猜你喜欢

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试论犊牛腹泻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