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的识别

2019-10-21毛波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3期
关键词:心肌心电图心肌梗死

毛波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79-02

急性心肌梗死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是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一种多发、常见病,发病人群以老年人多见,发病时会对消化系统、呼吸、心血管系统进行累及,常伴有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心衰等的并发症,严重时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死亡,是让人们感到恐惧的一种心脏疾病。那么,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究竟该如何识别呢?本文将以此问题为依据进行详细阐述:

1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先兆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突发性危险疾病,看似毫无征兆,实则在发病前会有各种先兆出现,只是不容易被重视。在疾病发作前的1~2d,患者心绞痛病症的发作频率会明显增加,在硝酸甘油片服用后症状并无明显改善,患者会有自觉的心前区、胸骨下持久且剧烈疼痛,或者是心前区有闷胀不适感,偶见疼痛感向颈部、手臂处放射,与此同时伴有冷汗、心慌心悸、白色惨白等症状表现。部分患者因心肌下壁缺血而导致上腹部剧烈疼痛(具有突发性),在服用速效血管扩张药物、休息后其疼痛感仍无法得到缓解。

一旦有上述症状出现,患者一定要马上放下手中的任何事物,立即躺下休息,保持仰卧位,对自身病情进行观察,若此时情绪激动,一定要让自己平静下来,使心肌耗氧量减少,若症状始终未有缓解,应立即拨打120求救。

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来说,其在临床上的表现形式多样,部分患者症状并不明显,仅有腹痛、头痛或是牙痛等症状,并未出现相关的脏器病理改变,很有可能被忽视,其实有此类症状的患者应当加以重视。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时间——黄金1小时

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过程便是争抢生命的过程,心肌梗死主要因心脏供血血管受到阻塞,致心肌缺氧、缺血、坏死而产生,在血管被阻塞后,大约30min左右的时间,心肌便会逐渐发生坏死,完全坏死的时间大约在血管阻塞的6~8h后,在这段时间里若能够将堵塞的血管尽早打开,患者的心肌存活率便会大大提升。所以,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1h内能够得到合理、正确的救治便会有很大的康复几率,可恢复的同正常人无异,但是,若在发病的1h后才得到急救,患者的心肌将会逐渐发生坏死(时间越长且心肌坏死便会越多)。现实生活中,很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因自身(或家属)原因而错过了最佳急救时机,这样说明了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知识加以普及的重要性。

3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检查诊断

医院可通过心电图的演变过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进行判断,同时也可通过胸痛等临床症状、血清酶升高的临床表现来对该疾病进行确诊。

疾病史了解:患者出现过持久、严重的胸痛情况,此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临床表现,个别患者的疾病史、症状史并不十分典型,表现为轻微(或缺如)胸部疼痛,此种应其他症状对疾病加以判断。

心电图监测:经心电图监测显示,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異常(持久性QS波或者持久性Q波),且演进性电联损伤>24h,表现为持续性,当所有这些肯定性改变发生时,便可根据心电图异常表现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做出诊断。若为不肯定性心电图改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便为T波对称性倒置、有静止的损伤电流、出现传导障碍、有一过性的病理Q波。

血清酶检测:在进行血清酶检测时,患者的肯性定改变包括了血清酶浓度序列的变化,初始浓度升高,后逐渐降低,此变化同患者病情发作、采血样时间间隔与特定酶之间具有密切关联性,除此之外,临床认为肯定性变化还包括了心脏特异性同工酶水平的升高。而不肯定改变是初始时浓度升高,但随后不一定降低,无法对酶活力曲线进行获取。

①明确的急性心肌梗死:检查时如有肯定性血清酶变化、肯定性心电图演变,不管患者的疾病史是否典型,临床上都可对其作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准确诊断,若患者的心电图出现肯定性改变,多属于透壁型心肌梗死,对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其心电图并不伴有Q波,且T波、ST段也表现的并不十分明显,所以建议使用血清酶对此类患者进行疾病诊断。

②可疑的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典型、不典型疾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不肯定性心电图改变时间应>24h,无论有无酶的不肯定性变化,临床上都能够将其判定为急性心肌梗死。

4 总结

总的来说,临床上通过实验室检查、特征性心电图改变等检查确诊,能够有效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加以诊断,但是,随着医院对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溶栓治疗等再灌治疗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措施的广泛实施,临床上应更注重该疾病的早期诊断,以便尽早治疗措施实施,提高总体上的治疗效果。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冠状动脉血栓发生急性堵塞而形成,表现为突然性发病,病情严重,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为典型胸痛表现,为了不耽误病确诊、疾病治疗,患者应尽早到医院就诊。使用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发现有明显的ST段提高、急性期高尖T波表现,在硝酸甘油含服后显示,ST段并未有下降趋势,所以将非一过性冠状动脉痉挛所导致的急性急性心肌梗死情况排除,虽血清酶并没到达升高时,但以最初心电图表现、具体临床症状为根据,亦可对疾病进行判断,实施再灌注治疗。部分患者具有心绞痛疾病史,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前期会有病情加重迹象,以胸痛为典型症状,相比单纯心绞痛症状,其发作的持续时间更长、程度更重,经心电图监测显示,ST段明显下降,但并不具有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此类患者可能会诱发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并且随着病情发展,可进展成Q波性心肌梗死,所以在就诊后医护人员必须对其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监测,时刻动态心电图情况观察,并注意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变化情况,以漏诊情况发生。日常生活中,若患者出现突然性腹痛,或是牙齿、咽喉、颈部等部位疼,但局部并没有相应病症,应当特别注意,尤其是老年患者突然上述情况,并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晕厥、休克、心衰等症状,同时伴有出汗、恶心呕吐等病症,应考虑是否产生了急性心肌梗死疾病,需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避免耽误病情,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猜你喜欢

心肌心电图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老年人体检心电图异常及相关因素分析
心肌桥是什么病?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藏在心里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