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平洋人”外交:日本外相南太之行的弦外之音

2019-10-21庞中鹏

新华月报 2019年18期
关键词:太平洋地区外相河野

庞中鹏

2019年8月4—9日,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对南太平洋四个岛国——斐济、帕劳、密克罗尼西亚与马绍尔群岛进行了访问。此次河野南太之行,对于日本外交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对斐济的访问是继1987年日本时任外相仓成正到访之后时隔32年再有日本外相踏足该国;对帕、密、马三国的访问,是历史上日本外相首次踏上三个岛国。

从“仓成主义”到“河野主义”

1987年1月,时任日本外相仓成正访问斐济时,提出了日本对太平洋岛国政策,被人称作“仓成主义”:日本尊重太平洋岛国独立性与自主性、从侧面支援太平洋岛国进行地区合作、努力让太平洋地区继续成为和平与安定的区域、为太平洋岛国地区经济繁荣而施行援助,加强日本与太平洋岛国之间人员交流。

32年之后,现任日本外相河野太郎恰巧也在斐济抛出了今后日本对太平洋岛国的政策——“河野主义”:要与太平洋岛国合作确保地区的安全与稳定,继续与太平洋岛国深化合作以推动太平洋地区强韧、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和活跃与太平洋岛国之间人员交流往来。

从仓成主义到河野主义,反映了日本对太平洋岛国外交渐进发展的过程:从经济到安全保障、从双边合作到多边合作、从人员较少交流到人员频繁往来等。

日本深化对太平洋岛国外交的目的

到20世纪90年代,日本深化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标志性事件是建立了定期的日本-太平洋岛国峰会机制(以下简称“日太峰会”)。“日太峰会”以每三年一届的频率而成为日本与太平洋岛国加深合作关系的机制化平台。至2018年5月,在日本福岛县磐城市举行了第八届“日太峰会”。

第一,为安倍提出的“印太构想”服务。

在2018年第八届“日太峰会”通过的《首脑宣言》载明,日本与太平洋岛国都认识到太平洋是基于国际法支配的自由、开放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要为太平洋地区的和平、稳定、强韧与繁荣而做出贡献;太平洋岛国首脑欢迎日本提出的“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这个构想由三个要点构成:国际法支配与航行自由、通过加强联系而追求经济繁荣、在海上安全与防灾领域大力进行合作。

这部《首脑宣言》含蓄表明了日本的深层战略目的,即通过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再通过构建“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使太平洋成为“国际法支配的、自由与开放的”海洋——即在日美等西方大国制定的“规则”下“自由与开放”的海洋。这样才最符合日本的利益,才最有利于日本顺理成章地成为“正常大国”。

在安倍眼里,太平洋地区是安倍外交重要支柱之一“印太构想”的重要一环,且随着太平洋岛国与整个太平洋地区在全球治理格局中地位的上升,这一环显得更加突出。在“印太构想”视野下,日本与太平洋岛国之间的关系以共享太平洋为“情感纽带”,以同是太平洋国家为战略平台,既能从浅层次吸引所有太平洋岛国聚拢在“印太构想”框架中,更能从深层次为日本继续在太平洋地区彰显大国影响力而“谋篇布局”,亦能着眼于长远战略考虑而为日本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提供助力。

第二,为“战后日本外交总决算”充实内涵。

2018年9月安倍提出“战后日本外交总决算”概念,但对如何充实这一概念的内涵、如何达到“总决算”目标,还没有明确的“路线图”。日本可通过深化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采取增加经济援助、扩大人文交往等各种措施以增进与太平洋岛国的“情感联系”,从而消弭太平洋岛国人民对“二战”历史的不愉快回忆。鉴于“二战”期间很多阵亡日本士兵遗骸以及未爆遗留弹药仍旧留在一些太平洋岛国领土上,如何妥善寻找和处理这些失踪遗骸与未爆弹药,将是考验日本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一块试金石。

第三,为日本能源资源外交多元化与确保能源资源安全服务。

辽阔的南太平洋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能源、热带林木资源与各种海洋鱼类资源,这对于日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近年来日本已经把确保太平洋地区渔业资源的稳定供给视之为“国益确保”的生死攸关的战略问题。

另外,近年来日本也逐步与太平洋岛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发展合作关系,一些太平洋小岛国对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敏感与忧虑,对与日本合作发展可再生能源寄予厚望,日本也愿意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与太平洋岛国进行合作,一能深化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二能展示日本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积累的高超技术,三能为日本可再生能源企业在太平洋岛国寻找与扩大商业机会提供便利。

第四,为联合国外交与“入常”做好铺垫。

太平洋岛国众多,是一个联合国大“票仓”。获取太平洋岛国的理解与支持,會给未来日本“入常”带来好处。近几届“日太峰会”发表的宣言都提及日本“入常”问题。近年来日本对太平洋岛国提供大笔经济援助,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太平洋岛国对日本“入常”的理解与支持。

日本深化岛国外交对地区局势的影响

日本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逐步深化将会对亚太地区局势产生一定的影响。

日本深化与拓展太平洋岛国的关系,不能不触动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美国对太平洋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在特朗普“美国优先”外交政策和特朗普“善变”个性的背景下,如何审慎处理与美国的关系,将是日本与太平洋岛国发展关系时一个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

太平洋各岛国和一些尚未独立的地区,都与澳法英三国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开展对太平洋岛国的外交,如何既不冲撞到澳法英的利益,又能使日本的影响力恰到好处地“渗入”该地,将是一道测试日本外交智慧的“难题”。

太平洋各岛国自身的外交重心,也与日本对太平洋岛国外交的着眼点与终极目标不尽相同。太平洋岛国都是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上的“小国”,这些国家的首要关注点是环境与气候变化、国家的存续权与发展权,不太关注大国间的博弈以及大国对该地区影响力的争夺。日本如何回应太平洋岛国的关切,如何在太平洋岛国最为关注的气候变化与减排措施方面拿出让岛国信服的行动,将是日本对太平洋岛国外交中棘手且不容回避的另一道“待解难题”。

最后,日本对太平洋岛国外交的开展与深化,会对中国在太平洋岛国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快速发展,太平洋岛国成为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但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深化也引发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的非议,它们以“零和博弈”目光看待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发展,认为中国“所得”必为西方国家“所失”。

河野外相在斐济发表的演讲,提出了一个词——“太平洋人”,表示“我们太平洋人确信能够实现这片美丽的太平洋区域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个“太平洋人”是否具有排他性的意味?是否仅仅是日本与太平洋岛国之间“共享之人”?广阔的太平洋是地球共同的家园,不是单独几个西方国家所独享的。

(摘自《世界知识》2019年第17期。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有删节)

猜你喜欢

太平洋地区外相河野
如何加强与太平洋地区的文化交流
日本外相爱玩推特被批“太闲”
美国两栖突击车在泰国湾巡逻
日官房长官辩称没否认“河野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