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2019-10-21李胜春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1期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事业单位

摘要:新会计制度的发布给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方针,促进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但事业单位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性使得单位在更替过程中存在管理重复和管理空白共存的现象,容易产生风险,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特点以及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促进作用,并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开展会计核算时存在的难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优化措施。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特点以及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从当前的经济形势出发,我国于2019年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双基础、双分录运行

在旧政府会计制度运行下,事业单位常以首付实现制为主,且没有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之分,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主要为预决算活动提供支持,无法准确、完整的反映政府资产负债以及政府的运行成本等情况,难以满足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信息需求。而新政府会计制度从现代化会计核算的目标出发,划分出预算会计,和财务预算会计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从以往的单一运行模式转变为双模式。而且新会计制度分别明确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处理方式,扩大了核算范围。同时,由于财务会计中主要使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主要使用收付实现制,所以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互相结合也互相补充,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不同的核算角度提供了单位完整的财务信息和报告。

(二)优化了会计科目

当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服务于科教文卫等公益活动,但随经济改革的深化,多数事业单位以“量人为出、略有结余”为发展方针。结合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新会计制度也对会计科目进行调整,比如新增业务活动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将单位在公共业务活动方面的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有效分离,便于事业单位计算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累积折旧项目,撤销拨款会计科目,便于单位明确划分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提高核算水平,还新增了累积盈余、权益法调整等会计科目,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更加合理,减少或规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财务处理中的主观臆断行为;会计核算数据结果可以真实反映出事业单位资产情况、成本消耗、现金流人流出情况,为单位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开展时面临的难题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运行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核算范围、会计核算制度等都发生了变动,核算管理人员的职能角色等也应随之改变,但就实际上来看。首先,会计人员转型进程较为缓慢,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虽然财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促使事业单位大部分核算工作已经可以由系统代替开展,但部分工作以及系统操作等还需要人员手动支持,人员综合能力的缺失直接导致部分工作游离于管控制度之外,影响会计核算质量。其次,财务信息化程度较低,数据信息全面性和真实性得不到保障。借助大数据技术,财务信息化系统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处理烦琐、庞大的数据,分析数据背后的信息,但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主要集中于财务数据的处理,且ERP系统和业务系统之间的融合程度较低,数据难以直接共享,直接影响用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准确性,降低会计核算质量。再次,事业单位在运营中受政绩、社会效益等的影响较大,相对轻视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上的投人,导致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建设进程较慢,进一步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最后,监管机制不健全。由于大部分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更重视政绩和社会效益的获取,相对较少地关注和投资内部建设,大部分事业单位相对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导致会计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降低了事业单位对员工行为的约束力和掌控力,容易引发会计舞弊等行为,使事业单位资金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优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策略

(一)深入学习新政府会计制度,掌握会计核算变化

事业单位想要更好地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提高会计核算工作和新会计制度的融合,就应该加强对制度的学习,准确掌握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特点以及优势,并了解新政府会计制度运行对事业单位现行会计核算工作提出的要求,明确新旧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和重心的变化。所以,事业单位应加强领导班子和相关管理人员在管理、政策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更新知识储备,实现从核算到管理职能的转变。

(二)健全会计核算制度,指导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

会计核算制度可以帮助事业单位约束和指导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事业单位应在旧会计核算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以及事业单位发展形势和特点,来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制定出符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规章制度。事业单位在制定好会计核算制度后,还需对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可以借助风险管理机制,利用风险识别、评估来衡量新政府会计核算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评估报告制定出适宜的应对措施,在措施实施后,再对修补后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有效性评估,形成闭环管理。

(三)明确划分各部门、各岗位权责,落实权责发生制

各部门、各岗位明确所担负的职责并认真履行是保障核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而合理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梳理管理层级和岗位划分标准。从需求出发,事业单位核算流程中应包含以下几个主体。第一,由事业单位高级管理者进行战略层面的统筹管控工作。第二,由审批部门、管理层组成领导小组,负责会计核算工作的方案审批、复查等工作。第三,由会计核算人员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日常管理小组,主要负责会计核算方案的制定、落实等日常管理工作。第四,由审计部门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监督会计核算工作的运行和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管理人员解决。明确的组织结构为事业单位各岗位职责的划分提供了参考依据,在结合岗位设置的政策要求、技术要求、职责任务、任职年限等后,调整事业单位内部岗位,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权责,落实权责发生制,将各环节责任对应到具体个人,避免混岗、推卸责任等现象的出现,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四)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核算质量

除了相关运行制度、人员能力之外,数据流通的便利性以及准确性是影响会计核算的另一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处理的效率已经成为影响核算质量的主要因素,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不断探索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之间的联系,为会计核算提供全面、真实的经营数据。事业单位应建立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设立指挥中心,将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中涉及的流程以电子化的形式集中到一个平台来进行管理,从而实现软件的统一,比如市面上的OA系统可以较好地融合不同的软件,担当管理平台,而ERP系统、业务系统作为单位项目数据库,从而实现软件的统一,以及数据的共享。不过事业单位现行系统软件主要服务于财务会计,事业单位应通过邀请专业机构来对系统模块、流程等进行进一步优化。还应加强系统安全管理,及时解决内外部存在的数据不安全问题,比如利用防火墙加固隔绝外部恶意攻击,避免关键数据泄露;利用人员约束机制、安全意识的加强等来规避人为篡改、丢失数据。另外,还应及时对单位重要信息进行备份,做好双重防护。

四、结束语

会计核算是财务工作开展中的基础环节,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等相关政策的学习,掌握会计核算变化,并健全会计核算制度,为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编制指导方针。同时明确划分各部门、各岗位权责,落实权责发生制,加快財务信息化建设,提高核算质量,从而推动单位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娜.基于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探讨[J].经贸实践,2018,No.228(10):113.

[2]王岩.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2):202+204.

[3]郭睿.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552(9):46-47.

作者简介:

李胜春,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财政局,河南南阳。

猜你喜欢

新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事业单位
涂料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
探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相关问题及措施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新制度视角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初探
试论述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