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驱动下实现企业敏捷管理的探索

2019-10-21郭虹言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1期
关键词:数据驱动平台

摘要:科技技术飞速发展,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实现企业的敏捷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从企业敏捷管理的内涵出发,论述了实现企业敏捷管理的支撑条件和实现路径,希望可以为正在探索企业敏捷管理的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数据驱动;企业敏捷管理;平台

一、引言

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探索大数据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随后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数据驱动企业转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着手建立企业自驾驭数据的能力,以期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敏捷管理的内涵

在企业界,企业敏捷性被定义为企业面对快速变化市场的反应能力。综合各方的认知,本文将企业敏捷管理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即灵活的感知能力,深入的决策能力和快速的执行能力。

灵活的感知能力——通过内外部获取的数据和信息,洞察企业所处环境变化的能力。

深入的决策能力——通过数据分析,运用技术和算法,做出最佳决策的能力。

快速的执行能力——借助科技能力,高效实施决策方案。

通过数据驱动,企业能够迅速应对市场各种变化和竞争者的威胁,并结合自身情况调整到最佳策略,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三、实现企业敏捷管理的支撑条件

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企业管理中存在数据孤岛、数据断层、信息烟囱等问题,导致企业横向、纵向、内外形成无数“断点”,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从顶层设计转变企业的管理和建设方式,还需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转变企业的技术架构。综合来看,实现数据驱动的企业敏捷管理,一般有如下五个支撑条件。

1.数据支撑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数据存在时效滞后、缺乏完整性、准确性等问题,因此数据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数据治理不仅要求企业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计算、存储、加工,同时统一标准和口径,形成大数据资产层,也需要实现集团内部不同公司之間,公司内中不同部门之间,部门内不同产品之间信息的共融互通。数据治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重复建设、减少烟囱式协作成本,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挖掘数据的价值,既可以发挥对内的分析要求,支持企业的业务创新,也可以依靠数据资源为客户提供响应服务。

2.平台支撑

企业需要构建自己的数字平台,以此为基础激活企业核心资产。数字平台不仅汇聚和整合新数字技术(如云、AI、大数据等),为企业提供广泛的联接、促进业务协同和敏捷经营,而且还能与业务深度融合,支撑企业迅速响应市场和用户的变化,助力企业敏捷管理。

例如,亚马逊、海尔和华为等,均已构建一整套的支撑平台——顾客触点平台全方位洞察顾客所需、资源服务化平台快速供给数字化服务、数据自服务平台支持基于数据的决策、实验测量平台赋能受控创新实验。

3.技术支撑

企业应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IT架构的重建,使传统IT向新型IT发展,使IT架构由数字化向智能化发展,最终实现混合云平台十敏捷开发。同时IT技术应与销售、运营、产品等场景融合,全面赋能业务和经营管理。

目前大多数技术能力都还比较薄弱落后,要采用移动、社交、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快速构建技术平台支撑业务创新、发展、转型并不容易,所以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涵义,认识到科技手段的强大驱动力。整合业务和技术力量、整合基础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产品和渠道、整合客户服务和服务支撑,以技术为手段,以数据分析结果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前、中、后台联动为客户提供更优的服务。

4.组织机制支撑

企业组织机制是指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设置和调整的功能体系。它作为企业管理系统运行机制的一个要素,其主要功能是根据一定的原则,采用适当的形式,从组织上划分和确定企业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以及职工个人的职责、任务,协调它们的行为。

在数据驱动下,企业组织不应是单纯按职能、职责、岗位等划分的科层式组织,而是业务与技术高度融合的去中心化或扁平化组织,从而增强组织对环境变化的感应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实现组织的敏捷、高效、创新。

5.人才支撑

优秀的人才也是在数据驱动下实现敏捷管理的关键。一方面,应大力培训员工数字化思维。常态组织数字化转型专题讲座、创新评比等活动,促进大数据应用成果共享。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引入优秀人才,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撑。

四、数据驱动企业敏捷管理的实现路径

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企业需要通过数据驱动逐步实现自身的敏捷管理。但是不同行业所处的信息化阶段和发展进程也会有所不同。概括来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数据线上化

第一阶段以企业IT转型为主,建立数据信息池,提升数据采集处理能力。一方面,需要在公司内部数据完全线上化;另一方面,需要提升公司数据采集能力,全面获取外部信息,包括行业政策、市场数据、同业数据等。通过集合公司内外部数据,进行信息的内联外通,从而构建一个以公司数据为核心,全面服务于公司业务发展的数据信息池。

通过数据线上化,可打通公司前中后台数据,实现数据的统一运营和调度,形成完整的数据闭环。在此基础上,进行经营数据、产品功能、模型看板等方面的可视化展示,让管理者对公司经营全貌一目了然,帮助企业人员快速掌握数据变化趋势,辅助经营管理和决策分析。

(二)第二阶段:分析自动化

在第一阶段完成IT基础建设后,企业应利用各种模型打造数据的分析能力,实现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此时,企业内部之间的数据孤岛已消除,借助智能算法,平台在对企业数据的计算基础上,还具备了对业务的理解,通过运用数据建模、算法开发、因子挖掘、预测分析等能力,可自动生成用户画像、经营分析、情景模拟等报告,快速帮助企业认识到自身及行业服务能力的分布,并适当进行策略调整和业务创新。

在该阶段,公司运作已趋于自动化、标准化、简单化,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各个流程的操作过程中,降低人工出错率,提升组织效率。

(三)第三阶段:运作智能化

该阶段可以理解为平台运用智能算法模拟人的知识与经验设计出各种生产函数模型,进行自主的经营决策。一个现代化的数据环境就像一个工厂,当改变一组机器的速度时,便会产出连锁性反应。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智能算法不仅是提升决策的辅助手段,而且也是有必要的。它可以通过不断的迭代升级和自我学习,进行模型算法的持续优化和数据生态良好的自我循环。

运作智能化将大大提升企业的决策效率和决策时间。过去,员工可能将大量的时间运用在数据整理、分析上,决策时间可能不到10%,在智能化阶段,员工不仅可将大部分时间应用在决策上,而且还能根据系统给出的建议实现最佳决策,实现人员、流程、技术和数据的共同敏捷性。

五、结语

企业敏捷管理要求企业需要具备灵活感知、深入决策和快速执行的能力,因此,数据驱动经营是其必备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自身理解分析了企业敏捷管理的支撑条件和实现路径。但是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和阶段不同,具体的实现路径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在深入理解行业态势基础上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径,从而达到企业敏捷管理。

参考文献:

[1]陈绍听.浅论大数据驱动企业智能财务发展的思考与探究[J].纳税,2019,13(1):75-76.

[2]迈克尔·韦德.全数字化赋能——迎击颠覆者的竞争策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91-95.

作者简介:

郭虹言,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广东深圳。

猜你喜欢

数据驱动平台
高职图书采编外包商选择模型研究
数据驱动和关键字驱动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网络与数据智能化的数码印花产品设计定制模式研究
数据驱动理念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的警务模式创新研究
指媒广播制胜方略浅析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搭建医院工会全方位服务职工平台的思考
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