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服务业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关系探析

2019-10-21陈思瑾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1期
关键词:经济价值社会效益

摘要:在当前“少子老龄化”的人口结构新常态下,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公民众对于家庭服务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且对于家庭服务业的需求逐步由满足基本需求向追求更高的服务质量转变。然而,在我国目前家庭服务业发展中,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主体,更多强调的依旧是家庭服务业作为产业的经济属性和市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家庭服务业的社会效益和价值。本文指出,家庭服务业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只有通过搭建完善的“政府一社会一市场”的三方机制指导家庭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才能切实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应更好地实现经济和社会双重目标。

关键词:家庭服务业;经济价值;社会效益

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家庭结构哑铃化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也逐渐显现。为回应快节奏的社会发展现状以及传统家庭角色分工的调整变化所带来的市场需求,家庭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与此同时,为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政府在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视察外来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时提出,“家政服务大有可为,要坚持诚信为本,提高职业化水平,做到与人方便、自己方便”。2016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说:“千万不要小看家政服务、社会养老,这些都是朝阳产业……加強政府领导、行业管理、加强行业资源整合、技术培训和行业的组织企业化运作时促进和谐发展的根本对策。”

在市场与政府力量的双重推动下,家庭服务业无论是在从业人数、经营范围、产业规模与服务质量上都有显著的进步和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家庭服务业企业和网点约50多万家,从业人员2000多万人,年营业额达到1600多亿元,包括53个业态,提供20多个门类,228中服务项目。总体来看,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社会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家庭服务业主要是以政府扶持为抓手,以政策激励和财政补贴为主要发展基础的朝阳产业;在发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企业自主成长、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带动产品创新等关键领域,尚有不足。从实践层面来看,现阶段我国家庭服务业由于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支持而运营,存在着产业规模偏小、服务质量偏低、创新动力匮乏、资本运作乏力等问题。因此,当前绝大部分学者都主张引入更多市场调节机制来发展家庭服务业,通过市场自身规律完善和解决供求不匹配、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产业升级动力不足等问题,减少政府财政负担,实现家庭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本文指出,家庭服务业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力量,从而更好地实现经济和社会双重目标。

一、家庭服务业是以家庭服务为核心的产业

根据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家庭服务业是指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各类劳务服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也就是说,家庭服务业是以家庭为经济单位,以满足家庭日常生活为服务内容的产业。

根据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对中国家庭服务业从业范围的界定,家庭服务业可以包括家政服务、家庭清洁、家庭病患护理、家庭医生、家庭餐饮、家庭教育、婚庆礼仪、家庭园艺、搬家物流、家庭旧货收购、家庭养老服务、家庭装饰维修、家庭儿童接送服务和家庭钟点工等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的有偿服务,涉及近20多种服务领域(见表1)。

而在实际探讨的过程中,大部分学者和有关部门认为,家庭服务业主要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各种劳务为核心。因此,在划分家庭服务业内涵时,尽管广义的家庭服务业会将服务对象划分为家庭内、家庭外、社区服务、外派委托服务等类别(见表1),但实际操作中则主要围绕的是有限的几个业态。

为便于讨论,本文根据《指导意见》在第一章,结合中国当前实际情况,集中性地将家庭服务业缩小为“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四大重点业态。家庭外服务,诸如一般的鲜花礼仪服务以及面向单位或企业的保安保洁服务等,还有为所在社区提供的配套服务均不在本文的讨论范畴中,旨在更具针对性的把握家庭服务业的特质和发展趋势,深入讨论家庭服务业和社会企业的互动关联,切实提升公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规模,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二、家庭服务业是以经济盈利为目的的产业

当前,我国家庭服务供给模式有几种:一是政府主办模式,即政府各级财政支出资金,分级建立服务机构提供各种家政服务;二是政府主导模式,主要采取公办民营模式和政府资助民间组织建设并管理的两种方式;三是政府资助、机构经营模式,采用政府出资和社区筹资的方式,委托或资助专业服务机构承办、管理和运营的一种专业化连锁运营模式;四是政府购买服务市场运营模式,即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为支付能力不足和需要照顾的人购买他们所必需的基本服务。(详见下表)

受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财政收入水平的限制,我国暂时没有承担所有福利服务的能力,但在保障日常生活和基本就业医疗养老的方面,政府一直在积极作为。比如“三无户”“五保户”,孤寡老人,失能老人等基本生活都是政府通过村委会或者居委会等基层组织保证;城镇职工享受到的福利也是政府供给在单位的具体体现。

不过,不同于基础公共服务和非营利组织筹措的志愿者服务,尽管家庭服务业也是以优化家庭生活品质、满足家庭服务需求为目标,家庭服务业仍是以营利为导向的,由家庭服务经营者提供的一系列具有经济属性的服务活动。单一的依靠财政拨款提供家庭服务,显然不仅会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也不利于跟不上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家庭服务需求,更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的社会化家庭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除政府直接投资或购买服务机构的产品和服务以外,还需深化规章保障、政策支持和资本引导等,引导社会组织向企业转型,鼓励企业发挥社会价值,共同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搭建高标准,多层次的家庭服务业。

三、家庭服务业是以社会效益为根本的产业

在我国,一方面,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民间组织或社会工作者在通过社会福利供给或社会救助等方式开展社区援助时,除了利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资金、社会慈善资金和社会闲散资金外,无法实现更有效率的和更持久性的援助计划;另一方面,营利为目标的家庭服务产业则主要基于商业原则来生产和供给服务,以经济属性为焦点,忽略了家庭服务业也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和内在社会效益,不利于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家庭服务需求。随着家庭服务业市场的深化,以及对于家庭服务本质的深入理解,越来越多的家庭服务业开始将其巨大的运营利润让渡给社会价值,不仅分担了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压力,也推动了社会效益的增长。

由于家庭服务业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家庭或以家庭为单位组建的社区,且服务内容多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活动内容,所以对于增强民众满足感,促进家庭和睦、社区融合、社会有序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首先,通过家庭服务产品的供给,可以减轻家庭中的照护负担,为繁忙的工作日常减少更多的时间压力和精神压力;其次,而专业的家庭服务也会使受益人获得更为舒适的服务享受;最后,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家庭服务产品则会为消费者提供灵活且完备的服务选择,提升整体的社会物质文化需求,提高社会满意度和幸福感。

一直以来,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旨在弥补市场的不足,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而家庭服务业也正是政府一直以来提升社会福利的主要途径。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决策机制固有缺陷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导致政府的决策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家庭服务供给趋于浪费和低效,公共支出规模过大,甚至削弱了社会福利。

针对政府失灵和单纯市场机制下对于社会效益的牺牲,20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福利体系失灵促使许多国家采取契约外包等方式缓解财政压力;而非营利组织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趋势,也促使资源竞争越趋明显。这一趋势更造就了社会型企业的运营模式的出现。近年来,引入的社会企业组织理念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重目标,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政府的政策和经费依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庭服务业自身的造血能力,同时更加提升了家庭服务业与居民需求之间的粘合度和服务供给的多元性和灵活性等。

因此,在发展家庭服务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搭建“社会型企业”顶层设计,鼓励社会企业发展,一方面,推动社会组织自主化、企业化发展,逐步减少对于政府补贴和政策优惠的依赖;另一方面,鼓励具有家庭服务或社会服务等社会公共属性的企业向社会企业转变。运用商业策略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政府市场与社会三种力量的有机结合,强调企业不应仅仅将公众看成公共服务产品的“顾客”,而应以公众需求和利益表达为参照,提升满意度和关怀度。一方面,国内早期的社会组织建设大多依赖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缺少自主运营能力,因此在供给家庭服务等公共产品过程中会导致入不敷出、质量问题等状况;另一方面,社会企业在发展中,也往往以经济效益为第一重点,而忽视了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随着全球对于“社会影响力投资”的越发关注,社会企业在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社会影响力投资,就是针对特定的社会目标,并伴随着财务上的回报和成就的一种投资形式。影响力投资并不会减少政府的责任,但通过筹资手段的創新,可以使服务供给更加有效。政府对“社会影响力投资”加大政策认可和支持,有利于满足社会服务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平稳推进。

参考文献:

[1]张珠银.促进我国家政服务业合经济发展的对策与研究(J).理论学习,2009(1):51.

作者简介:

陈思瑾,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杭州。

猜你喜欢

经济价值社会效益
医学学术期刊在媒介传播生态系统中的发展研究
从当下油画市场视角浅析油画创作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图书馆财务管理与社会效益分析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经济外语类人才的企业价值
绿色物流潜在的经济价值研究
关于《教育的经济价值》的若干思考
论财务管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