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初探

2019-10-21胡巧巧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互联网小学生

胡巧巧

摘  要:現如今,社会逐渐进入互联网时期,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接触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在全新的社会背景下,小学教育应重视教育工具改革。以互联网为载体,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提升健康品质,顺利落实素质教育。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互联网形势下的的心理教育开展路径,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随着素质改革的全面到来,小学教育工作目标有所转变,在注重教书的同时更要强调育人。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当前教育工作重点要务。学校需要积极引进互联网技术,并以此为载体,构建多元化等心理教育体系,为学生打造优质的心理辅导环境,健全学生的心理品格。

一、通过互联网,实施多元化心理教育

在心理教育领域,为了充分发挥教育工作的功能优势,学校需要加强资金投入,积极引进互联网设备,对教育渠道进行有效的拓展。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辅导空间,对学生心理进行全面、系统的疏导和规范。

首先,借助互联网构建智能测评系统[1]。通过网络普及调查的方式,对当下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信息搜集。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制定疏导方案,保证心理疏导方向更加精准,所呈现的效果也将更加理想。

其次,建立相关的专题网站。将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知识,通过资源整合上传到网站当中。为小学生的健康心理知识搜集,提供便利的载体。学校可以丰富专题模块功能,如趣味的心理测试、咨询服务、有关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影片或者文学素材等。让学生在浏览网站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积极心理认知,并端正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同时,依托于网络开通在线服务。借助微信等社交软件建立心理咨询或者交流群,加强辅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系。这样一来,当学生出现心理困惑时,可以及时与辅导书教师沟通。比如说,有些学生遭受校园暴力而产生厌学心理,通过与教师沟通,让教师帮助寻找解决方案,调节心理负面情绪,积极、勇敢的应对校园暴力,保护自己。

此外,借助网络平台积极整合心理健康资源。搜集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有关的素材,如正能量的教育短片或者图片,然后以多媒体的方式进行直观呈现,增强小学生的体验,提高心理认同感。

二、通过互联网,提升辅导教师心理素质

在针对小学生开展心理教育时,学校要注重辅导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建设[2]。以互联网为载体为辅导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空间,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保证其更好为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等各项服务。首先,组织在线培训活动。利用网络搜集当前小学生在心理方面表现的具体问题,组织在线知识讲座。引导辅导教师结合自身工作水平,学习专业性的心理知识和疏导技巧。同时,借助互联网构建线上交流区,为辅导教师提供互动和经验共享的机会与平台。辅导教师之间可以针对自身在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面对的问题,进行观点分享,整合心理疏导经验。比如说,教师之间不妨针对留守儿童心理教育进行互动和探究,取其精华,全面提高小学阶段的辅导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

三、通过互联网,改善家庭心理环境

在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家庭环境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作为辅导教师要正确看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首先,建立正确的辅导观,高度重视家庭心理环境建设。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在教育思想上达成共识。之后,借助互联网构建家校合作平台。通过建立家长交流群等方式,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针对学生在家庭、校园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分析其具体的心理状态,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制定疏导方案。同时,借助网络拓展家庭教育平台。开发小学生心理教育智能APP,让家长在APP模块功能引导下,规范、有序的为小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比如说,当学生呈现孤僻性格时,则需要鼓励其多与人沟通,家长需要从情感层面进行关注和引导。此外,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家长育儿交流平台。让家长之间围绕优秀的育儿经验进行互动和分享,也可以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从而保证心理辅导工作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

四、通过互联网,构建综合性教育系统

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心理教育效果,学校需要加强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撑下,构建综合性的教育系统。将社会、社区、家庭等各项载体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3]。首先,与医院建立等信息共享体系,由学校在线反馈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然后由医院或者相关的心理咨询单位,制定专业性的叔疏导方案,并有效的反馈给学校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专业化水平,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同时,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合理,依托于互联网构建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利用网络渠道宣传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正能量事迹介绍、积极心理理念宣传等方式,让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格。

结语

综上,心理教育是小学阶段教育体系的重要模块。为了保证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学校需要对心理辅导体系进行创优。以互联网为载体丰富心理教育渠道,提升教师心理素质,改善家庭心理环境,构建综合性教育系统。让学生通过规范性的心理引导,形成端正的心理品格,从而实现小学生的健康教育,顺利达到立德树人的素质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来东霞.互联网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19.

[2]徐莉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7):122-123.

[3]束晓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7 (29):161-16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互联网小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是小学生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