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9-10-21胡婧婧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

摘  要:本文对高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做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高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把该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工匠精神结合,从“工匠精神”视域出发、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指导思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不断提高高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  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研

(一)笔者对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电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电梯工程技术专业是湖南省先进装备制造业示范性特色专业群项目的核心专业之一,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电梯工程技术实习实训基地。邵阳职业技术学院还与世界500强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签约,坚持“校企互通、工学交融”的“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深度产学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毕业学生主要从事电梯零部件生产、电梯安装与调试、电梯维修与保养、电梯检验与质量控制等工作。

此次调查主要了解当前高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的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对象来自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电梯工程专业的在校学生及部分毕业生,随机抽取150名学生,发放问卷150份,发回142份,无效3份,总有效率为97.8%。

1.对英语感兴趣的程度:10%的学生较感兴趣;23%的学生一般;67%的学生不感兴趣。

2.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52%的学生为了获得毕业证;24%的学生为就业增加筹码,提高竞争力;24%的学生认为为专业服务。

3.你认为目前选用的英语教材:47%的学生认为一般;43%的学生不太满意;10%的学生较满意。

4.你认为与专业结合的英语教学的必要性:88%的学生认为十分有用;只有12%的学生认为没什么用。

5.你认为大学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困难在哪里?学生认为主要集中在:英语教师缺乏专业课的知识储备、教材与专业整合度、学生缺乏英语实践机会这几个方面。

6.高职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5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老套,手段比较单一,提不起兴趣;44%的学生认为虽然教师尝试新颖的教学方法,但效果不理想。

7.在相关工作岗位上运用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只有38%的学生完全或基本可以使用;而有将近62%的学生无法使用或者完全不能使用。

(二)调查结论

此项调查旨在了解高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公共英语教学现状,为探索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基础。调查结论如下:

1.教学对象英语学习意识薄弱。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或者中学

阶段文化课程基础不好,尤其是英语课程,而且,许多学生害怕英语,对英语存在畏难情绪,这些都增加了英语教师教学难度。

2.教学方法相对传统,教学设备不完善。大多数英语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譬如:提问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的整个过程仍为单一输出为主,“填鸭式”现象仍然存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无助于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力。此外,落后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式也使得英语教学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需求。

3.课程内容较落后,没有密切联系学生需求。公共英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内容丰富且不断发展。但是,高职电梯专业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单一的,没有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及时进行调整。此外,英语教师很少有机会去电梯相关企业实践,或参与电梯相关活动,他们具备的知识是过时的和落后的,学生无法及时获得最新的相关专业知识。

4.课堂教学强理论、轻实践,并且不以专业为导向。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仅以书本和课件的形式向学生教授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将其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并且未能培养学生进行相关岗位工作的英语能力。考试内容通常停留在表面的传统理论知识,缺乏对英语表达能力的实践、相关电梯英语技能的应用以及应变能力的考核。高职电梯专业英语教学缺乏专业导向,毕业生在实际的职场工作中往往处于被动的模式。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仅仅停留在基本的英语词汇,语法或其他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对电梯专业职业岗位英语需求的关注和训练,就会使毕业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总之,目前高职电梯专业英语教学包括教学方法相对传统、教学内容缺乏专业性、教师专业英语水平不够、学生学习意识薄弱等许多问题,导致学生无法满足岗位英语能力需求,无法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

因此,笔者提出了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公共英语改革。

二、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公共英语课程改革

(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英语教师,并立足本职,激励学生

首先,英语教师要把自身看成是一名工匠,严谨,不投机,执着,一丝不苟,对专业充满热情,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致力于高职的教育事业中。在当今社会,追求速度和快速成功的好处无处不在,这也影响了需要努力学习和踏实研究的大学生们。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学生需要转变想法,对工匠精神有深刻的理解,并以追求卓越的态度完成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将他们的自身所具有的“工匠精神”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養,并引导学生继承这种精神以用于未来的工作中。

考虑到英语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安排英语教师参加电梯相关的培训,尽量多地让英语教师参加企业活动,多给教师创造机会以提高其与时俱进的专业英语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勇于创新,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在特定的电梯岗位环境中让学生学习和应用英语知识。

(二)保持与时俱进的工匠精神,改善教学设备并充分利用网络

工匠精神就是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时代的最前沿。首先,高职院校应及时更换落后的教学设备,使学生有更好的课堂体验,激发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其次,在电梯专业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添加相关网站的链接,并及时更新专业英语的最新知识,及时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使学生能够关注专业热点话题,提高其职业岗位英语的相关能力,并且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使用网络访问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热点新闻,并与学生分享讨论。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在临场表达能力,而且补充了英语教师专业讲授的缺漏。

(三)体验实践出真理的工匠精神,理论与实践并重

工匠精神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实践也是测试学生学习成果的最有效方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岗位英语能力,学生在英语教师的带领下模拟实战,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实际的工作环境,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体验,英语老师也可弥补自身专业英语的不足,不断调整。

电梯专业英语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需要企业调研和市场研究来分析社会、企业对学生电梯专业英语的工作要求,以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基于职业岗位英语语言技能要求,构建融合工匠精神培育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设计上可由阅读拓展、听说训练、语言文化、职业素质等不同模块组成,实行模块化教学,同时采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双课堂”模式。譬如:在“问候与介绍”这一模块中,课中让学生了解名片的制作以及问候与自我介绍;课后學生实境模拟:新同事在车间相互问候和介绍。通过这种方式营造特色课堂氛围,让学生感悟到英语语言学习和异域文化交流带来的精神享受与价值观念碰撞,将工匠精神培育与英语技能教学融为一体。

结语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格的职业素养,是高职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标杆,是高职院校的灵魂。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并促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持续维持出色的专业水平,真正做到以工匠之心传工匠之神。从工匠精神的角度改革高职电梯专业的英语课程无疑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何伟,李丽.新常态下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4).

[2]史燕飞.论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务英语改革[J].社会科学家,2012(S1).

[3]孙金琳.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英语和行业英语课程融合研究[J].职教通讯,2013(33).

[4]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作者简介

胡婧婧(1987—),女,籍贯:湖南省邵阳,研究生,邵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