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

2019-10-21宋洪刚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4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宋洪刚

摘  要: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同时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教材内容渗透,更要关注史料素材深入发掘,从而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保证学生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更加全面,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全面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就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所发挥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应用路径展开合理分析。

关键词:史料教学法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强调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授课阶段,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文化储备建设,发掘史料所具有的育人价值,并在课堂上将史料与基础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整合,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更加全面,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较高的学科素养,支撑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历史学习当中。

一、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教学的意义分析

史料是历史学科领域一种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资源,在促进课程实现深化改革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1]。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师为顺应素质课改深入发展,积极推出历史教法,对课程本身以及学生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以史料为支撑开展历史课教学能够促进课程改革深化,充实丰富课堂知识信息量。同时,能够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历史课整体的生动性,促使学生受环境影响和气氛熏陶,建立起学习历史的兴趣。不仅如此,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考虑,积极贯彻史料教法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所以说,作为历史教师当下需要积极更新教育思想,以史料为载体积极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

二、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教学的路径分析

(一)更新自身教育理念,重视史料实证教学

在历史课上,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先从思想层面进行更新[2]。加强对史料的关注和积累,并清楚地认识到史料渗透在促进历史课教学实现深入改革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形成全新的教育观念,积极借助史料进行课程资源的系统发掘和全面整合,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性教学。让学生在史料接触和研读的过程中多角度了解史实,对史实形成较全面的认知,进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同时,作为历史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在日常开展课程规划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掘和整合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类史料资源,丰富史料资源库,从而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创新。

(二)巧用史料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个性比较突出,在对待课程方面对于娱乐性较强的事物更加感兴趣。为了让学生能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需要做的是要合理的借助史料进行情境创设。通过史料素材的直观展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精力更加的集中,促进教学工作高效开展。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则可以合理地借助史料搜集情境素材,并在课堂上进行直观展示。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松花江上》,展示与抗日战争有关的纪实视频,让学生在情境观察和体验的过程中,认识到中国抗战走向胜利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族艰苦抗战的过程,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的爱国品质。

(三)合理运用时事史料,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在组织历史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史料与当前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并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进行综合考虑和深入分析,促使学生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对史料中所蕴含的情感价值加深理解,促進学生养成良好的家国情怀,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品质。

比如说,教师在围绕“洋务运动”相关内容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搜集清末洋务运动的史料素材,也可以结合建国七十周年大阅兵展示的武器装备,搜集整理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发展史,进行史料对比教学。还可以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国防建设提出的战略思想进行“关于近现代中国国防建设思想的异同”的探究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也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时政素养。

(四)组织学生研读史料,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在历史课教学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史料的作用[3]。鼓励学生自主搜集相关史料,并根据自身所具有的历史思维进行解读和分析,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合作探讨,促使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意识,并支撑学生建立起史料实证素养。通常情况下,在组织史料研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下面几点工作。根据课程目标以及具体的历史基础概念有针对性的搜集史料素材。之后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对研读任务进行明确,从而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究更加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借助网络搜集相关的史料资源,并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就其中所蕴含的内涵和中心思想进行深入剖析。比如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搜集“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的国情史料,要求学生对史料进行对比分析,理解战争爆发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或者设置史料专题训练,让学生在接触史料并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历史学科范围内获得更加深入的素养提升。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史料储备情况以及分析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科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结语

依前所述,对初中生来讲,历史是一门重要课程,关乎着其对民族发展历史的了解,同时也决定着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建设。在历史课授课阶段,为保证课堂教学更高效,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高度重视史料教学,在史料的支撑下进行课程资源系统整合、情境创建,并鼓励学生围绕史料就具体的历史内在含义进行全面剖析,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证素养,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洪雅娟.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99-100.

[2]唐先飞.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9(22):57.

[3]李腾勇.探析史料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9):72.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