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护理干预

2019-10-21刘龙英

健康前沿 2019年5期
关键词:眼科护理干预

刘龙英

摘要:目的 探究糖尿病性視网膜病变的眼科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56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将双数与单数患者纳入对照组(28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接受眼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视力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视力较接近,且组间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护理后,两组视力均上升,在升幅比较上,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且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实施眼科护理干预,对患者视力的改善可提供一定帮助,值得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科;护理干预

前言

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1]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在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可引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不仅对患者视力水平造成影响,而且极易导致患者失明,对患者的生存直接构成威胁。在某个角度上分析,部分患者患病眼部出现的视物模糊与视野损害等临床症状可降低依从性,无法保证预期的治疗效果[2]。因此,临床认为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基础上应开展科学合理的护理,通过改善患者的眼部症状促进疗效的提升。基于此,我院在收治的56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眼部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56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将双数与单数患者纳入对照组(28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纳入标准:患者于我院经相关临床检查明确病情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自愿加入此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认知或精神障碍难以进行沟通的患者;合并肝肾不全或心血管等严重疾病患者。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在56~78岁之间,中位年龄69.45±1.17岁;视网膜病变病程范围在2个月~1年之间,中位病程为1.15±0.64年。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在57~79岁之间,中位年龄70.41±1.42岁。视网膜病变病程范围在3个月~1年之间,中位病程为1.21±0.79年。以上两组一般资料经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定时清洁眼部,并向患者讲解保护眼睛的方法等。

在观察组中则实施眼科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1)健康教育:由护理人员全面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发病原因后,向患者系统的讲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强调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对生存造成的危害,帮助患者深入了解积极治疗对改善病情的重要性,端正患者对待治疗的态度。(2)眼部护理:患者入院后首先接受降血糖与血压等常规治疗,严格控制患者血糖处于稳定状态中,同时在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与血糖分别低于160mmHg、90mmHg、10mmol/L,即可为患者开展荧光血管造影,同时在造影结束后叮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尽快排出,向患者示范与指导识别光线的方法,但避免强光对患者眼部造成刺激,做好患者眼部的清洁工作,例如每日为患者清洗眼部等;(3)用药指导:向患者讲解滴眼液与胰岛素等治疗药物的使用剂量、方法与时间等,重点示范正确的滴眼操作,确保患者遵医嘱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后尽快改善眼部症状。此外,向患者解释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加重患者的负面情绪。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护理前后对两组视力进行检测与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指标采用( )表示,行t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视力较接近,且组间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

护理后,两组视力均上升,在升幅比较上,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且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详细数据。

3.讨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是一种病程长可给患者眼部带来不适的慢性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长期服用药物改善眼部症状,但部分患者相对缺乏治疗积极性,或是因眼部不适而并伴严重的负面情绪,导致患者难以取得预期的疗效,甚至无法康复[3]。经临床医疗学者的分析,糖尿病患者一旦发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必将会给自身眼部与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为巩固疗效,并促进患者的康复[4],在治疗基础上需对患者进行眼科护理干预,以实现改善患者病情与症状的目的。此次研究中,我院考虑到部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的原因是因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因此我院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深刻认识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对自身健康可造成的危害,提升患者对治疗的重视程度。同时,考虑到患者发病后眼部极度不适,护理人员负责做好患者的眼部护理工作,有助于促进患者眼部舒适度的提升,此外护理人员对治疗期间的用药进行治疗,可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确保患者减轻眼部不适症状并提升施力,从而体现出眼部护理干预的应用意义[5]。此次研究数据显示:护理前,两组视力较接近,且组间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护理后,两组视力均上升,在升幅比较上,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且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予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眼科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眼部症状与视力的改善,值得今后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代霞,谢云.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护理干预[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0):185-186.

[2]丰枫,谭璇.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临床效果观察[J]. 心理医生,2016,22(21):165-166.

[3]郑成娟,郑成燕,汲萍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护理干预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0):144-145.

[4]季红,陈晶,孙颖慧,等. 眼科整体护理干预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探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2):176-178.

[5]陈晓霞,余诗军,陈泽华,等. 延续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2),44-46.

猜你喜欢

眼科护理干预
提升眼科机械清洗合格率的护理方法及成效探究
刚做完眼科手术别坐飞机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几种中药制剂在眼科的应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