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对中国社会生育率的影响研究

2019-10-21李慧林羊赛花林云华

好日子(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城镇化率生育率意愿

李慧林 羊赛花 林云华

【摘 要】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关注城镇化率上升背景下生育率的问题。本文通过城镇化发展的视角,分析城镇化下住房、教育等方面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

【关键词】城镇化;生育率

城镇化是指,在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人力资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导致人口不断向城镇集聚,农村的生活方式逐渐城镇化的过程。城镇化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并最终使人口发展由高出生、高死亡、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率的转变。

一、我国生育率现状

2018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2018年1523万的出生人口比不实施政策的预期还少了201.8万人。即使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从限制生育转向鼓励生育,生育意愿也未有明显提升。这也验证了此前的一个观点,即1990年之后开始的持续低于更替水平的生育率只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更主要的还是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育观念的变化等现代化因素有关的社会经济因素对生育行为起到决定性作用,其中城镇化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城镇化对生育率的影响

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全国生育水平下降至更替水平以下并持续偏低。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在1.4~1.6之间,属于低生育水平。固然,国家对人口增长的控制是降低我国生育水平的主要原因,但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无疑也是影响生育水平的重要因素。城镇化的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意愿:

1.住房

按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考虑人口增长因素,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将超过10亿人。如果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计算,未来中国城镇户籍人口至少还要增加5亿人。如果人均住房面积按照35平方米计算,至少需要77亿平方米的住房;如果按照每套100平方米计算,约为7700万套。即使考虑其中作为常住人口在城镇有住房的因素(一般是租房,而且条件较差),其住房需求增长也会非常巨大。此外,还要考虑到住房质量和配套水平提高、城镇布局调整、住房翻新改造等因素。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达不到需求,导致房价居高不下。高房价也推高了城市的生活成本,尤其是刚完成城镇化的群体,住房基本是按揭贷款,居住即使一时满足了,但是每个月的房贷无异于租房费用,存在住房经济压力。所以,生育率提升必然带来住房压力,反之,住房压力的提高也会抑制生育意愿。

2.教育

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也对生育率产生了影响,受教育程度高有助于生育率下降。文化程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生育率产生影响。第一,文化程度高,受教育年限长,往往会在结束教育阶段后积极寻求就业机会,更重视事业的发展,从而推迟婚育年龄,并延长结婚与生育的间隔,减少生育机会,导致生育率下降。

3.资源配置的有限性

资源都是有限的,城市中粮食、水资源、社会公共资源等稀缺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人口的攀升,造成教育、医疗、就业等资源的竞争,个人获取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马尔萨斯对于人口的增长与自然资源的供给矛盾指出,人口的增长要符合人口自然规律,社会资源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必然是紧缺型的。所以,人口增长和生活资料的增长必须保持平衡。

4.城镇化对农村生育文化的影响

城镇化对农村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城镇化促使农民从农业领域转移至非农业领域,进城农民携带的未成年子女获得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劳动参与率下降,孩子养育成本增加,从而生育意愿下降。另一方面,先进生育观念通过人口流动传播扩散到欠发达地区,從而降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育率,缩小生育率的地区差距。而且,随着户籍制度进一步的放开,城市人口比例会更大,庞大的城市人口决定整体生育率很难提高。所以说,低生育率是城镇化自然选择的结果,这是一个简单易推理的规律:城镇化率提升,生育率保持低水平,城镇化是长期坚持的发展方向,低生育率同样是一种常态化伴随城市社会的发展。

三、结论

城镇化是城乡人口、资源、资本和技术等要素融合,逐步达到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镇化主要是人的城镇化,所以,人的观念的转变、经济的压力都会直接影响生育意愿,城镇化率越高,生育率将会处于较低水准。因此,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如果想要提高生育率,避免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就必须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去消除大家的后顾之忧。经济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生育意愿,从根本上改善经济条件,才能提高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因此政府要建立完善的就业培训体系,鼓励流动人口积极参加职业培训;在子女教育上,国家需要增加配套的基本公共服务,合理配置幼儿照料、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满足新增的社会公众需求;还有国家有关生育保险制度、二孩子女补贴等政策都要加快制定落地;除此之外,国家在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放开户籍制度、加大医疗教育投入等方面都应出台相匹配的政策。

NO.CX2018097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

参考文献:

[1]陈卫,吴丽丽.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关系研究[J].人口研究,2015,(1):13-20.

[2]李子联.收入与生育:中国生育率变动的解释[J].经济学动态,2016,(5):37-48.

[3]谭远发,曾永明.我国低生育水平稳定机制的时空演变及空间差异研究[J].人口学刊,2014,(2):5-18.

[4]周皓.人口流动对生育水平的影响:基于选择性的分析[J].人口研究,2015,(1).

猜你喜欢

城镇化率生育率意愿
低生育率:怀疑、再调查与重复验证
韩国生育率创50年来新低
我国城镇化率升至58.52%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2016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1.2%
外籍妈妈提升德国平均生育率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