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心理韧性的作用机制

2019-10-21包广华

健康前沿 2019年5期
关键词:心理韧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包广华

摘要:目的:选取150名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被试,探讨心理韧性、负性生活事件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心理韧性和负性生活事件显著负相关(r=-0.31,p<0.01),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显著正相关(r=0.46,p<0.01),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也呈现显著负相关(r=-0.42,p<0.01);(2)心理韧性在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中有部分中介作用,效应为27.2%。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消极作用,并且心理韧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韧性;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健康;

一、引言

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由于受到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影响,由消极心理的研究转变到积极心理的研究,著名心理学家Seligman认为不应该用消极的态度去对待个体的发展潜能,而是应该用欣赏、积极、开放的态度去对待,进而激起个体积极的力量和品质,通过各种反思,认识到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研究的基本目标,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研究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当前心理健康研究的基本方向[1]。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积极心理学领域全新的研究热点之一,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也是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2],也有译者翻译为复原力,心理弹性等[3]。在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影响下,从心理潜能的视角对心理韧性的内涵予以新的诠释,提出促进韧性潜能实现的策略,注重生物学影响因素,扩大研究领域、实施干预研究面[4],当前对心理韧性的研究也大部分放在能够提高个体心理韧性的个体特征和环境因素。

负性生活事件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变动,它会使个体产生不安、消沉、焦虑等情绪情感体验,影响个体的情绪向消极方面发展。负性生活事件是导致个体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王秀希等人(2010)的研究表明:提高大学生复原力水平可以减少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5]。也有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的预测效应是通过积极情绪这一中介变量实现的[6]。在面临高负性生活事件的被试中并非所有都表现出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甚至还有些非常优秀,他们表现出了很强的心理韧性。对于心理韧性的在负性生活事件应对中起什么作用,如何起作用还没有统一的定论[7]。

我国正处于快速的社会转型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城镇化的迅猛推进,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不断的受到了公众的关注和社会的关心,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其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将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自己外出打工时间超过半年,破事孩子和自己分开居住,生活的,年龄在18岁及其以下的儿童。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负性生活事件也相对以往要多,如情感丧失、感情陪伴、生活适应、同伴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很可能产生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情感冷漠等方面的问题。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人际焦虑,学习焦虑,自责倾向,以及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均高出非留守儿童。本研究以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究心理韧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以期考察是否能通过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水平来减少其心理健康水平受生活中的负性事件的影响,从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历程中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方法

1.被试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6个乡镇农村的留守儿童为被试,出事发放材料300份,删除废卷并剔除其中的极端数据,最后有效分析数据285人。其中男生163人,女生122人,平均年龄为9.8岁。

2.测量工具

(1)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8]。由27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受测者根据自己最近3个月的实际情况进行自评,每个条目进行6级评分,包括6个因子: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亲友与财产丧失、健康与适应问题及其他方面。

(2)一般健康问卷(GHQ-20)[9]。包括自我肯定、忧郁、焦虑3个维度,采用0~1记分法。具有三个维度自我肯定维度、忧郁维度、焦虑维度。根据Diener的观点和本研究的目的,把自我肯定维度的总分作为积极心理的指标,分数越高,说明被试的心理越健康;将忧郁和焦虑2个维度的总分之和作为消极心理的指标,分数越高,说明心理问题越严重。

(3)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10]。共有5个维度,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分、人际协助、家庭支持,共27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分数越高说明心理韧性水平越好。

3.统计分析 采用 SPSS 18.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

1.心理韧性、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对各量表的总分做相关分析,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和负性生活事件显著负相关(r=-0.31,p<0.01),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显著正相关(r=0.46,p<0.01),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呈现显著负相关(r=-0.42,p<0.01)。

2.心理韧性、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的关系

进一步考察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根据温忠麟等人提出的对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11]以及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将负性生活事件作为自变量,心理韧性作为中介变量,心理健康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回归效应为-0.41(t=-8.39<-1.96,p<0.05)。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由图3可知,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为-0.30(t=-6.31<-1.96,p<0.05),表明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主效应显著,即受负性生活事件影响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韧性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1(t=-5.97<-1.96,p<0.05),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6(t=7.45>1.96,p<0.05),最后对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显著,即心理韧性在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中有部分中介效应,其在总效应中的比例为27.2%。

上述结果表明:一方面,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有直接负效应,即个体受到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越大,其心理健康水平受其影响而具有一定程度降低。另一方面,负性生活事件通过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有间接负效应,即个体受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能够反向预测心理韧性的水平,而心理韧性水平能够正向预测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而心理韧性的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的所占的比例为27.2%。这说明,心理韧性并不是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但也占一定的比例,因而,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仍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四、讨论

国内研究表明,在农村留守儿童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心理健康问题就越凸显[12],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并且青少年时期是思维的自我中心以及自我热衷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特点,“心理延缓偿付期”的独处愿望以及平衡友谊的各种矛盾[13]。同样这样的特点将会为他们带来相关的负性生活事件,如家庭的、朋友的、自我的等一系列事件,这些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影响都起着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在过去30年中,青少年的自杀率已经翻了三倍,25%-40%的女孩和20%-35%的男孩在青春期有过短暂的抑郁体验[13],因此需要更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的研究来指导实践工作。

Rutter(1990)在对许多经验性文献归纳总结后提出了心理韧性发展作用机制之一是减少负性事件的消极连锁反应 [14]。在本研究中,发现心理韧性越高则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则越低,这一结果支持了Rutter的观点。此外,本研究对与心理韧性、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显示出心理韧性的水平越高则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而受到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就越小,这一点与王秀希等人的以大学生为被试的结果相一致。而在中介分析结果也与王秀希等人的结果一致,均为个体遭遇负性生活事件的数量及影响程度负向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韧性水平正向预测心理健康水平。这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受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韧性这两者的影响上具有类似的机制。而我们的研究还表明,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程度负向预测心理韧性水平。个体受到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的程度高则可能预示着个体的心理韧性水平越低,也许可以换句话说,当个体处于高的心理韧性水平时,其受到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程度会更低一些,从而降低了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韧性所测量的是个体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这几个方面的情况。心理韧性水平高的个体可能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他们可能具有更多的社会支持的力量,而社会支持可以提高人们面对压力时在心理及生理上的调试能力,因而,高心理韧性着拥有的社会支持力量可能是他们成功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的重要能量源泉。此外,相同的刺激经过不同的认知加工会激发不同的情绪,高心理韧性者的积极认知可能使他们对负性刺激的解释更多地朝向积极的方面,从而减少了负性情绪的产生或强度,减轻负性情绪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因此对心理韧性的训练有助于促进积极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良,张大均. 近 20 年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进展与走向[J]. 高等教育研究,2009(11):74-79.

[2] 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 The road to resilience:what is resilience[J]. 2010-12-20]. Http://www. Spa. Org/Helpcenter/Mad-Resilience. Aspx.

[3] 胡月琴,甘怡群.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 心理学报,2008,40(8):902-912.

[4] 刘丹,石国兴,郑新红. 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韧性[J]. 心理学探新,2010,30(4):12-17.

[5] 王秀希,许峰,任云,等. 复原力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作用机制的探討[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9):59-60.

[6] 赵晶,罗峥,王雪. 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弹性,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9):1078-1080.

[7] 丁继红,徐宁吟. 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与教育的影响[J]. 人口研究,2018(1):76-89.

[8] 刘贤臣,刘连启,杨杰,等.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1):34-36.

[9] 李虹,梅锦荣. 测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GHQ-20 的心理测量学指标[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75-79.

[10] 胡月琴,甘怡群.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 心理学报,2008,40(8):902-912.

[11]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 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12] 张更立.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感恩的中介作用[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3):25-30.

[13] Feldman R S,苏彦捷译.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

[14] 赵晓航. 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基于CFPS 2012数据的实证分析[J]. 社会发展研究,2017(1):19-41.

猜你喜欢

心理韧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趋势述评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高危学生心理韧性研究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