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网自动化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分析

2019-10-21林蓓顾嘉敏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35期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智能电网应用

林蓓 顾嘉敏

【摘 要】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飞快,也逐渐加快了工业化进程,隨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电力产业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在国民经济组成体系中,电力产业具有重要影响力,并决定着市场经济的稳定。自动化已经成为了智能配网的大势所趋,其不仅能够提升配网运行效率,同时也会为智能配网的执行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智能电网;应用

一、配网自动化的特性

配网自动化的发展对于构建我国智能电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配网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配网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网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自动化技术的控制,因此配网的运行能力在提高的同时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其次配网自动化还具有选择性,因为配网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对电网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自动判别,一旦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等情况,那么能够对故障地段进行及时定位,并且迅速将故障路段的电网与非故障路段的电网切断,由此可见配网自动化能够在运行过程中对电力设备进行选择性的检查。除了上述内容之外,配网自动化还有一个特点便是自动化,结合智能配网的整体情况来看,在配网中能够实现自动化的技术点不少,例如配电所自动化、调度自动化、配网自动化等等,这些都是自动化的典型代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使电力系统减少配网运行的风险,以便提高配网的整体运行能力,最终引导配网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配网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近年来,自动化技术发展迅速,在配网建设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为顺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增加自动化创新方式的多样性,大量高技术装置、新型设备与技术被引进。例如,智能开关可以判断故障的所在位置,凭借快速精准的确定,实现自动控制,及时消除故障,防止配网更大面积故障的出现,保证配网安全稳定运作。当前,我国在配网自动化技术领域不断开拓思路,逐步取得创新,成绩斐然,大大推动配网发展,提高配网工作效率,同时促进智能电网的建设。常见的4类配网自动化方式为:“统一收集,统一监控”模式;“统一收集,分布式监控”模式;“主站、终端”模式;“自动化”模式。

由于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在技术实现上亦存在不少问题,促使国内在这一领域投入较多,但未取得显著成效。传统SCADA+DA(配电自动化)在提高供电可靠性方面效果甚微,也就很难看到较高的产出投入比,且在减轻相关人员的劳动强度与提高工作自动化程度方面的作用有限。由于GIS与SCADA系统信息交流不畅,在电力系统生产和管理中的地位有限。当前,还没有一套真正意义上的配电网调度作业管理系统能够从配电网调度管理的应用入手,实现全程跟踪配电网日常调度工作、共享资源信息和管理的自动化。

三、配网自动化在智能电网中的实际应用

(一)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配网自动化属于仍在探索中的专业,并未形成一套可遵照执行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对配网自动化运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很高,需要安排足够的专项技术人员投入到配电自动化建设当中,专门负责配电自动化运维,通过岗位练兵,逐步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运维“猛将”。因此,建议设立新工种,对配网自动化专业工提出技术技能要求,逐步完善考核标准;运用“差异化运维”等精益化管理工具,解放原有人员力量,加大配网自动化的技术人员和可发展人才投入,通过一部分先学先会带动所有运维人员都会,完成原有管理模式向新的运维管理模式过渡。

(二)智能开关的关键点布置

针对智能开关,其在传感以及精度等环节的灵敏性较强,并且能够进行自动化控制,因此可以在配网中适当安排智能开关,找到合理的关键点而产生相应的控制系统,这样一来能够对电网进行有效调节与控制。具体操作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些地区的电网在运行操作过程中,因为故障分闸时间不明确,所以会导致线路开关故障效果存在差异性。因此,在对智能开关进行深入探究时,必须要应用传感技术有效提升其本身的运行能力,进而保障在发生故障时动作明确,在此之后应正确布设开关,在合理位置分配,产生极强的关键点,充分体现出自动控制效果。通常情况下均会选用“柱上杆下”的布设方法。

(三)环网柜的优化布设

针对于电力系统中的环网柜而言,它体现了电力系统的整体供电效果,因此环网柜的优化布设能够有效提升环网的供电质量与供电效率,在优化布设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以环网柜的小型化特征为基础,结合当前我国居民小区的配电情况,将环网柜有效应用于小区供电系统中,尽可能的满足当前人们的供电需求,但是结合实际操作情况,在运行过程中时长存在有维修情况,在采用自动化技术后,在环网柜布设过程中有效应用负荷开关,能够对其运行操作进行合理控制,并且结合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创造出良好的操作环境,以确保环网柜与电力系统能够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有效改善居民小区的供电问题,为人们群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保障。

(四)电缆的敷设

在实现配网自动化的过程中,电缆敷设是重要的基础条件,在电力传输中起到决定性影响,因此电力公司十分注重电缆敷设的质量问题。在运行操作的过程中,电缆敷设通常会受到热力以及磁力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亦或者是电缆线路和其他线路叠加的情况广泛存在,严重减少了敷设的应用效率,为了减少此种情况的出现,在配网自动化中应进行敷设设计,能够有效提升电缆的敷设效率。举例来说,一家电力企业没有全面分析电缆敷设的相关问题,导致电缆电压级别错乱,没有按照标准流程实施,致使电网在操作过程中因为电流和电缆级别不匹配发生短路,当时因为电缆敷设的安全性较强,各项工作处理比较到位,所以财产损失比较少。对电缆敷设来说,首先,在空间布局方面,应选用“自上而下”的布局方法,有效改善空间限制情况,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以l0kV级配为例,相邻级配的电缆分配在相同空间支架,级配比较小或者比较大的可以另外设定支架空间,防止受到干扰;其次,在对配置进行排列时,应当采用均分方法进行操作,合理设定电缆之间的距离,确定区分单根以及多根电缆的敷设,改善迭置情况,提高电缆在高负荷压力下的控制水平与稳定性;最后,参考前期工作经验,采取安全保障措施,尽可能减少发热设备,若不能安全规避,可应用隔热板进行处理。

(五)设立通信专业工种,培养通信技术型人才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离不开信息传输,通信是远程监控设备状况、配电网架状况、远程操控等的必要基础,通信的维护和及时消缺是保障供电可靠性的必要条件。因此,应设立通信专业工种,专职负责配电网通信的维护与管理;设立相应的培训及考试,培训通信专业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配备足够的维护管理工具,有效实现工况判断及消缺方案制订。

四、结论

总而言之,配网自动化是我国重点关注的发展问题,它的本质是要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全面信息化,配网在电能的供应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拥有超强的配电能力。只有提高配网的运行效率,才能促进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使其进入更高的台阶。要充分借助我国优秀的科学技术,保证智能配电系统的发展。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明,配网自动化系统确实可以提高配电的高效性和安全性,甚至能够节省不必要的浪费,降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参考文献:

[1]钟晓明.配电网自动化中故障处理模式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8(02).

[2]刘春虎.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提高配网科技水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8(36).

(作者单位: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配网自动化智能电网应用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智能电网中光纤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智能电网现状与发展分析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