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德育教育点滴谈

2019-10-21李普祥

好日子(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生活动

李普祥

德育是教育的核心与灵魂。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抓好教育和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技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

一、以尊重理解为基础,创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亲其师,必信其道。”教师要给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因为只有真正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会真正地尊重学生,才会在进行德育活动的时候做好学生的伙伴、“导游人”。尊重、理解学生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教师要以参谋与伙伴的关系融入学生的集体中,从学生的思想實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德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如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进行思想的碰撞。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天真,看问题不全面,往往会提一些十分幼稚、奇怪的问题,教师不能挖苦,嘲讽学生,也不能一味地苛责,应该耐心讲解做到循循善诱。有些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遵循身心特点,采取多形式教育

小学生处于道德思维发展的初期,没有完善的理性思维,其人际交往活动区域小,与外界有效交流也少,教师首先要直接向儿童传授具体的行为规范,先入为主,使正确的道德行为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这样有利于排斥不道德的行为影响。但是当儿童成长到一定年龄,逻辑思维开始发达,人际交往频繁,对外界社会交流和了解增多,教师单纯地进行灌输,容易使他们对所灌输的内容与外界现实的矛盾感到迷惑不解,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年龄发展水平和心理发展变化,抓住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正面教育,寓教育于故事中

故事是低段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千万不要小看讲故事的作用,它是最能够也是最容易吸引、打动小学生并能让小学生受之影响的文学载体。听故事时,小学生是全神贯注的,他们深深地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他们时常会将自己引入童话故事的情节之中,将自己的情感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外显,故事容易引发了小学生潜在的道德共鸣,使他们用心去体会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用心去感悟什么是正义与勇敢,教师要抓住这一好奇心理特征,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教师可以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为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可以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为了让小学生明白知错就改为时不晚可以讲《亡羊补牢》;在国庆节、清明节、还可以给小学生讲些英雄的故事,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还可以把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讲故事 让小学生非常巧妙的受到了熏陶,明白了道理。

2.注重实践,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班级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教育经常性的形式,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 教师要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价值取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少已经进入中学、大学,甚至工作的学生回想起自己在小学的生活,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老师的淳淳教诲,而是在活动中所得到的体会和快乐。在活动中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教师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断体会,不断感悟,不断积累,从而把德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

3.联系实际,寓教育于生活之中

生活既是课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立足于生活,抓住生活中一些鲜活的事例结合社会、学校、班级或自身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云南遭遇大旱,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情况对学生进行节约水资源,保护地球的教育。教师可以结合爸爸、妈妈不管刮风下雨都坚持接送学生们上下学这一情况,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关心理解父母。教师还可以结合发生在周围的交通事故,教育学生从小遵守规则,文明礼让、热爱生命。有学生在课间受伤,其他同学牵着受伤同学找到老师;教师就可以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有同学到东西主动交给老师,教师就可以树立榜样教育学生诚实守信,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教师这些看似平常的事,其实都隐藏着很大的教育契机,能点点滴滴浸润孩子幼小的心田,使学生深受感染的同时也深受到教育。

三、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德育工作的施教者,教师必须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师表风范。小学生模仿性很强,在他们的眼里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孩子仿效的标准。教师应当“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利用小学生“向师性”强的特点。以德立德,以行导行。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自己就要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自己就要讲究卫生,爱护花草树木,见到垃圾随手捡起。如果教师只停留在道德说教上,言行相悖,表里不一。说得是一套,做得是另一套。就会渐渐失去学生的信任。而且会使学生对教师所给予的教育产生怀疑,认为它虚假失真。比如教师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不能怕脏怕累。而自己在大扫除时却只是发号施令,袖手远观。教师要求学生诚实守信,而自己却言而无信,行而无果,这怎么会有说服力。所以,说到不如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躬亲示范,为人师表。

总之“德育无小事,事事皆品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以爱心为出发点,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让儿童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生活动
“活动随手拍”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我是小学生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